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國際物流競爭,深圳要如何“跑”?
9月21日-23日,被譽為“全球物流與供應鏈行業發展風向標”的第十七屆中國(深圳)國際物流與供應鏈博覽會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辦。
此次展會展示了行業哪些最新趨勢與創新成果?當前,國內的物流供應鏈行業面臨著哪些挑戰?深圳建成了怎樣的現代物流體系,如何推動中國制造快捷出海,為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深圳衛視《晚間報道》特邀參展企業代表、市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協會秘書長在線解讀。
國內外參展企業
對中國經濟與物流產業發展充滿信心
本屆物博會以“產業生態、世界平臺、物流賦能、引領未來”為主題,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全面展示現代物流與供應鏈創新發展成就,以及物流與供應鏈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
展會設置了14個展區,包括港口航運、航空貨運、國際快遞等領域,展覽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比上一屆增長30%,參展企業近2000家,較上屆增長20%,均創下歷史新高。
國際化一直是物博會的鮮明特色。今年有眾多國際物流企業參展,帶來了創新性的物流解決方案、先進的供應鏈管理技術以及跨國合作的愿景。今年展會還在現場首設“跨境電商貨源工廠”展區,邀請來自全國數十個產業帶的工廠企業參展,推動“中國制造”快捷出海。
深國際鵬海運電子數據交換有限公司是參展企業之一,公司副總經理李產麟表示,本屆物博會參展企業較上一屆增長了20%,這說明不管是國內的企業還是跨國的合作伙伴,都對中國經濟和中國物流產業發展的前景充滿信心;同時也展現了深圳以及粵港澳大灣區旺盛的經濟發展與國際貿易互動的活力,這讓物流行業的從業者感到無比振奮。
“物流行業的堵點還是在于整體的運轉效率和抗風險的能力。”李產麟認為,這次展會非常多物流企業展示了物流數字化解決方案,以及與物流上下游產業鏈聯動方案,以推動物流行業實現資源整合與跨界融合發展,從而提升行業整體的國際競爭力,更好地服務于深圳的經濟發展。
深圳接連發布措施
提升城市物流國際競爭力
近期,深圳接連發布重要舉措,力求在全球性布局方面進一步提升。8月初,深圳連發三份工作方案,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其中提出“提升金融精準支持供應鏈能力”“建設全球跨境電商快郵集散中心”“整合國際貿易鏈條業務”等要點。
不到半個月,深圳又出臺《深圳市促進物流供應鏈企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措施》,從引進培育高能級貿易主體、拓展外貿新業態、供應鏈企業服務制造業、保障倉儲設施供給、金融支持等方面,針對性提出10條具體舉措。
《工作措施》不僅支持物流供應鏈企業共建共享一批優質海外倉,加快布局境外物流網絡,還支持重點物流供應鏈企業開展代辦跨境電商出口收匯業務,鼓勵大型物流供應鏈批發企業加大力度在深圳建設全球或區域性采購中心、結算中心,帶動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共同拓展國際國內市場。
在李產麟看來,《工作措施》將充分激發物流供應鏈企業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融通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深圳面向全球的資源配置能力,更好地服務構建深圳的新發展格局。
此外,2019年以來,深圳連續3年成功獲批建設商貿服務型、空港型、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2023年7月,深圳又獲批建設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至此,深圳4種類型國家物流樞紐已全部獲批。
根據海關數據,今年前7個月,深圳市累計進出口2.0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增速快于全國和廣東省水平。
我國快遞業發展迅速
國際化網絡建設仍需補強
當下,我國物流業發展情況如何,有哪些優勢和短板?深圳市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協會秘書長鄭艷玲認為,“進入本世紀以來,中國物流業發展飛快,尤其是在電商的帶動下,快遞行業可以說在全球一騎絕塵,無論在技術應用還是在效率方面,都穩居世界前列。”
她也表示,作為生產型服務業,國內物流業還是存在短板,比如說國際化網絡的建設,目前中國還沒有一家企業能夠像美國的UPS(美國聯合包裹運送服務公司)、FEDEX(聯邦快遞)和德國的DHL(國際快遞)那樣運遍全球,希望三五年后,能在國際物流有巨大的變化和發展。
鄭艷玲認為,“物流的競爭,未來一定是技術、數字化、智能化的競爭。”
在這一塊深圳已經有一些走得比較靠前的企業,例如順豐。但是對更多的企業來說,物流作為服務業,毛利率不是很高,所以很多企業在智能化轉型方面還是欠缺力量。正因如此,希望有更多的政策支持,以便在數字化轉型數字經濟到來的時代,物流業能夠繼續支撐深圳中國制造走遍全球。
結語:
物流業作為基礎性支撐性行業,看似沒有什么技術含量,實則不然。正如行業內流行的一句話所言:“未來優秀的物流企業,都是披著物流外衣的科技公司”。物流本質上是資源整合的行業,而資源整合,靠的是科技,尤其離不開數字化的賦能。深圳物流業已經具備一定優勢,但還缺乏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只有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才能助力全球物流樞紐城市建設和中國制造更好出海。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