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童育堅:從資本角度看物流行業競爭格局
導讀:“價格戰仍將持續,服務質量和性價比是決勝關鍵,降成本是物流企業的長久目標。物流行業細分領域成為市場新的增長點,專業化物流(醫藥物流、冷鏈物流、大件物流等)、科技物流(同城配、車貨配)、航空鐵路貨運成為市場藍海。整合將一直是物流行業的主旋律……”
中信證券投行董事總經理童育堅從資本角度分享了對物流行業競爭格局的看法。
中信證券投行董事總經理童育堅
本文根據羅戈網·物流沙龍主辦的“2019第二屆中國物流創新企業年會暨物流資本峰會”現場速記整理。
物流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談到物流業發展我們先說快遞,快遞目前已經過了最高速的成長期,2018年、2019年快遞行業保持了20%~30%的成長,頭部快遞企業增長相對還可以。有個數字需要關注,目前前八大快遞企業的集中度為82%,已經接近了美國的水平,所以未來的競爭是八家甚至是更少企業的競爭,當然還會有新的投資者進來。第一梯隊企業發展得很好,第二梯隊企業不少已經被并購、出局了。
快遞行業迎來競爭集中,企業首先會向倉配一體化、冷鏈、整車、快運等方向發展,會把競爭區域擴大。能力出眾的快遞公司會逐步向下,向快運、供應鏈擴展,因為他們有很好的運輸資源,又有很好的盈利。
我們知道,順豐、德邦等代表著直營制,三通一達等代表著加盟制。這幾年加盟模式發展很快,因為加盟模式用了社會零散方式,用價格戰方式占領了大量市場。原來我們覺得管理可能是直營制好,但是隨著IT發展,已經可以替代一部分的制度管理,比如管理一個倉庫可以用制度管理,也可以通過攝像頭等來管理,在這些方面直營制受到很大挑戰。這兩個模式有很大區別,我們認為直營模式在一些方面有更大發展,比如專業物流,因為專業物流是需要大量投資的,但是加盟制,如果要投資,那不僅是快遞公司自己投資,還需要加盟商一起投資,像是專業快遞很難做到大家共同投資。所以直營制會在專業物流方向有發展。綜合物流方面,更強調服務、時效等差異性服務,所以直營制有更大優勢。加盟制會往哪個方向發展?第一是倉儲,第二是商流。我們認為加盟制未來做供貨做電商是非常容易的事。像是直營模式做電商,要招采購人員、銷售人員,要把環節打通才能實現電商。但是加盟模式的加盟商典型就是采購商和銷售商。加盟模式下只要建立一個網站,把所有網里的資源組合在一起就做商流,所以未來加盟模式在這個方向會有很好的發展。同時科技會使加盟模式和直營模式之間的差異變小,加盟模式在末端會逐步地把加盟商拆小,實現部分的直營化;直營模式在末端實現加盟化,所以他們有共同的地方。我們覺得兩種模式會長期并存在一起。
另外一個趨勢,大家都認為電商是物流的主戰場,未來很大一塊是商流。電商規模大約是7萬億元,整個工業的物流大約是256萬億元,所以未來很多供應鏈方面的新型公司會脫穎而出。特別是在IT技術的基礎上,通過SssS會出現大的貨代公司或者新型物流公司,會有新公司跑出來。以前的物流主要是靠管理和規模取勝,我們認為未來物流主要靠技術取勝,比如物聯網、云計算和IT技術、智能分揀、無人倉等。整個物流統籌未來會搭建在大數據基礎上,通過智能分揀來降低成本,未來物流競爭是技術競爭。
跨境物流行業
進出口跨境電商帶動跨境物流快速發展,中國跨境電商交易總額從2012年的2.1萬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9萬億元,復合增長率達21.93%。物流是跨境電商發展的關鍵,跨境電商的高速發展,給跨境物流的發展帶來紅利。受益于制造業成本及規模優勢,出口電商為主體,占跨境總交易規模約20%,伴隨的跨境物流業務也以出口為主。
跨境電商企業面臨幾個痛點,首先是資金消耗大、營運資金周轉趨慢,跨境電商環節太多時間太長,包括貨物從采購到運輸到美國倉儲,跨境電商企業資金周轉一年才三次左右。意味著你如果有100億收入必須有30億現金轉入,還會面臨減值等問題。第二個是供應鏈管理物流服務問題,現在國際的物流還是零散的組織,像小包一樣,服務體驗太差,物流服務和工業服務還在低水平狀況,需要解決。第三個是更需要IT系統,因為內部環節太多了,還要跟國外的各個網站打通,所以IT投入非常大。這些也說明跨境電商物流有太多的機會,未來在跨境電商行業,跨境電商物流會先走出來。
有幾個方式可以解決跨境電商的痛點:第一是海外倉模式,海外倉模式的誕生將郵政小包的低價優勢及國際快遞的時效性結合,客戶等待包裹的時間極大縮短,退換貨難題一并迎刃而解,緩解了大型跨境電商賣家的燃眉之急。第二是專線業務,專線業務的集貨運輸形成規模效應,降低單位成本;跨境直達,減少中間環節;運輸時間已實現3~7天全球到達,時效性得到保障。專線業務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充分整合現有資源,輕資產運營,提供高性價比的跨境直郵服務。第三是智能化、信息化,幫助跨境物流企業統籌運輸,節省成本;充分協調每段聯運,提升銜接效率;規劃最優方案,減少運輸時間,滿足時效性要求。
航空貨運行業
航空貨運本來是小眾的市場,但是這里面有很大商機。大家知道整個中國民航的腹艙利用效率是不高的,大概裝載率是40%~50%,裝載率低是導致傳統航空貨運業績表現不佳主要原因之一。新晉航空快遞公司為有效控制成本,通常采用與航空公司合作的方式,利用客機腹艙運輸貨物,能較好實現成本控制。另外,民航體系與其他供貨體系不太一樣,民航體系所有物流系統都要按照民航要求改造。舉個例子,某家深耕于大件航空貨運的公司發展較好,該公司把他的IT系統與民航系統打通,可以實時了解民航運輸過程、時間、倉位情況。比如說他承諾客戶8小時到,他可以同時計算出來今天早上到今天下午,幾班航班?哪個航班空置率高?哪班航班最便宜?可以獲得很好的發展和利潤。
物流科技
科技物流分為三大塊:管理信息化、設備自動化、物流規劃智能化。這三方面目前來講有很大的市值,比如物流機器人獲得了很好的估值。
物流的無人駕駛車,大家知道是用激光的方式掃前面,通過大數據方式進行。我們上次去硅谷的時候,發現別人已經不用激光了,他們認為視頻的AI加上大量的大數據采集是未來無人駕駛車的方向。無人駕駛車在物流行業大有前景,比如可以實現干線物流無人駕駛,一共十輛車,第一輛有人駕駛,后面緊跟著的九輛車都是無人駕駛。
現在供應鏈技術備受關注,實體化區塊鏈對于物流產業鏈影響深遠,一方面是他的“多重中心性”管理模式,另一方面是“信息流+實物流”雙重保障物流安全。
我國物流行業競爭格局總結
未來物流行業的競爭格局是蠻不容易的,說白了是要利潤。利潤來自哪里?在我看來,利潤=(單價-單位成本)×市場規模×市場份額。
1、格戰仍將持續,服務戰硝煙彌漫:補貼只能帶來一時的貨量上漲,若服務質量跟不上,仍將失去客戶;物流客戶粘度低,優勢企業主動挑起價格戰,將逐漸淘汰弱小企業,并建立很高的競爭壁壘,避免新的對手進入;質量競爭將可能成為主戰場,服務質量和性價比是決勝關鍵。
2、降成本是物流企業的長久目標:優勢企業議價能力強,供應商資源豐富;規模經濟效應使大企業的單位成本下降;優勢企業采用物流科技,以自動化、智能化提高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3、市場機會不斷:物流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細分領域成為市場新的增長點,專業化物流(醫藥物流、冷鏈物流、大件物流等)、科技物流(同城配、車貨配)、航空鐵路貨運成為市場藍海;控貨是爭取市場規模的關鍵點,跨界經營情況越來越多。
4、競爭激烈,整合正在進行中:全國2018年物流業總收入10.1萬億元,沒有企業收入占比超過1%;我國快遞服務品牌集中度指數CR3為38%,而美國市場最大的三家快遞運營商市場份額已高達90%;整合將一直是物流行業的主旋律;IT是并購中的主要工具。
未來不僅是比價格,高性價比的服務質量是未來物流業的主旋律。在物流的前十年或者前二十年是增量市場的競爭,但是我覺得,可能2019年或者2020年是存量市場的競爭,物流真的進入整合時代。近兩年會陸續有很多大的整合消息出現,不同模式的公司會由競爭關系變成合作關系。未來更多是合縱連橫,這是資本市場看未來的角度。謝謝大家!
演講人 | 童育堅
相關文章
歐博瑞發布國產新物聯網操作系統 智能家居賽道進入生態競爭階段
智能家居行業大戰升級,這次的戰火燒到了操作系統方面。5月18日,歐瑞博推出全新智能物聯網操作系統HomeAIOS4.0。據公司CEO王雄輝介紹,該操作系統全面兼容Matter協議和所有物聯網通訊協議,并可通過開放HADC,實現...
工業自動化新格局下,PLC增長點在哪?
從上世紀六十年代末PLC誕生之日起,伴隨著幾十年工業自動化的發展,PLC的應用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在國內外已廣泛應用于鋼鐵、石油、化工、電力、建材、機械制造、汽車、輕紡、交通運輸、環保、水處理及文化娛樂等各個行業,發揮了巨大的作...
零擔物流行業迎來發展拐點 頭部格局變化行業步入新階段
目前物流行業普遍面臨著成本高、競爭激烈等痛點,而隨著客戶需求不斷碎片化、個性化地發展,如何在同質化嚴重、沉迷價格戰的物流行業搶占市場、獲取收益,成為整個物流行業共同面對的難題。
放眼國際物流競爭,深圳要如何“跑”?
本屆物博會以“產業生態、世界平臺、物流賦能、引領未來”為主題,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全面展示現代物流與供應鏈創新發展成就,以及物流與供應鏈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