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為安防開拓市場 成物聯網發展主流
智能交通為安防開拓市場 成物聯網發展主流
智能交通吸引大批安防企業涉入
在國家政策的推波助瀾之下,智能交通市場熱度與日俱增,吸引了大批安防企業涉入。據了解,在城市智能交通業務方面,目前國內安防企業主要集中在道路監控、GPS、交通信息發布和系統集成環節。需求決定產品,高清攝像機在智能交通系統中的應用如火如荼。高清攝像機像素多、視野大,圖像信息更加豐富,在道路視頻監控、電子警察、治安卡口等系統中廣泛應用。
據相關調查顯示,截止2010年底,國內涉足智能交通行業的安防企業約有2000多家,包括設備提供商、軟件開發商、系統集成商、工程商等等。由于智能交通業的各環節均處于起步階段,很多城市智能交通工程大多是按某一個點或者某個子系統分別實施,在缺乏統一標準規范的同時,也缺乏進入門檻統一規定和游戲規則,這也為整體工程難以保證埋下隱患。
“十二五”交通信息化將朝著智能交通的目標推進,智能交通將借助安防與物聯網新技術,可感知與可交互的特點,促進交通管理的精細化、行業服務的全面化、出行體驗的人性化,推動安全、暢通、便捷、高效、綠色的交通運輸業發展,實現交通運輸業從傳統產業向現代服務業的轉型,進一步帶動信息制造業和信息服務業的升級。
從行業的發展趨勢看,智能交通市場機會巨大,能夠提供相應智能交通產品、規劃設計、工程建設及后期運營維護服務的智能交通解決方案在市場中將更占有優勢。對于參與企業而言,目前多處于各自為政、孤軍奮戰的狀態,后續應加強產業合作,由政府牽頭制定統一設備標準及數據標準,為整個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城市交通領域,除了監控視頻設備、停車場系統以外,電子收費系統、IC卡以及一卡通等系統的需求都呈現不同程度的增長。
智能交通將是本世紀物聯網發展的主流
我國每天僅僅因為交通擁堵和管理問題,15座城市就損失近10億元財富。若考慮燃油浪費、運輸資源浪費、城市環境治理成本的增加等諸多因素,交通擁堵給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的損失更為巨大。
在構建平安城市、共建和諧社會和科技大爆炸的大背景下,智能交通的部署就顯得尤為重要。采用智能交通技術提高道路管理水平后,每年僅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就可減少30%以上,并能提高交通工具的使用效率50%以上。智能交通系統將是21世紀交通發展的主流,這一系統可使現有公路使用率提高15%到30%。
智能交通系統具有以下兩個特點:一是著眼于交通信息的廣泛應用與服務,二是著眼于提高既有交通設施的運行效率。
與一般技術系統相比。智能交通系統建設過程中的整體性要求更加嚴格.這種整體性體現在:跨行業特點。智能交通系統建設涉及眾多行業領域,是社會廣泛參與的復雜巨型系統工程,從而造成復雜的行業間協調問題。技術領域特點。智能交通系統綜合了交通工程、信息工程,通信技術、控制工程、計算機技術等眾多科學領域的成果,需要眾多領域的技術人員共同協作。政府、企業、科研單位及高等院校共同參與,恰當的角色定位和任務分擔是系統有效展開的重要前提條件。智能交通系統將主要由移動通信、寬帶網、RFID、傳感器、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作支撐,更符合人的應用需求,可信任程度提高并變得“無處不在”。
當然,智能交通的發展跟物聯網的發展是離不開的,只有物聯網技術概念的不斷發展,智能交通系統才能越來越完善。智能交通是交通的物聯化體現。在中國,物聯網應用于智能交通已成為星火燎原之勢,基于物聯網的智能交通將使交通基礎設施發揮到最大的效能,不過,當前的智能交通物聯網仍處于創新探索的初級階段,相當于分散的、小規模的局部物聯網形式,還遠未形成規模,隨著政府的大力扶持與技術標準的成熟,智能交通物聯網會是物聯網發展的重要領域,將朝著大規模網絡化、集成化和面向服務化發展,成為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
智能交通構建智慧城市脈絡
智能交通作為智慧城市發展重要的一塊,如果發展得成熟,將會在最大程度軟化城市的交通命脈,為促進城市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基礎。而我國的智能交通行業從1995年開始起步,至今,已有17年的發展,從當初的學習國外技術,試點運營,到建成各級路網管理中心。不得不說在政府的支持下,智能交通得以快速的發展。而交通運輸部在2012年7月發布了《交通運輸行業智能交通發展戰略(2012-2020年)》,這就為智能交通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據統計,"十二五"時期鐵路基建投資2.3萬億元,前兩年已經完成近1萬億元,后三年仍需投資1.3萬億元;"十二五"末高速公路將達12萬公里。目前通車里程是9.5萬公里,再加上鄉鎮、建制村以及一些線路改造,"十二五"后三年公路投資規模在2.5萬億左右;"十二五"后三年,還有40多個機場、近百個港口深水泊位待建。如此算來,"十二五"后三年交通投資規模近4萬億元。
智能交通發展至今,也逐步由當初的重IT硬件,發展到重信息技術的應用。面對大數據以及物聯網的沖擊應用,相信智能交通的發展將會更加智能,從而構建真正的智慧城市。
智能交通未來發展趨勢
智能交通的核心,在于解決城市道路擁堵和出行安全問題,提高城市承載能力和運行效率。研報認為,擁堵的核心在于城市通行能力增長有限(3%~5%)而需求增長過快(10%~15%);交通事故的核心在于出行者和駕駛者素質的提高跟不上城市化和機動車發展的進度。在傳統手段無能為力或性價比過低時,智能交通迅速從幕后走到臺前。
從發展階段角度,我國目前仍處于智能交通的初級階段,需求主要來自增強政府的監管能力。推動因素主要來自于增強政府的監管能力,交通監控系統和集成交通指揮平臺在這一階段迎來需求的爆發和行業的快速增長。
從行業格局角度,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智能交通行業偏"硬"偏"散"。規模來看,美國、日本的智能交通行業收入分別達到1118億和377億美元,而我國不到380億人民幣。格局來看,海外較為集中,項目實施、軟件和信息服務占60%~80%市場份額;我國仍以硬件投入為主,占比達到80%以上,并且非常分散,龍頭企業整體份額低于1/4。
從成長空間角度,預計十二五期間保持35%的增長,2015年后迎來量變向質變轉換的關鍵階段。研報預計2015年市場規納以達到1000億元人民幣,城市智能交通板塊年均增速達到35%。2015年后,隨著信息基礎設施和傳感技術的完善,智能交通將開始向車路協作系統和出行者服務系統轉型,并成為催生和帶動物聯網行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從經營風險角度,政府對企業的資金占用現象普遍,政府還款是關注重點。由于需求主要來自政府采購,強勢的地位使得回款進度往往較慢,對企業的資金占用現象較為普遍。但從中短期的情況來看,研報認為政府還款風險仍然可控。
從板塊機會角度,建議關注視頻監控和ITS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理由主要在于:1)把控住了核心客戶端和核心產品端,需求增長快且盈利確定性強;2)市場份額集中趨勢確立并且競爭格局相對健康,已經出現明確的領軍企業。
綜合日美發展歷程,我國的智能交通將走向何方參照美日經驗,第一個10年提升ITS系統和車載系統的覆蓋程度,第二個10年向車路集成系統探索和發展,第三個10年剛剛開始,核心在于進一步實現規?;彤a業化,推動車聯網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智能交通體系的出發點集中在為出行者的安全和效率服務,這與我國主要對政府服務有所區別。
相關文章
交技發展:穩健發展的智能交通集成商
公司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公司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集成和工業自動化產品銷售等業務,其中公司近三年的業務收入中約90%來自于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并在該細分市場上擁有約6%以上的市場份額,常年處于行業的第一梯隊;公...
上海交技公司的智能交通系統集成
上海交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智能交通系統集成和工業自動化業務。智能交通系統集成業務主要是為客戶提供智能交通系統項目的解決方案和集成服務。
蘇州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全國推廣
3月15日起,我市市區實施部分道路機動車“禁左”規定,不少市民對于回家繞行的煩惱不無感慨。祝辰介紹說,這套系統在北美幾個主要城市已經應用,“紐約市采用該原理的系統后,道路通行量提高3倍、通行速度增加2倍,每年可減少200萬小時...
智能交通領域的智能視頻分析技術(圖)
視頻分析與識別(video analyzing and recognition)技術指的是使用計算機從視頻中通過計算算法軟件進行運算和分析,提取視頻中的有用信息,完成這一信息提取和理解的一項技術,說得通俗一些,就是計算機對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