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新中村110千伏智能變電站建設紀實
2012年12月31日下午,經過229天的艱苦奮戰,天津市第一座服務新市鎮的智能變電站—新中村110千伏智能變電站順利投運,當筆者來到投運現場,感受到的是一片令人興奮的場景,撫今追昔眼前不由的浮現出工程建設過程中的靚麗畫卷。
“政企合作”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當了解到東麗區金鐘新市鎮150萬平米的還遷房將于2013年入住,這一關乎4萬余戶百姓的“安居工程”,電源點還沒有得到落實時,國網天津東麗供電分公司從“十二五”規劃滾動修編入手,“想政府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組織專業人員僅用不到一周的時間就完成了新中村110千伏智能變電站規劃研討。東麗區政府主動出臺了墊資1億元用于工程建設的政策,同時明確了要將東麗區所有“十二五”電網建設項目全部列入政府督辦,實現了電網建設工程外協由電力企業唱“主角”向地方政府當“主導”的轉變,成為了電網建設“政企合作”的一大典型范例。在工程建設期間,東麗區發改委成立了項目協調專門機構并與東麗供電分公司建立了周溝通機制,特別是針對周邊建筑物占地問題主動加大工程力度,積極推動解決,并比預期提前一個月完成了4000平米站址土地整理工作,為工程了順利開工創造了條件。
“創新領航”貫穿工程建設始終
東麗區金鐘新市鎮是天津市第三批示范小城鎮試點,其負荷發展潛力大,但是該區域從未建設過如此規模的智能變電站,新中村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就好像是在“一張白紙”上描繪未來,雖具有顯著的示范效力,難度也可想而知。工程建設、投運每一個環節,均按照標準化管理要求,落實責任,以項目部為主導,協同推進項目安全、質量、進度管理,實現了工程節點的可控、在控、能控。從工程立項、工程設計、前期外協、平整土地到測繪放樁、設備進場、組織施工、監理驗收,再到投前調試、順利投運,建設單位創新實施了里程碑式的節點拆分方式,確保了每一個節點都有的放矢地順利展開,比標準工期提前兩個月完成了建設任務。由于該地區關乎百姓民生,供電可靠性要求高,因此與傳統變電站建設相比,在工程建設中,嘗試了多項技術創新,該站用光纖技術代替傳統電纜,真正實現了網絡通信、信息共享,使設備檢修更加專業化,在談到這一技術創新成果事,該站建設的項目經理王磊興奮地對筆者說:“傳送容量上,一根光纖相當于十幾個根電纜,使得用地面積直接減少三分之一,這樣不但降低了成本,而且還使供電可靠性得到了增強。”
“專業支撐”打造電網精品工程
新中村110[FS:PAGE]千伏智能變電站自開工建設以來,通過認真策劃,在項目實施策劃、安全質量管控、“標準工藝”應用、管理創新實踐等方面均有所突破,進一步規范了項目管理,也全面提升了專業工作水平。說到項目整體策劃及過程策劃,東麗供電分公司基建部主任助理曹寶夷介紹說:“結合項目實際情況開展策劃工作,新中村110千伏變電站工程共編制項目策劃4項,涉及安全、質量、創優、‘標準工藝’應用等四大方面。其中,安全質量策劃67條,安全質量通病防治涉及3大類共20小項。項目管理具體實施過程中兼顧成品美觀,例如二次屏柜布置經整體策劃,柜間、柜與墻體間距均按模數整數倍設置,整體效果較好。”在采訪中,筆者還了解到2012年該項工程榮獲了天津市電力公司“項目管理流動紅旗”和“標準工藝”示范工地稱號,為打造電網精品工程奠定了基礎。
站在新中村110千伏智能變電站現場,不遠望去是座座高聳云間的一排排高樓,用不了多久往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民就將遷入這里,去享受小康社會給他們帶來的福祉,這是他們多年的夢想,身邊的巍然鐵塔、條條銀線也將為他們見證這“中國夢”的實現。
相關文章
重新定義未來智慧社區,特斯聯5G+AIoT創新標桿項目落地天津中新生態城
6月23日,第四屆世界智能大會在天津盛大開幕。位于天津濱海新區的中新生態城從去年開始被設為世界智能大會的永久展示基地,最新、最前沿的智能化應用都將在這里率先實踐。由特斯聯主導的中新生態城首個智慧小區——吉寶·季景峰閣日前正...
山東電網首座500千伏智能變電站已建成投運
5月29日,500千伏岱宗智能變電站3號主變一次帶電成功,標志著該站正式建成投運,為山東電網順利迎峰度夏增添了新的保險。
懷柔首座智能變電站投運確保APEC會議用電
4月30日,懷柔首座智能變電站南華110千伏變電站投入運行,同時該座變電站也是為確保2014年APEC會議期間供電安全可靠新建4座變電站中最早完成發電項目的變電站。
“天津倉庫的'增高術':看貨架如何讓倉儲空間翻倍”
近在天津西青區的一家電子配件倉庫看到個有趣現象:同樣3000平米的倉庫,王老板的貨堆得連過道都快沒了,而隔壁李總的倉庫卻還能再進兩車貨。差別在哪?關鍵就在貨架的選擇和搭配上。閣樓貨架:給倉庫裝"復式樓"天津不少倉庫開始流行用閣...
吳江區首座智能變電站投運
4月30日,在運維人員緊張的操作下,110千伏大龍變電站成功投運。該變電站是吳江區首座智能變電站,同時也是吳江今年投運的第一個迎峰度夏工程,將大大改善吳江電網網架結構,緩解盛澤區域的用電緊張矛盾,進一步提高供電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