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立:用智慧旅游緩解城市景區壓力
(清華同衡智慧城市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李公立)
李公立:智慧城市這個概念和傳統的城市概念不一樣,傳統城市是接近定型的成果,做智慧城市偏重整個在管理過程當中的應用和推廣。這種應用的特點就在于需要把我們所做的事情和實際的景區以及景區周邊管理結合在一起,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利用規劃中確定的有限資源把它發揮到最大限度。
其實我們現在也參與了很多北京市相關景區智慧方面的建設。北京市智慧公園,做11個涉水公園的工作,包含了現在的香山,北京市做這方面工作有比較大的壓力。其實在所有公園體系當中,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其實是比較薄弱的,因為他們在相關基礎設施和意識方面沒有達到社會的平均水平。我們看一個數字,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體系有一萬名員工,需要服務一年1.2億游客,有1:12000的比例,這種情況下員工數和提供服務能力有一個很大的缺口。這件事情要通過什么方式來彌補或者改善?這個手段可以是現在說智慧城市中包含信息化的手段,更重要在管理理念和在實際信息化過程當中的一種積累。
張立主任提了黃山景區做一些預案的內容,其實這就是一種積累。北京市公園做相關內容的時候也提了很多問題,像頤和園、天壇、香山等他們都有很大景區壓力,這個壓力怎么疏解,他們沒有放之四海而接踵的方法,需要根據每個景區特點經驗積累。大數據、互聯網這些大家看來是一些技術概念,實際上它并不是脫離實際存在IT的概念,它和我們所有實際工作緊密聯系的。我們像黃山積累游客量的數據,就是大數據典型的體現,這種體現它的積累希望通過對這種數據的剖析,通過這些數據對人分析提供一些支持,現在做智慧景區都會有決策支持的內容,但是這個決策支持什么?很多景區,甚至管理者,甚至更高的管理者對這塊都沒有經驗。我們有數據,很多景區建立了探頭,人流統計的設施,有一些數據留在那里如何用?這件事情沒有想的特別清楚。
其實這個事情需要一個時間的積累,還有系統化的建設。為什么?我們幫頤和園做相關智慧景區方案和建設過程當中,他們給我們提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頤和園不僅要管里面的道路,外面的也要管好,需要跟周邊的交通局、交管局等協調,要拿到數據做支撐,這個問題很難。香山有一個特殊的紅葉節,政府才會在這個時間段給它提供一個全面的支持,政府不可能365天都給你提供這個服務。頤和園不是潮汐那么明顯的公園,每天壓力就特別大,沒有獲取周邊的數據,它做的各種決策和方案就有很明顯的局限性,這個就是我們做智慧景區當中遇到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如何打通不同部門之間的壁壘,實現橫向完整的東西,這樣一個系統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我們做景區的時候這個問題是特別突出的。
如果我們做景區有一個完整體系,把所有跟景區相關內容都囊括到系統當中,那么它所做的應用就會是最好的。資源調配,無論是道路、住宿、廁所資源的調配,都可以在這樣一個系統中統一完成。解決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技術在很多時間可以實現了。我們希望通過大家最熟悉的移動終端的方式,大家每個人有手機,我們可以拿手機看路況,查周邊有沒有停車位。這個可以做到,要想做到我們需要數據的整合,要把管理者的信息放在一起,這樣信息才有意義。
這需要更多部門的關注以及更長時間的積累。香山在紅葉節得到的政府資源,這個就是比較好的先行者。也許未來的時間中我們各個部門都會重視這個事情,智慧城市提供一個共享平臺,把每一個部門用到數據整合起來,大家共享,智慧景區、智能交通問題可能就會實現。我們現在做的研究和探索為未來完成這樣一個智慧景區,或者通過一些非時間、空間的手段提升景區的體驗,讓大家有更好旅游感受就可以實現。
袁牧:今年“十一”九寨溝的景區出現大量人內外的擁堵,而實際上九寨溝景區在智慧景區這塊是做的比較靠前,它已經實施內外部的監控和數字化管理的方式,恰恰是這樣一個景區,在人流沒有達到它極值的情況下出了問題。為什么還會在九寨溝出現這樣的問題?
李公立:我們對九寨溝也有一定的了解,前年我們做了九寨監控中心的項目,九寨做數字景區在這個領域做的比較靠前,它本世紀做了很多系統,但是它的一些系統在汶川地震波及到它了,監控什么都被毀掉了。后來他們也做了一些事情,九寨有一個最有名的系統,進場無線監控的設備。因為九寨范圍比較大,這個監控點比較有限的,監控效果不是特別理想,整體看來九寨在數字景區的時代是走的比較靠前的,但是在數字景區,因為天災還有后來在管理上,他們在這方面重視的程度沒有原來那么重,數字化的方面做的不是特別高。同時做視頻監控的時候,由于景區范圍比較廣,所以它沒有做到全覆蓋。沒有做到全覆蓋意味著會有比較明顯的疏漏。同時我們認為九寨在硬件投入之后人才培養有很大問題,沒有配備足夠人員做這方面工作,所以應急的時候反映不是特別靈敏。“十一”結束之后,他們覺得“十一”是一場惡夢,他們應對不過來,他們預案方面做的也不夠,完全沒有想到可能出現這種徹底垮掉的情況。
袁牧:從你的角度你認為,如果有正常有效的數字景區的管理系統和方式的話,對于像九寨溝這樣的景區它的正常客流峰值在你有效管理之下能夠提高多少?
李公立:九寨的游客承載力,如果比較高效調動它內部的車輛,我們認為有比較大的提升空間,因為游客調配基本上靠內部的巴士,步行游客比較少,巴士直接決定了它景區承載力。
相關文章
中國電信與旅游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推智慧旅游
5月15日,國家旅游局和中國電信集團公司關于共同推進智慧旅游發展的合作協議在京簽署。國家旅游局局長邵琪偉、中國電信集團公司董事長王曉初代表雙方簽署協議。
重慶將推出多項“智慧旅游”服務
5月18日消息,在中國旅游日來臨之際,重慶市將推出手機App、街景地圖虛擬旅游體驗和多項讓利惠民措施,讓更多游客體驗到新技術與旅游結合帶來的便利。
三亞智慧旅游年 旅游信息獲取方式更智能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旅游者對旅游信息獲取方式要求更智能、更科技、更人性、更自助。30日,記者從三亞市相關部門獲悉,外國游客在三亞旅游時遇到語言不通,只需通過電腦就可以實現多語種翻譯機幫忙。
物聯網技術在智慧旅游中的應用
建立智慧旅游平臺 做游客出行“智囊團”
昨日,洛陽市市長李柳身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過去五年的工作做出回顧,其中提到,5年來,牡丹文化節升格為國家級節會,洛陽市被評為“中國牡丹花都”,新增 5A級旅游景區4家,成為全國旅游標準化試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