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允許企業與華為合作5G標準背后:利益第一
北京時間6月16日凌晨消息,據路透社報道,美國政府周一證實,將會修改禁止美國企業與華為進行生意往來的禁令,允許其合作制定下一代5G網絡標準。
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Wilbur Ross)向路透社發出聲明,證實了有關該部即將采取行動的報道。而華為美國首席安全官安迪·珀迪向回應稱,這項規則的修改并不涉及華為向美國企業購買產品的許可,不過他稱允許美國企業與華為一并參與5G標準制定,這對于所有通信技術的參與者而言都是有好處的。
華為16日晚發表聲明回應稱,華為的態度是一貫的,我們愿意與包括美國廠商在內的技術同行就新技術的標準進行坦誠的討論和交流,為人類社會的科技進步作出貢獻。
2018年以來美國以安全為借口,在5G領域全力阻擊中國, 不但多方設卡禁止中國公司參與美國5G網絡部署,還試圖拉攏盟友一起遏制中國5G發展。美國政府2019年將華為列入美國商務部的所謂“實體名單”,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向該公司出售美國的商品和技術。
實施封鎖打壓華為已經是屬于美國政府和國內的共識,可是為何又會突然“松綁”允許美國企業公司與華為合作5G標準的制定?背后的深層原因是什么?
5G標準華為話語權巨大
首先從5G技術和標準的角度來看,美國允許企業與華為一并合作制定5G標準,可以算是美國政府方面的“妥協”之舉。
一名5G產業人士對記者說:“5G標準本身是由全世界制定,全世界5G公司參與的投票,華為本身是5G最大的專利企業,限制美國與華為合作 本身就束縛了美國5G公司。當然此舉與限制華為無關,美國目前并不會解除對華為的限制。”
5G標準是全球標準,并不是某一個國家的標準,全球統一標準無論是對設備商,運營商還是終端消費者都是百利無害的。“實際美國政府允許美國公司與華為合作制定5G標準這個說法并不準確,因為當前5G主體標準已經定稿,現在只會做一些補充或者增強,所以美國政府這個做法只是放寬美國企業參與5G標準的后續發展和共享先進信息。”一名通訊工程師表示。
目前各國需要因應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5G商用牌照頒發等一些非技術層面流程,而5G技術主體標準是已經確認了。假如美國想繞過目前3GPP制定的這個5G標準而另起爐灶,確實可行,但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和超長的時間,這顯然不符合美國的利益。
移動通信的標準不是某個國家或者某個設備商就可以制定的,而是所有設備商,運營商,以及標準化組織一起商討制定的。當然在標準組織里面,不同成員所貢獻技術的多少還是會影響其話語權。
這名通訊工程師告訴記者:“4G時代,華為實際并沒有太多的話語權,只能提一些意見。可是到了5G時代,華為的話語權已經擴大不少,甚至可以直接提供部分標準草案。”
以5G專利數量來說,根據德國專利數據公司IPlytics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月,華為的5G專利排名全球第一。
排名前列的主要有三大集團,包括中國(華為、中興、大唐、OPPO、vivo、聯想等),韓國(三星、LG等),美國(高通、英特爾等)。從5G標準專利來看,華為第一是沒有疑問的。
當然一些媒體神話華為也是不恰當的,華為只是主導了其中某些標準,而把5G標準說成都是華為標準顯然是不恰當,同時也有一些夜郎自大。畢竟5G標準是一個龐大復雜的工程,背后凝結了千千萬萬通信專家和工程師的心血,再強的公司也只是貢獻其中的一小部分技術。
根據華為相關人士透露,2019年華為已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美制化,目前核心網領域已經可以完全脫離美國器件自力更生了。2020年已經拿下了移動超過2/3的5G份額,聯通預計也是這個比例。
美國如果想繞開華為研發5G,并不是不可能的,但是正如前面所說到,這需要花費巨大的成本和時間周期,因此允許美國公司與華為在5G方面的再度合作,顯然是合理的,畢竟在華為進入美國實體清單后,美國公司由于擔心觸犯相關法例而減少了5G標準方面的參與,令美國企業在5G的標準中有所落后。
美國深陷5G標準和頻譜泥淖
5G網絡建設,中美兩國實際各有所長,美國在于創新能力和輕度監管,而中國在于5G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和市場基礎建設。現在情況便是美國以網絡安全為由拒絕華為為代表的5G網絡基礎建設,那么美國要完全排除中國的低成本和技術相對先進5G網絡基礎服務商,難度會非常高。
為什么美國會在5G標準技術有所落后,根本在于追隨者太少。目前5G運行在兩大頻譜上,中低段頻譜即sub-6,高頻頻譜俗稱毫米波。目前美國把sub-6用于軍網,而毫米波屬于民用,這與其他所有國家是完全相反的。
“網絡通訊技術市場的規則是追隨者越多,市場規模便會呈現幾何級數增長。”一名5G通訊行業人士表示。可以預見,全球基于sub-6的5G網絡追隨者會產生疊加效應,如果美國只是押寶在毫米波上,顯然會逐漸落后于市場,包括從終端到設備全產業面臨技術和產業的危機。
不過從技術上來說,民用5G網絡采取哪種頻譜更好還是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美國人口主要集中在城鎮居住,采用毫米波能滿足對高密度地區的覆蓋和網絡容量的需求,而一般美國偏遠地區人口密度小,采用現有4G網絡和光纖覆蓋即可。
美國選擇這種5G頻譜組合理論并沒有錯,可是美國政府由于需要占據5G領域的領先地位,要求全世界的國家需要選擇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這樣的結果會直接導致5G產業被人為割裂,而且迫于美國的政治與經濟的壓力,5G供應鏈的外國企業會遷出中國大陸,勢必會增加研發成本和制造成本。
美國對于5G可以說目前是舉步維艱,選擇哪個方向都好像不對。據熟悉美國運營商的人士透露,如果美國繼續固守其頻譜分配方案,那么美國國內運營商便要投入超過4000億美元建1300萬個基站才能滿足全美的5G網絡需求。如果考慮與國際接軌,使用sub-6頻段,那么需要約10年時間進行軍用網絡轉換為民用網絡。即使不考慮軍用安全,其也需要至少5年時間才能實現兩者共融。
美國采用政治和經濟等手段來擾亂全球5G產業,其最終損害的還是自身的利益。此舉美國允許美國公司與華為重新合作,可是說是無奈,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也是明智的。
華為勝利?錯了
有很多媒體和聲音揚言,美國迫于華為5G方面的實力,不得不恢復與華為的合作,因此各種“沸騰”體便出現。其實我們仔細讀新聞,當中就是自從華為被加入美國的“實體清單”后,一些美國企業迫于政府壓力,斷絕了一些與華為在5G標準制定上的合作。
一家企業被美國加入“實體清單”,在未得到許可前,美國各出口商不得幫助名單上的企業獲取受本條例管轄的任何物項,其實就是美系企業的全面斷供。當然里面斷供的不單單是商品,還包含了技術,這就是導致美國企業不敢與華為在5G標準技術上有過多聯系合作的原因。
美國此舉只是恢復了原來正常的企業公司之間的國際技術標準的合作,而華為美國首席安全官安迪·珀迪也已經對外回應并不涉及產品出售,這表明華為依然處于美國實體清單的封鎖打擊中。
前面已經提到,華為確實在5G標準制定中話語權更大了,因為其5G技術標準是妥妥排名第一,不過這并不表明華為便是天下無敵,能夠在5G領域只手遮天。
目前華為的困難仍然是很大的,如其高端芯片被美國施壓臺積電斷供、谷歌禁止向其提供GMS服務、傳聞ARM最新的內核IP不對華為授權等。加上目前美國已經全面去華為化了,不但沒有采用華為的任何5G設備,甚至華為全系產品都不準在美國銷售,而且也拉上盟友來孤立華為。
那么美國政府為什么會繼續允許美國公司與華為在5G標準制定上合作呢?“本質仍然是以美國利益優先,對于華為的封鎖仍然是繼續,只不過在嚴密的封鎖下透了一個通道。”老兵戴輝對記者說,“5G對美國也是很有益的,蘋果可以迎來換機潮也帶動了很多美國的芯片供應鏈、高通可以繼續進行5G的專利收費等。”
出于美國自身利益前提出發,在3GPP組織下制定的5G標準已經是全球范圍內的共識,如果美系公司在參與5G標準制定和后續補強的環節下落后,無法共享到華為等一眾廠商的先進5G技術,那么便會令美系公司在標準制定之路更加艱難。
此外戴輝還認為,無論是5G還是6G,中國是最有可能率先成功的。這是因為中國有巨大的產業力量,包括了系統、手機終端等,而且中國巨大廣闊的市場令其應用新形態有更多可能和驗證的空間,當然不要忘記了中國政府巨大的推動力。
美國政府“放松”限制,允許美國企業與華為一并制定5G標準這一決定,當然也少不了美國公司方面對于政府的游說,而且也是美國政府對于產業和企業的政策需求回應。
回過頭來,華為方面對于美國這一政策會有何反應?目前官方并沒有詳細的回復,可是按照中國企業的做法,相信其并不會為了“賭氣”而拒絕與美國公司方面的合作,畢竟也是從自身利益出發,與美國公司的合作對于完成5G相關工作仍然是能夠提高效率。
不過最后仍然要強調,美國這一做法并不意味著對華為的全面“松綁”,其僅僅是在美國企業與華為在5G標準技術合作上的態度有所緩和。
對于華為的打擊和封鎖依然,而且從美國政府近期的做法來看,短期內并不會有根本性的轉變。
相關文章
新造車下半場:跨業合作唱主角 誰能講好智能生態新故事?
新造車進入下半場,跨界進入汽車領域的新玩家持續出現,但與第一階段的蜂擁入場的跨界者又有所不同。跨行業的企業圍繞智能電動汽車展開合作的例子在過去一年來開始越來越多。4月1日,日本索尼集團宣布成立“SonyMobility”,將主...
從“數字能源未來十大趨勢”,看華為數字能源新格局
在愈演愈烈的節能減排行動和如火如荼的數字化轉型雙重驅動下,能源領域新一輪技術革命與產業變革呼之欲出,一幅大時代繪卷正徐徐向我們展開。而面對這樣一個全新的課題,唯有找準方向,才能讓努力更有價值。在此背景下,華為日前重磅發布“數字...
電商平臺11天交易230億美元,背后是這項技術在支撐?
2018年“雙十一”期間,京東11天內交易量達到230億美元,支撐這一電商銷售“奇跡”的正是一個名為kubernetes的云原生開源系統。
華為投資芯片的第一筆退出,兩年回報35倍
2021年9月22日晚,一年漲5倍的熱門芯片股思瑞浦公告,四家股東擬減持200多萬股,四家股東合計可套現超10億元。思瑞浦于2020年9月21日在科創板掛牌上市,一年禁售期剛滿。減持的四家股東均為首發股東,其中最為特殊的當屬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