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晨:傳感技術才是智能家電發展的核心
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張亞晨在“中國智能熱水器高峰論壇”上發表演講(圖)
論壇結束后,張亞晨接受了中國家電網記者的專訪,對智能家電的相關問題做了更深層次的介紹。
傳統家電的智能化歷史功績不能被抹殺
自2013年智能電視在市場上大放異彩以來,智能化已成為家電行業發展的主要趨勢。無論黑電企業還是白電企業,都在爭相研發智能家電產品。一時間,似乎整個家電行業即將步入一個“無智能,不家電”的新時代。
有業內人士預測,2014年或將成為智能家電元年,而今年智能家電技術的看點將集中在白電領域。
如今,“家電智能化”作為剛剛興起不久的新概念,其進程受到了業內人士、資本市場、消費者等多方關注和重視。
然而,說起智能家電的發展歷程,張亞晨稱:“說起來智能似乎現在有點高大尚,其實它并不神秘。早在80年代我們用的電熨斗、電飯鍋溫控器就已經有了初步智能化的特征,只是那時候市場上還沒有智能化的概念,做了也就做了。事實上,傳統家電中的智能化歷史功績不能抹殺!”
傳感技術才是智能家電發展的核心
近年來,互聯網技術與物聯網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家電企業也在整合相關技術資源,紛紛在智能互聯上大做文章,使用微信、來往、APP對家電進行遠程控制,似乎有成為智能電視新“標配”的趨勢。然而,智能與互聯是劃等號的嗎?
在接受專訪時,張亞晨告訴中國家電網記者:“我認為,智能家電是要把具有人類智慧特征能力的部分搭載在某種硬件上,使之部分或者全部替代人類完成某些任務,這樣的家電設備就是智能家電?,F代技術,例如芯片技術、網絡技術等,是對智能家電的提升,但是不是智能家電本身一定要有的,尚需探討。”
目前智能家電技術經過多年發展,雖已在黑電領域取得了較大突破,但冰箱、空調、洗衣機、熱水器等白電產品在智能化進程中仍存在一些技術障礙,阻止其“落地”。
張亞晨在談到阻止白電智能化“落地”的技術障礙時,多次提到“感知才是智能家電的核心”,他認為:“在生產智能家電產品的整個技術流程里面,感知技術,也就是傳感器技術才是它的核心。目前,數模轉換、運算分析、整理放大、驅動執行等流程在技術層面都已經被攻克,唯獨傳感器技術在某些領域仍是待攻破的難題。企業要在智能家電方面有所作為的話,應該擴展對于傳感技術的研發?!?
與傳統家電相比,智能家電對傳感器的“感知”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智能家電需要具備哪些更為靈敏的“感覺”呢?
張亞晨指出:“目前傳感器在質量、容量、數量等方面的感知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但在情感、行為、動作、眼神、語言、心情等信息的感知技術上仍存在較大難度。而這些信息的感知,恰恰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發掘用戶需求?!?
相關文章
智能家電缺乏大數據支持將難以走向市場化
家電智能化成為今年以來企業熱衷推崇的戰略方向,從彩電到冰箱再到空調,智能家電的品類在逐漸豐富,然后在其中不乏炒作以及務虛者,真正涉及智能以及互聯網技術的為數不多,只有在大數據支持,硬件上尋求突破,增強用戶體驗環境下才能真正成功...
白電產品走向智能化 核心是物聯網傳感技術
近日,在由國家信息中心資源開發部和中國家電網聯合主辦的“中國智能熱水器高峰論壇”上,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張亞晨表示,智能家電核心是傳感技術。
馬牌智能胎壓傳感技術 自動讀取胎紋深度
2014年5月7日,德國雷根斯堡,全球領先的輪胎制造商德國馬牌所屬的大陸集團于近期成功研發了智能胎壓傳感技術,革命性地實現了自動讀取胎紋深度的可能。
越來越人性化的智能家電
CES2014展已經落下帷幕,在此次展覽上的各家廠商,也是推出了各種特色產品:曲面電視、可穿戴設備、3D 打印機以及智能汽車,智能家電等,讓消費者更加期待它們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