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城市”革命勢不可擋 傳統生活方式正被顛覆
“智能”科技無所不在,現在成為普羅大眾生活一部分。隨著全球城市人口增加,智能城市革命將更勢不可擋地席卷全球,例如,為應對擠迫城市環境而生的迷你智能家居、可記錄各種環境數據的智能街燈等。以下是香港《文匯報》盤點的“智能城市”生活內容,其中可以發現的是,傳統的生活方式正在被一一顛覆。
據報道,城市人最關心的莫過于居住問題。由于人口密度上升,壓縮生活空間,五臟俱全的“迷你屋”將愈來愈普遍,千篇一律的大件家具漸不合時宜。今年異軍突起的3D打印技術,正好用作智能化的家居設計。隨著技術更趨成熟,明年3D打印機可望更普及和便宜,每家每戶可按各自需要,自行設計并制造家具。
同時,由普通物件和電子儀器組成的“物聯網”,將融入家具和生活物品,通過網絡共享信息,讓家居物件接入網絡。例如荷蘭電器巨頭飛利浦設計出加入動態感應技術的智能電燈,會隨周邊環境調整開關和亮度,有助節省能源。
為配合新的居住方式,室內設計也會有所變革。歐美設計師提出將室內空間分層,以增加儲存空間。加拿大公司NOMAD推出自行組裝的迷你屋“Micro Home”,僅售2.5萬美元,目前處于試驗階段,若集資成功,明年可能量產。
走出戶外,生活同樣智能化。美國科技公司Sensity計劃為城市街燈添加感應器,記錄氣溫、濕度、光度、輻射、地震、空氣質素等數據,從而建構龐大的城市環境觀察網絡。通過感應器和電腦計算、預測及疏導市面交通的技術,也已在新加坡和澳洲試行。
互聯網過去十多年發展迅速,很多新技術陸續面世,擴張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解決網購衣服一大煩惱,容許買家在虛擬世界“試衣”后才下訂單。在早前圣誕購物檔期,網購銷情火熱,甚至超越傳統商場購物,可以預計的是,明年網購潮會“更上一層樓”,上街購物這種城市人多年來的主流習慣開始受動搖。
有了智能科技代步,民眾外出需要減少,緩和城市交通擠塞,加上用電或氫氣推動的小型汽車逐漸普及,能減少碳排放,為環保出一分力。目前已開始用作傳送可回收廢物的氣動管道(Pneumatic Tube)技術也是未來另一看點。美國電動汽車生產商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認為,若該技術發展成熟,甚至可“傳送”人類,改寫城市公共交通模式。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