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經南:發展車聯網 建設暢通中國
“中國的現代化必須突破農村、農業、城市化、交通、能源、環境幾大瓶頸,而交通是取得突破的焦點和抓手。”近日,在第五屆物聯網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 士劉經南表示,交通問題事關國計民生,當前“限號”等手段不是治擁堵之本,而“建設汽車移動物聯網可以實現交通的零堵塞,實現以科技治堵代替當前行政治堵 的管理策略”。
中國上班族每天上班路上花費的時間全球第一。調查顯示,我國特大城市已進入大規模交通擁堵的階段,其余的660個城市2/3以上也都出現了高峰擁堵現象。
“交通擁堵造成的損失占GDP的1%,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20年這個損失將翻倍。”劉經南援引數據指出,交通擁堵不僅帶來能量的直接損耗,還增加了廢氣排放。
不僅如此,公路交通安全更與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息息相關。“盡管交通事故率不斷下降,但它的傷亡量仍不容小覷,交通事故造成我國每年接近100萬人次傷亡。”劉經南說。
“汽車移動物聯網(以下簡稱車聯網)建設暢通中國,有望實現交通重大結構性的節能減排,達到綠色、可持續發展。”劉經南指出,2013年底中國的汽車保有量已達1.37億輛,預計最高將達到4億輛。建設汽車移動物聯網,也是安全中國的重大舉措。
“車聯網就是要利用先進的傳感技術、網絡技術、計算技術、控制技術、智能技術,對道路和車輛進行全面的感知,實現人車路全面互聯,對每一條道路進行交 通全時空控制,對每一部汽車進行交通全過程控制,并最終實現道路交通的零堵塞、零傷亡和極限通行能力。”劉經南指出,車聯網最終要實現人、車、路及周邊環 境的全面感知和實時控制,實現人、車、路和環境的和諧發展。
劉經南介紹說,道路的全時空管控和車輛運行的全過程管控,最終將實現交通擁堵、交通污染、交通安全和交通節能的管控,另外將產生交通出行服務、交通運 行服務和交通保險服務的新業態。“我認為交通保險服務將能起到杠桿作用,因為這牽扯到個人利益和金融資本問題,保險服務是將來推動車聯網建設的一個金融杠 桿,同時也是動力之一。”
談及目前車聯網在國際上的發展趨勢,劉經南說:“美國地廣人稀,較側重于車路協同;歐洲國家眾多,所以重視標準的制定;日本人口密集,車輛也多,所以 側重車車協同的應用向導等,我國有自己的特點,東部和西部也不同,所以我們相關的技術、標準和推動方式會更加復雜,這值得我們去思考。”
劉經南指出,建設車聯網不僅要面臨諸如智能傳感網絡、通信技術、大數據和云計算平臺等一系列的技術挑戰,又要適應來自標準競爭、互聯網思維、新業態和新能源等各個方面的挑戰。
而車聯網的機遇是“市場機遇”和國家戰略。“過去汽車產業是制造業,正是在高科技的改造和市場需求的指引下,逐漸向服務業發展。”劉經南說,國家戰略也非常重視,有很多專家學者推動,這是車聯網的重大機遇。
“車聯網是民生訴求,也是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我們相應的戰略應根據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創新驅動的原則,建立車聯網從研究、設計到 制造的國家隊。”劉經南認為,實現這一計劃,需要頂層設計、整體規劃、科學布局、分階段推進,也需要市場和民眾的積極參與。他估計:“實現車聯網的主要目 標要用20到30年時間。”
相關文章
新基建火了,車聯網如何趕上這趟東風快車?
“新基建”概念一石激起千層浪。從5G基建、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到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基建話題熱度一直高居不下。“新基建”看似新奇,但其中一些概念并不是新奇事物。如5G網絡,...
“車聯網大腦”中國出貨量第一 慧翰股份能否走出汽車業下滑期?
汽車越來越不像傳統意義上的汽車了。不僅在“代步工具”這一角色上,汽車扮演得愈加出色,而且它變得越來越“智能”:假設你即將出門,尚未出發,汽車便自動啟動,調好車內溫度,甚至音樂;等你上車之時,一切環境都舒適得“剛剛好”;你想...
車聯網如何在物流產業落地?
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發布消息,2020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72億輛,其中汽車2.81億輛;機動車駕駛人達4.56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4.18億人。2020年全國新注冊登記機動車3328萬輛,新領證駕駛人2231萬人。全國70...
疫情之后車聯網需求迫切,映翰通如何率先踏入這條“少有人走的路”?
受疫情影響,全球對于車聯網發展的緊迫性更趨迫切。待未來疫情結束之后,車聯網也將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基于深厚的技術和市場沉淀,工業物聯網領域領軍者映翰通網絡立足于汽車后裝市場,以物聯網時代思考者的身份在車聯網領域開始了深耕和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