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需冷思考 績效評估機制或成倒逼措施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國務院參事牛文元23日在某會議上說,中國提出要建設智慧城市的數量已有154座,規劃投入的建設資金超過1.5萬億元人民幣,但截至目前,真正能夠體現智慧城市的內涵,以及智慧城市建設的最基礎的東西一個也沒有看到。這一番話讓人不得不冷思考眼下智慧城市的熱潮。
在這股熱潮里,住建部已公布了兩批共193個智慧城市試點城市,還有行業預估的2萬億投資規模,以及越來越多的城市提出要加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設隊伍之中……智慧城市到底是什么?其實說到底,城市建設到最后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住在城市中的人。那么鑒別城市是否智慧的最終標準還應落實到為人民服務上來。
智慧城市發展這些年,基礎設施有了,項目工程也在不斷推進,運營商、解決方案提供者都已經在這條產業鏈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但惟獨市民很難接觸到城市的智慧。三網融合的普及,4G的商用,智能公交、智能家居等生活中所能接觸到的東西其實正在悄悄發生著變化。雖然當下,智慧城市的內涵還不夠豐富,無法達成愿景中所提到的便捷程度,但正因為智慧城市建設還在探索階段,才更需要重視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的重要性。而建設一個怎樣的城市才能算是智慧城市,如何用具象的指標來衡量,那么智慧城市建設的標準體系的重要性也應同時受到重視。
目前,全球智慧城市建設正處于初步探索研究階段,在很多方面還未達成共識和建設標準,也缺乏成熟的評價指標體系。因此,開展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十分必要和及時。制定客觀公正的評價體系,研究國內外智慧城市的發展過程,能借鑒成果經驗,使我們少走彎路,對于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第五屆(2013)中國智慧城市發展年會暨首屆(2013)中國智慧園區建設與發展高峰論壇"將于2013年12月19日在廣州隆重舉行,本次高峰論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國科學院、廣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廣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北京國脈互聯信息顧問有限公司承辦。會議將發布中國智慧城市發展水平評估報告,內容涉及到智慧城市評估指標的設計,為中國智慧城市的建設提出客觀評價和重要指導意見。
智慧城市的技術層面,包括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以及信息化推進等各方面是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每個因素都十分重要不應該厚此薄彼,而在具體的標準制定和監督下,城市的智慧化建設將更有方向可循。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