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領域應用物聯網新技術成研究熱點
密集的無線傳感器網絡
無線傳感器網絡是一種無中心節點的全分布系統。通過隨機投放的方式,眾多傳感器節點被密集部署于監控區域。這些傳感器節點集成有傳感器、數據處理單元、通信模塊和能源單元,它們通過無線信道相連,自組織地構成網絡系統。其目的是協作地感知、采集和處理網絡覆蓋區域中被監測對象的信息并發送給觀察者。無線傳感器網絡集傳感器技術、微機電系統(MEMS) 技術、無線通信技術、嵌入式計算技術和分布式信息處理技術于一體, 因其廣闊的應用前景而成為當今世界上備受關注的、多學科高度交叉的熱點研究領域。
在傳統農業中。人們獲取農田信息的方式都很有限,主要是通過人工測量,獲取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而通過使用無線傳感器網絡可以有效降低人力消耗和對農田環境的影響,獲取精確的作物環境和作物信息。
目前無線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比較廣泛, 但大都是具有基站星型拓撲結構的應用, 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無線傳感器網絡。農業一般應用是將大量的傳感器節點構成監控網絡, 通過各種傳感器采集信息, 以幫助農民及時發現問題, 并且準確地確定發生問題的位置, 這樣農業將有可能逐漸地從以人力為中心、依賴于孤立機械的生產模式轉向以信息和軟件為中心的生產模式, 從而大量使用各種自動化、智能化、遠程控制的生產設備。
●無線傳感器網絡應用于溫室環境信息采集和控制。
在溫室環境里單個溫室即可成為無線傳感器網絡一個測量控制區, 采用不同的傳感器節點和具有簡單執行機構的節點(風機、低壓電機、閥門等工作電流偏低的執行機構) 構成無線網絡來測量土壤濕度、土壤成分、pH 值、降水量、溫度、空氣濕度和氣壓、光照強度、CO2濃度等來獲得作物生長的最佳條件, 同時將生物信息獲取方法應用于無線傳感器節點, 為溫室精準調控提供科學依據。最終使溫室中傳感器、執行機構標準化、數據化, 利用網關實現控制裝置的網絡化, 從而達到現場組網方便、增加作物產量、改善品質、調節生長周期、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 無線傳感器網絡應用于節水灌溉。
無線傳感器網絡自動灌溉系統利用傳感器感應土壤的水分,并在設定條件下與接收器通信,控制灌溉系統的閥門打開、關閉,從而達到自動節水灌溉的目的。由于傳感器網絡多跳路由、信息互遞、自組網絡及網絡通[FS:PAGE]信時間同步等特點, 使灌區面積、節點數量不受到限制, 可以靈活增減輪灌組,加上節點具有的土壤、植物、氣象等測量采集裝置、通信網關的Internet 功能與RS 和GPS 技術結合的灌區動態管理信息采集分析技術、作物需水信息采集與精量控制灌溉技術、專家系統技術等構建高效、低能耗、低投入、多功能的農業節水灌溉平臺。可在溫室、庭院花園綠地、高速公路中央隔離帶、農田井用灌溉區等區域, 實現農業與生態節水技術的定量化、規范化、模式化、集成化,促進節水農業的快速和健康發展。
2008年,湖南農業大學提出了一種基于無線傳感器網絡的農田自動節水灌溉構建方案,設計了一種無線傳感器網絡實現農田土壤濕度信息的實時采集和傳輸,通過灌溉控制器控制灌溉管網,分區域實時灌溉并調節土壤濕度,實現了精細農業所要求的時空差異性和水資源高效利用。
● 無線傳感器網絡應用于環境信息和動植物信息監測。
通過布置多層次的無線傳感器網絡檢測系統, 對牲畜家禽、水產養殖、稀有動物的生活習性、環境、生理狀況及種群復雜度進行觀測研究, 也可用于對森林環境監測和火災報警(平時節點被隨機密布在森林之中, 平常狀態下定期報告環境數據, 當發生火災時, 節點通過協同合作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將火源的具體地址、火勢大小等信息傳送給相關部門)。同時也可以應用在精準農業中, 來監測農作物中的害蟲、土壤的酸堿度和施肥狀況等。
形形色色的傳感器
在十五期間,國家863計劃數字農業重大專項實現了農田信息采集技術的突破,推出了一批成本低、高性能的土壤水分和作物營養信息采集技術產品,基本解決了數字農業信息快速獲取技術瓶頸問題。開展了農田水分、養分、作物長勢、冠層生理與生態因子、品質、產量和蟲害草害等信息采集關鍵技術研究,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土壤水分傳感器,研制了土壤和作物養分信息快速采集方法與新型配套儀器設備;在蟲害與雜草動態監測系統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開發了基于稱重傳感器的高精度智能測產系統,解決了智能測產與谷物品質監測系統的精度難題;使我國農業信息快速獲取邁出了新的步伐。
現代化溫室和工廠化栽培調節和控制環境(控制溫度、濕度、光照、噴灌量、通風等)培育各種秧苗,栽培各種果蔬和作物。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PH 值傳感器、光傳感器、離子傳感器、生物傳感器、CO2 傳感器等檢測環境中的溫度、相對濕度、PH 值、光照強度、土壤養分、CO2[FS:PAGE] 濃度等物理量參數,通過各種儀器儀表實時顯示或作為自動控制的參變量參與到自動控制中,保證農作物有一個良好的、適宜的生長環境。
在果蔬和糧食的儲藏中,溫度傳感器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制冷機根據冷庫內溫度傳感器的實時參數值實施自動控制并且保持該溫度的相對穩定。氣調庫相比冷藏庫是更為先進的貯藏保鮮方法,除了溫度之外,氣調庫內的相對濕度(RH)、O2 濃度、CO2 濃度、乙烯(C2H4)濃度等均有相應的控制指標。控制系統采集氣調庫內的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O2 濃度傳感器、CO2 濃度傳感器等物理量參數, 通過各種儀器儀表適時顯示或作為自動控制的參變量參與到自動控制中,保證有一個適宜的貯藏保鮮環境,達到最佳的保鮮效果。
在作物的生長過程中還可以利用形狀傳感器、顏色傳感器、重量傳感器等來監測物的外形、顏色、大小等, 用來確定物的成熟程度, 以便適時采摘和收獲; 可以利用二氧化碳傳感器進行植物生長的人工環境的監控, 以促進光合作用的進行。例如, 塑料大棚蔬菜種植環境的監測等; 可以利用超聲波傳感器、音量和音頻傳感器等進行滅鼠、滅蟲等; 可以利用流量傳感器及計算機系統自動控制農田水利灌溉。
生物技術、遺傳工程等都成為良種培育的重要技術, 在這其中生物傳感器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農業科學家通過生物傳感器操縱種子的遺傳基因, 在玉米種子里找到了防止脫水的基因, 培育出了優良的玉米種子。此外, 監測育種環境還需要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光傳感器等; 測量土壤狀況需用水分傳感器, 吸力傳感器、氫離子傳感器、溫度傳感器等; 測量氮磷、鉀各種養分需要用各種離子敏傳感器。
在動物飼養中也有傳感器應用,如有可用來測定畜、禽肉鮮度的傳感器。它可以高精度地測定出雞、魚、肉等食品變質時發出的臭味成分二甲基胺( DMA ) 的濃度, 其測量的最小濃度可以達到1ppm , 利用這種傳感器可以準確地掌握肉類的鮮度, 防止腐敗變質。也有用來檢測雞蛋質量的傳感器。
挖掘潛在應用
物聯網在農業領域具有遠大的應用前景。
在農田、果園等大規模生產方面,如何把農業小環境的溫度、濕度、光照、降雨量等,土壤的有機質含量、溫濕度、重金屬含量、PH值等,以及植物生長特征等信息進行實時獲取傳輸并利用,對于科學施肥、灌溉作業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生鮮農產品流通方面,需要對儲運環境的溫度和農產品的水分進行控制,環境溫度過高可能會發生大批農產品的腐爛,水[FS:PAGE]分不足品質會受到影響,在這個環節要借助物聯網的幫助。
還有一類具有典型意義的應用是工廠化健康養殖作業,需要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畜禽、水產養殖環境的動態監測與控制。
相關文章
鯤鵬信息物聯網技術獲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射頻感知核心芯片自主可控
憑借團隊在自主物聯網領域十年的探索,天津鯤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取得147項發明專利,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掌握了自主物聯核心關鍵技術。其“物聯網射頻感知核心芯片研發與應用”,榮獲天津市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作為物聯網四大關鍵技術之一,...
兩會物聯網|人大代表周云杰:修改疫苗管理法,應用物聯網技術保障疫苗安全
生物安全與每個家庭息息相關,不僅體現在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全民抗“疫”上,也體現在疫苗接種安全等日常民生中。隨著科技進步,如何讓群眾享受到安心、便捷、高效的疫苗服務,成為老百姓比較關注的熱點問題。3月5日,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
物聯網技術怎么影響全球工廠的格局?
工廠里充斥著自動化,這并不令人驚訝——在工廠里,即使是最小的生產率提高也有相當大的比例因素。隨著工業效率、節約成本措施和新技術的發現,工廠成為創新的試驗臺,這是可以理解的。因此,物聯網作為數字化轉型的下一階段,在工廠自動化中有...
“物聯網+農業” 一年釆收9茬
3月11日,在武漢市江夏區舒安街未來家園現代農業園立體水培館內,一排排整齊的立體支架上,苦菊、小奶白菜等品種的蔬菜長勢喜人,工人在進行管理。該館占地面積2600平方米,有28個立體水培架,立體種植15層、近7米高,采用立體無土...
百度、騰訊加碼投資,萬億智慧農業”金礦“終于開挖?
傳統農民“后繼無人”近幾年來,網絡上諸如《農民數量逐步減少,未來是否"沒人種地"?》、《農民數量不斷減少,大量土地成"荒地"?糧食"危機"會發生嗎?》這類文章層出不窮。一方面,考慮到中國農業人口平均年齡偏高,從事農村生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