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擴展性更強 國內客車車聯網“升級換代”
日前,在2013北京國際道路運輸展上,車聯網技術再次成為本屆展會的一大亮點,共有宇通、海格、大金龍、申龍以及中興恒和帶來的5款車聯網平臺參展。
熟悉的人可能記得,在蘇州金龍海格客車2010年發布海格G-BOS智慧運營系統之后,國內客車行業頓時興起了車聯網熱潮,多家企業都陸續推出了自己的車聯網平臺。但在去年的各個專業車展上,車聯網系統開始讓步于校車與新能源車,熱度有所消退。時隔一年多時間,車聯網系統在本屆車展上的重新升溫,究竟意味著什么呢?
新老面孔同臺競技 多家車聯網平臺參展
本次道路運輸展展出的5款車聯網技術平臺分別為:宇通安芯校車智能管理系統、海格G-BOS智慧運營系統代、大金龍“龍翼”車聯網科技平臺、申龍全能達智能管理系統和北斗校車安全服務系統。
從名稱上不難區分,海格G-BOS智慧運營系統代、大金龍“龍翼”車聯網科技平臺、申龍全能達智能管理系統,主要針對的是國內客車領域;而宇通安芯校車智能管理和北斗校車安全服務系統,則主要應用于校車領域。
對于廣大觀眾而言,申龍全能達智能管理系統以及宇通安芯校車智能管理,都是“老面孔”;而大金龍“龍翼”車聯網科技平臺和北斗校車安全服務系統,在如此規模的展會上亮相尚屬首次,成為本屆展會上車聯網技術的“新面孔”。
兼容擴展性更強 車聯網平臺覆蓋范圍趨廣
通過各家企業對自己車聯網技術平臺的介紹,第一商用車網記者注意到,“兼容擴展性更強”是被各家企業提到最多的一個特性。
“客戶選用"龍翼"后,就會發現,它是一個永不落伍的"新科技組件"。無限擴展性,決定了它可以隨時完成自我更新,加載更多更新的科研成果。”對于“龍翼”車聯網科技平臺的特性,大金龍技術中心副主任、汽車電子總工程師陳曉冰博士說道。
他還介紹說,近年來大金龍接連推出前向防撞報警、車道偏離報警、自動限速控制、全景環視、夜視成像、節能駕駛提醒、智驅等領先的安全、節能技術,都已經被整合并加載在龍翼平臺上。而未來大金龍還將有更多的應用不斷推出,持續完善龍翼系統。
同樣,對于新發布的G-BOS二代來說,兼容擴展性也是被強調最多的特點之一。
“G-BOS代兼容性更強,可以自由接入部標設備,幫助客戶把原有多平臺如GPS、3G視頻設備整合到一個平臺中,節省費用支出,實現統一功能、更強大的工作平臺。”對于新一代的G-BOS特性,海格客車G-BOS技術工程師徐毛五闡述說。
更重要的是,在產品的兼容性上,[FS:PAGE]G-BOS代不僅能為CAN總線車輛加裝,也能為非總線車加裝;不僅可以為海格品牌加裝,更支持其它非海格品牌車輛的后裝,對車型也無限制,為客運企業統一車隊管理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而在G-BOS 代的擴展性上,海格G-BOS項目管理部系統工程師董蘊喆告訴記者,除了客車、校車,下一步海格G-BOS將向全系列商用車推廣。“G-BOS現在已經在某地實現了數十輛渣土車(卡車)的裝配,其原理和公路客車差不多,只是所需要側重的功能不一樣而已。這些功能對于海格G-BOS來說,實現起來很容易。所以,下一步海格G-BOS系統將向國內渣土運輸、危化品運輸等卡車運輸領域推廣擴展。”
北京中興恒和衛星應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場運營部總監李月也告訴記者,除了做專業的校車車聯網系統,北斗校車安全服務系統還可用于公交和危化品運輸等領域。“隨著產業的發展,以后只滿足一個細分行業使用的車聯網技術平臺會越來越少,也就是說,大家研發車聯網技術平臺的擴展性會越來越好,基本都能滿足數個細分行業使用需求。”
前景可觀國內客車車聯網市場已初具規模
近年來,隨著物聯網技術的興起,不少客車企業的車聯網平臺得到了很好的推廣與應用。
“自去年推出以來,全能達智能管理系統目前在申龍出廠的所有公路客車上都是標配,雖然加了這套系統車輛價格要高出一些,但大部分的用戶還是很樂意接受這套系統,不想加裝這套系統的客戶很少。”申龍客車新能源科科長宋一中說道。
同樣,據徐毛五介紹,自2010年蘇州金龍海格客車率先推出G-BOS智慧運營系統以來,國內客車行業便掀起了一股車聯網技術的發展潮流。截至到目前,在全國范圍內已經有1800多家客運企業使用G-BOS系統,裝車量達到40000余臺,市場占有率也已達到了65%。
“特別是近兩年,國內客車行業車聯網技術發展特別快,市場規模在不斷擴大,用戶需求也在不斷更新。這些客觀環境的改變,正是海格G-BOS 代誕生的原因。”
對于北斗校車安全服務系統,該產品雖然進入市場不久,但也已經取得不錯的運營效果。“這套系統已于2012年在安徽鳳陽縣和明光市試點運營,目前已經在揚子校車和黃海校車上實現了800套左右的裝配。后期,我們預計這套系統將覆蓋國內150-180萬輛校車。”李月告訴記者。
客車行業車聯網技術為何會發展如此迅速?
“因為自身噸位大、油耗高,安全事故造成的后果嚴重等原因,客車在節能、安全和管理方面的需求比乘用車更大。車聯網可以為運輸企業提供更好的整體運營[FS:PAGE]解決方案,具有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應。因此,在客車行業加快車聯網技術的推廣,迫在眉睫。”陳曉冰分析說道。
相關文章
新基建火了,車聯網如何趕上這趟東風快車?
“新基建”概念一石激起千層浪。從5G基建、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到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基建話題熱度一直高居不下。“新基建”看似新奇,但其中一些概念并不是新奇事物。如5G網絡,...
“車聯網大腦”中國出貨量第一 慧翰股份能否走出汽車業下滑期?
汽車越來越不像傳統意義上的汽車了。不僅在“代步工具”這一角色上,汽車扮演得愈加出色,而且它變得越來越“智能”:假設你即將出門,尚未出發,汽車便自動啟動,調好車內溫度,甚至音樂;等你上車之時,一切環境都舒適得“剛剛好”;你想...
車聯網如何在物流產業落地?
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發布消息,2020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72億輛,其中汽車2.81億輛;機動車駕駛人達4.56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4.18億人。2020年全國新注冊登記機動車3328萬輛,新領證駕駛人2231萬人。全國70...
萬億車聯網應用市場隨物聯網風起 誰最有機會?
2月22日,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11部委聯合發布《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戰略提出到2025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產業生態、基礎設施、法規標準、產品監管和網絡安全體系基本形成。同期工業和信息化部召開會議,強調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