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時代 智慧旅行社或需從大數據上盈利
“我還記得在上海世博會上‘智慧旅游’的初次體驗。”時隔四年,潘麗文回憶起當時驚覺神奇的一幕:掏出手機,輕輕一刷,手機上就會收到熱門場館的排隊信息。園區信息亭內的互動觸摸屏上,園區、場館和城市的各類服務信息應有盡有。
2014年,國家旅游局第一次將“智慧旅游”確定為全年主題。“旅游部門早在2011年就有這個想法,而今,時機慢慢成熟,因為移動互聯網在生活中應用越來越廣泛。”一位業內人士稱。
體驗“觸摸游”
一下火車,你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購買地圖,而是掏出手機下載旅游客戶端,像ATM取款機一樣,遍布城市的“旅游地理信息系統”為游客提供了交通路況、景區客流、在線支付、迷路糾正等實時信息。
“這些信息會迅速拉近你和這座城市的距離。”潘麗文告訴記者,“過去一年,我去過的地方,都是說走就走的旅行。”她的體驗,完全是一個“智慧旅游”式的。
“智慧旅游”是一個熟悉而陌生的概念。在“智慧城市”映入眼簾的幾年后,我們看到了“智慧旅游”。“兩者差別并不大。”業內人士稱,“智慧旅游”就是利用移動云計算、互聯網等新技術,借助手機等移動互聯網設備,主動感知旅游相關信息,并及時安排和調整旅游計劃。簡單地說,就是游客與網絡實時互動,讓游程安排進入“觸摸時代”。
潘麗文的選擇絕不是少數。今年春節黃金周,旅游最大亮點之一來自手機客戶端更大程度的普及。攜程消息,今年春節門票預訂量增長近8倍成為“史上最強黃金周”,來自手機APP的無線訂單占比首次超過五成。布拉旅行APP也宣稱,相比去年春節,手機客戶端的預訂人數增長超過100倍。旅游者通過手機客戶端預訂的產品類型,人氣從高到低依次是門票、租車、自由行、當地游、團隊游等。
大數據助游
“到了景區,只見人流不見風景。”這是大部分游客在“黃金周”出行的經歷。靠“智慧”,旅游就沒那么“痛苦”。
在浙江省旅游局,記者見到了游客流量動態監控系統上的普陀山景區。“梵音洞”上有一個圖像箭頭,上面標示著實時監控人數、飽和人數以及承載量狀態。“景區管理人員從電腦屏幕上很快得知實時數據,并采取相應措施。”旅游局的一位工作人員稱,“這個動態監控系統基于移動網絡定位、門禁實時出入園統計,引導多功能、多層次,快速、高效的游客流動。”
不僅是景區“智慧”起來了,酒店同樣可以招攬到很高的人氣。“景區和酒店其實采用的都是大數據分析管理,酒店對用過餐的客人們進行口味的記錄,消費習慣的分析等,一樣能提升服務的智能程度,招攬到不少回頭客。”
“智慧旅游”要做的,不僅是“一卡玩遍、一機玩轉、一鍵辦完”,更為重要的是,探險旅游者遇險時可通過終端迅速找到最近的避難所、急救站等,方便救援力量迅速確定遇險游客位置,實施有效救援。“目前這一方面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進步,但和國外比仍有差距。”浙江省旅游局一位工作人員稱。
謀變個性化
“游客在哪兒?”回答是,游客在網上。
越來越多的旅行社在這一波互聯網大潮中,感受到了危機。線下交易雖在進行,線上營銷也是動作頻頻。攜程龐大的交易額已讓國內眾多旅行社岌岌可危。“很多旅行社企業老總很焦慮,想做電子商務,但做了電子商務,沒幾個是成功的。”業內人士稱。
指尖上的旅游帶來的沖擊,旅行社過去依靠信息不對稱的盈利模式已被徹底顛覆。“網上隨便就能查到一個景點的門票價格,酒店價格,機票更不用說,太透明了。”杭州一位旅行社經理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他們接了更多的“小包”團,轉做“私人定制”。“前期做好規劃,中期做好服務,后期做好跟蹤。也許未來的盈利模式就在數據采集和分析上,數據為王。”
具有競爭性的是,能提供“私人定制”的不僅僅是旅行社,景區也同樣能做到。西溪濕地的一個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景區為游客制定專屬行程并不復雜。首先,用戶會在系統中選擇自己的旅行時間、游玩天數、旅游偏好幾個選項、酒店(可以設定星級標準)、交通(主要包括公共交通、步行與出租車)。其次,用戶需要確定游玩景點。最后,系統將為游客呈現圖形化的行程計劃,包括每一天的行程計劃、每一部分花費的時間、費用,更人性化的是,游客還可以選擇通過PDF、郵件、打印的方式保存與分享攻略。在游玩過程中,系統則可以自主導航、進行最優路徑規劃、根據定位提供導游講解。
“也許差異化競爭是眼前唯一的路。”對于指尖上帶來的這一沖擊波,杭州另一家旅行社老總給的答案很明確,“保姆式服務就是一個突破口。”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