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機器人應用價值日益凸顯但還需要解決這些難點
如今,人機協作、智能制造概念不斷深入加之國家政策文件的發布,不少專注研發人工智能技術的企業開始在服務機器人應用領域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云計算、5G、大數據技術的的進步驅動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孕育了巨大的機器人市場。不過,服務機器人應用價值日益凸顯但還需要解決這些難點?
服務機器人實際應用難點
一、專利數量快速上升,但核心仍有待突破
目前,我國申請人的專利申請量正快速增加。雖然專利申請量快速增加,但核心技術仍有待突破。一方面,受技術創新水平等諸多因素影響,我國機器人企業提交的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申請較多,技術含量較高的發明專利申請較少。另一方面,國內機器人企業大多重視產品宣傳,而忽視產品的研發。
二、研發成果難以商業化
技術成果轉化慢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該領域的技術研發成果偏理論性的居多,實用性的較少;二是這些技術研發成果科技含量低,可替代性較強,因此,轉化效果較差;三是我國服務機器人行業對于產品標準仍缺乏統一規范要求。
由于缺乏統一規范,很多服務機器人企業都還只是停留在概念產品意義上,利用相關的政策扶持,來實現自己的資本運作。他們扯著服務機器人的大旗,卻無法提供落地的產品,更有甚者直接抄襲他人成果,嚴重影響了國內整個市場的行業水平。
三、服務機器人的普及度還有待提高
目前受宣傳的不到位和高成本的影響,普通商業用戶對于機器人都還不是很了解。一方面,由于寬泛的行業細分領域,企業難以大范圍有效推廣。另一方面,機器人的軟件技術、硬件技術、開發和維護都需要大量資金維持,再加上這是一門綜合了多項關鍵技術的綜合性產品,所以本身的生產成本就決定了其昂貴的價格,服務機器人的普及度必然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
四、各細分市場發展不均衡
除此以外,對比國內和全球的細分市場格局,可以看出國內細分市場發展不均衡。中國的主要應用領域為家用,市場規模占比高達62%;醫用占比為24%;公共服務占比為14%。而對標全球應用格局對比,全球家用比重僅27%,醫用占比高達56%,遠超國內比重。
當前的服務機器人企業應當考慮給產品功能做減法,集中精力,真正解決用戶痛點,解決軟、硬件接口、ROS操作系統開源等等方面的系統性問題,企業不單是賣產品,還要思考如何給產品增值。在服務機器人市場還處于探索階段的早期,需要有代表的典型案例來為行業指明方向。
相關文章
大數據、5G 和手術機器人正在改變醫療保健
技術進步帶來的每個部門工作效率的巨大提高也使醫療保健部門受益。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大數據服務和機器人幫助手術的引入已被證明提高了衛生部門人員的工作能力。大數據分析解決方案有助于減少維護記錄和向患者及其熟人傳遞信息等瑣碎任務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