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助陣 智能穿戴漸行漸近
蓄勢已久的可穿戴設備行業正在等待一股東風。有消息稱,蘋果智能手表iWatch或于今年第三季度發布,出貨目標6500萬部。為了能在第三季度推出iWatch,蘋果已要求供應商8月起陸續交貨。
而就在4月中旬,谷歌在其谷歌眼鏡主頁宣布,用戶可網上訂購,但只限一日。互聯網巨頭推出智能穿戴設備可激發市場對此類產品的潛在需求,若相關產品取得成功,其他智能穿戴設備廠商必將對其設計理念迅速跟進。
巨頭的示范作用
五一期間,蘇寧將在全國10個重點城市的核心門店展示谷歌眼鏡,并邀請消費者體驗,但目前還不會銷售谷歌眼鏡。
谷歌日前首次對公眾開放購買,但開放日只有一天,想要購買的消費者需要有一個美國本土的郵寄地址和信用卡,并且年滿18歲,每個消費者限購一副。自此,谷歌眼鏡在全球市場掀起熱潮。
谷歌眼鏡“熱賣”,蘋果智能手表iWatch也將面世。據臺灣《經濟日報》報道,蘋果將于今年第三季度發布iWatch智能手表,上市后第一年的出貨目標是6500萬部。
iWatch可能有1.3英寸和1.5英寸兩種尺寸,屏幕將采用柔性AMOLED顯示屏搭配藍寶石表面,從而更好地貼服人的手腕。電池容量則會在200至250毫安時之間,至少能夠續航一天,高于目前市面上的多數智能手表。除了能夠與iPhone和iPad同步數據外,這款設備還有可能提供健康和健身追蹤功能。
此前在2014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華為發布了智能手環TalkBand,而三星則一口氣推出了兩款智能手表。
在巨頭的助推下,可穿戴設備已經成為科技界的熱點。作為新一代創新性的智能終端,可穿戴設備未來有望形成新的平臺和生態圈,與現有的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視、汽車等終端互聯互通,形成以消費者為核心的一體化方案,提高用戶體驗。
Business insider預測,目前全球可穿戴市場規模約為30-50億美元,未來兩到三年將成長為300-500億美元的巨大市場。隨著4G和移動終端的普及,國內可穿戴市場也將迎來爆發性成長。
艾瑞咨詢的數據稱,2013年中國約售出675萬臺可穿戴設備,2016年將快速增至7350萬臺;2013年中國可穿戴設備規模為20.3億元,到2016年預計將成為擁有169.4億元規模的巨大市場。
行業嚴陣以待
iWatch智能手表、谷歌眼鏡等產品的出爐將對可穿戴設備行業的發展帶來積極影響。
以蘋果智能手表為例,蘋果在手機與平板領域贏得的巨大品牌影響力將會吸引市場關注iWatch智能手表,激發市場對此類產品的潛在需求;蘋果的產品設計強調對用戶體驗的極致追求,若iWatch取得成功,其他智能手表廠商必將對其設計理念迅速跟進,從而加速智能手表的發展與普及。
事實上,蘋果iWatch供應鏈也將再次受益。廣達獨家拿下組裝訂單,上市后第一年預計將組裝6500萬部iWatch。iWatch處理器由蘋果研發,由三星代工。藍牙模塊由日月光公司提供,華通贏得50%以上的PCB訂單,鼎天提供GPS接收器,F-TPK提供觸控貼合,連展提供連接器,立錡提供Sub PMI芯片。iWatch可能搭載紫外線傳感器,將由美國光學傳感器公司Silicon Labs提供。
A股市場上,大族激光[-3.92% 資金 研報]受益于蘋果和谷歌推動可穿戴式產品大量采用藍寶石及激光精密加工,歌爾聲學[-3.03% 資金 研報]亦確立了聲學、可穿戴設備、傳感器與精密制造四大戰略方向,可望參與谷歌手表產業鏈,此外,包括環旭電子[-1.52% 資金 研報]、德賽電池[-1.62% 資金 研報]等等均是相關產業鏈參與者。
由于可穿戴設備可應用于醫療、運動、消費等多個領域,而多種智能可穿戴產品在快速適應客戶需求的基礎上,產品不斷升級。在智能可穿戴產業鏈上,主要涉及芯片、傳感器、柔性元件、電池、觸摸屏等生產廠商。
相關文章
360推出首款智能穿戴設備“360兒童衛士”
之前傳出的 360 將推出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消息終于得到證實,誓將安全進行到底的 360 在智能穿戴設備上也沒能離開“安全”的話題,只是這一次從互聯網安全跨界到實體安全領域,推出首款智能手環“360兒童衛士”。
果殼電子公司:“智能穿戴”的張江展望
早晨醒來,智能手環已經自動將你昨晚的睡眠質量數據傳送到保健醫生的電腦中;戴上眼鏡,念出朋友的名字,一個3D影像立即出現在眼前,并開啟視頻聊天……不經意間,智能穿戴不再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也不再是實驗室里的神秘產品,手鐲、手表、耳...
假牙也要智能 智能穿戴設備逆天拓展
智能手表、手環的不斷涌現,將可穿戴智能設備推向了風口浪尖,不過臺灣教授賦予了智能穿戴設備新含義。最新一期《經濟學人》披露,臺灣教授開發出了可偵測嘴部活動的智能假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