煙臺市以教育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
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推進教育信息化已成為當前促進教育改革發展,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全局性工作。近年來,煙臺市堅持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抓基礎、強應用、重管理,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為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促進教育均衡和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了良好保障。
一是加強硬件建設,構建信息化教學環境。自2001年,煙臺市先后實施了校校通工程、消滅無微機學校工程、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班班通工程,基礎設施得到長足發展,所有學校都建有校園網,通過各種方式并入教育城域網,實現市縣校三級網絡高速互聯互通,全市微機生機比達到10:1,教師基本實現了“人手一機”,98.3%的班級配備了“班班通”,學校網絡條件下的教學與學習環境逐步改善。下一步,煙臺市將全面推進數字校園建設,到2015年建設一批數字校園試點校,形成全市教育化建設整體快速推進的格局。
二是開發優質資源,創新信息技術教學應用。建成能夠體現煙臺教育特色的市縣兩級教育資源庫,基本涵蓋了所有學科的教學內容,資源庫總量超過40T。建立了網絡遠程視頻互動教研平臺,實現了優秀教育節目、學科培訓的直播與點播,一線教師可與教研員和學科專家實現“零距離”的對話,教師足部出戶就可以接受到高水平的專家培訓,城鄉學校可同步授課,促進了區域研訓方式的變革,對提升全市教師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起到了關鍵作用。目前,煙臺市正積極構建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推進優質教育資源“班班通”應用,開展“校際微教研”、“仿真教研室”、“陽光課堂”探索與應用,逐步實現教育校內開放、區域開放和社會開放,并啟動了教師空間、班級空間、陽光課堂的對外開放試點,進一步探索優質教育資源的廣泛共享和教育均衡發展的新模式。
三是運用信息技術促使教育教學模式發生深刻變革。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和網絡資源在教學中的應用,促使教師積極轉變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方法,課堂呈現出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能力得到加強。“生成性課堂”教學模式、“基于移動終端”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基于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與網絡多媒體技術及移動終端設備有機結合的教學模式,在不斷探索推進中使課堂教學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電子書包”Pad教學已經開始引進小學生課堂,并在4所小學進行試點,不斷推動課堂教學與信息資源的有機整合,形成開放、互動、共享的教育模式。今年起,煙臺市將啟動實施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用五年時間基本建成支持教與學、資源個性化的云學習空間,基本實現師生人人擁有一個實名的網絡學習空間和環境,把技術和教育融合到每個教師和學生的日常教學和學習活動中。
四是創新教育管理模式,不斷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在煙臺教育城域網這個平臺上,建立了網上培訓、視頻會議、網上辦公系統、學籍管理系統、招生考試查分系統、教育督導檢查評估系統等應用平臺,教育管理方式不斷改進。每年通過視頻會議召開教育系統大型網絡視頻會議10余次,減少了中間環節,使廣大農村基層學校校長和老師能夠第一時間了解上級政策要求,上級教育部門確定的政策和法規能夠更快、更好地得到貫徹落實,同時,也極大地節約了教育經費開支,效果十分明顯。下一步,將逐步整合各應用系統,建立教育管理基礎數據庫和統一身份認證系統,實現單點登錄,構建高效實用的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大力提高教育管理與公共服務的信息化水平。
相關文章
宏碁無線移動教室打造教育信息化典范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學校未來主要核心競爭力。激烈的社會競爭使得現代人對教育的要求不斷提高,對人才教育的培養要求也更加的嚴格。
教育信息化建設三核心:移動 開放 參與
2013年國家對于教育行業高度重視,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到GDP的4%,教育經費支持力度持續穩定,IT總體投資穩定增長,云計算等新技術、新應用的推廣也成為推動教育行業IT投資增長的動力。
浙江移動助力嘉興教育信息化 試點智慧校園項目
繼智慧交通、智慧旅游之后,智慧校園也在嘉興市應運而生。中職學校校園信息化建設暨智慧校園項目推進會在海寧市職業高級中學舉行。這也意味著,嘉興市校園信息化建設又邁出了一大步,未來嘉興校園或將迎來“智慧時代”。
中國移動打造“云課堂” 教育信息化邁上新臺
龍馬中學初三年級的學生們正在上寫作課,大家都認真地按照龍鳳中學老師的要求進行人物表情和心理的描寫。當老師提問時,很多孩子積極舉手,盡管老師僅僅存在于對面的視頻中,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卻沒有因此而受到絲毫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