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聯網:下一場終端爭奪戰
車聯網的終端并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安裝在汽車上的車載娛樂或導航系統,而是整個裝備了智能元器件的車體。微軟、西門子等企業都將在車內信息、通信、導航和娛樂系統等方面排兵布陣。
坊間猜測的蘋果iCar,并非空穴來風,蘋果最新的招聘啟事中顯示出其正在中國尋找汽車配件供應商的質量工程師,這則消息透露出蘋果可能正在設計和制造與汽車相關的產品。之前梅賽德斯奔馳也曾表示將在其A級家庭小型休旅車的COMMAND系統中兼容蘋果iOS設備和Siri。也許iCar只是個傳說,但不可否認的是,車聯網延伸了移動互聯網的范疇,使汽車成為繼手機和平板電腦之后的又一熱門終端,將成為眾廠商的必爭之地。
截止到今年6月底,中國機動車總保有量已經達到2.33億輛,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汽車保有國。車輛已經成為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由“物聯網”衍生出的“車聯網”,將成為未來智慧城市的重要標志。
汽車之間的社交網絡
在車聯網系統中,汽車將不僅僅是一件工業產品,更是一件科技產品。
車聯網綜合利用傳感技術、網絡技術、計算技術、控制技術,以車輛為載體,感知其屬性及動態信息,并綜合運用道路和交通數據,通過汽車導航、汽車電子、交通信息化等多個系統間大范圍、大容量數據的交互,使駕駛者、管理者、車輛、道路幾種主體相互關聯并構成有效信息流和智能控制流,實現對所有車輛的有效監管并提供綜合服務。
車聯網是個龐大的工程,提供人-車-路的綜合服務,汽車不光是車聯網信息使用者,也是信息感知和提取者,汽車作為一種新型移動終端,在車聯網中舉足輕重。目前車聯網終端應用涵蓋個人用戶和行業用戶兩大領域。
從乘用車應用角度來看,車聯網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司機駕駛服務。為司機提供故障診斷提示、調度信息接收發送、維保信息提醒、危險操作提醒等功能。通過對車輛加油到用油全過程的數據化監控、分析,實現油耗管理精準化,有效降低運營成本。
汽車安全服務。通過采集車載傳感器、發動機信息和車輛各總成的工作狀態、配合總線上的診斷數據,實現遠程故障分析、精確診斷。駕駛員還可以利用車聯網對車輛遠程開鎖、遠程啟動發動機。
社交應用服務。第12屆北京國際車展上,BMW ConnectedDrive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它是一個集駕駛員、車輛和環境于動態網絡中的移動通信平臺,使得使用iPhone的駕駛員可以在車里使用開心網和新浪微博等社交網絡,還可以直接從蘋果App Store免費下載應用程序。它將BMW[FS:PAGE] Assist、BMW Online、BMW監測、BMW TeleService和駕駛員輔助系統的強大功能整合起來,形成一個提供更大舒適性、安全性和高級信息娛樂的網絡。BMW Online 網絡平臺使駕駛員可以在途中訪問電子郵箱、新聞及實時更新的股市資訊。
電子商務服務。這是車聯網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將會具備的功能,汽車終端與駕駛員信息甚至信用卡信息相關聯,駕駛員可以通過汽車終端實現跟保險公司、4S店,或者電子商務網站進行交易,快速獲取產品和服務。
在線調度效率高
從商用車應用角度來說,除了司機駕駛和汽車安全服務外,更重要的是以下應用:
提高運營效率。車聯網通過對車輛的實時在線調度,提高了車輛的利用率,減少了車輛的空駛率。車輛調度者基于對實時車輛狀況的掌控,及全面客觀的數據整理與分析,可進行科學的車輛監控及調度,全面實現人、車、路高效管理,提升運營效益。
增強監管力度。2009年開始,交通運輸部決定整合營運車輛動態監控資源,規劃建設重點營運車輛聯網聯控系統,解決各省道路運輸管理部門對外省車輛無法監管的問題,為營運車輛跨區域、跨部門的聯合監管提供有效的技術
手段。
保障行車安全。車聯網方便了司機與調度中心的聯系,提高了行車的安全性,提高了對事故等緊急信息處理的有效性和及時性。車聯網在行業中的應用主要包括“兩客一危”車輛。“兩客”是指單次運營里程超過800公里的客運車輛和高速公路客運車輛;“一危”指危險品運輸車輛。危險品在運輸時,存在著重大的不安全因素,如火災、爆炸、泄漏、中毒、污染等,或司乘人員在車輛駕駛過程中存在超速、超載、不按規定路線行駛等違規行為,其災難性后果波及面廣,影響十分嚴重。車聯網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危險化學品在運輸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
增強對車輛的生命周期管理。據有關統計,在一輛商用車的生命周期中,購車費用一般只占20%,其余都是管理和維保費用,因此車輛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一項很重要的服務,市場潛力巨大。
目前,很多廠商都開始著眼于車聯網最后一公里的終端爭奪,誰搶占了終端,誰就主導了話語權。
車聯網需“自主可控”
中國是全球汽車最大的生產國和消費國,從汽車這一新興移動終端,到由汽車組成的車聯網系統,再到整個智能交通管理,牽動著我國又一條至關重要的經濟脈絡。我國車聯網市場龐大,亟需發展自主可控的車聯網系統。
首先,掌控汽車電子核心技術。盡管國內汽車上的防抱死剎車系統(ABS)、電[FS:PAGE]子制動力分配系統(EBD)、電子穩定程序(ESP)等汽車電子安全技術正逐漸提升,但汽車電子相關的前沿核心技術專利基本上都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例如發動機管理系統、車身管理系統、自動防撞系統等。
此外,溫度、壓力、燃油、速度里程等汽車傳感器是車聯網的基礎,中國目前絕大多數用于信息采集的高端傳感器,其芯片核心技術并不為中國公司所掌握。因此,我國應針對汽車電子特別是汽車傳感器,鼓勵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發展。
其次,關注多種系統協同帶來的安全問題。車載信息系統除了要和車輛運營系統融合,還需要和交通信息系統融合,甚至與部分金融系統相結合,只有綜合考慮了系統間的協同與信息共享,并前瞻性地規避用戶數據安全、無線鏈路傳輸安全問題,才能處理好車聯網這個大課題。
第三,車聯網軟件要自主可控。目前車聯網的用戶終端包括Windows、Linux、iOS、Android等,只有開放的系統平臺才能更好地為用戶服務,但這也將引發信息安全問題。
我國企業已經開始在做相應的準備。日前,作為國家“核高基”重大專項3-1課題汽車電子“實時嵌入式操作系統及開發環境”研發任務的主承擔單位,普華基礎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研發團隊宣布“核高基”專項國產汽車電子基礎軟件平臺V3.0正式發布。按照計劃,國產汽車電子基礎軟件平臺今年年底將會完成V4.0版本,有可能在一汽、上汽、奇瑞和長安汽車集團的產品中得到應用。
第四,在標準制定方面加強統籌協調。車聯網涉及諸多信息交換標準,如車載終端、網絡通信、系統層、應用層等各層面的標準。發達國家強勢推行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壟斷化的戰略路線,標準戰略成為其向全球市場擴張的主要武器。在車聯網時代,我國政府在標準制定方面起到指引、統籌、協調作用,但又不能挫傷市場自由發展的積極性,這就需要政府部門與時俱進,跟上技術創新、技術演變和技術融合的
步伐。
第五,利用車聯網帶動北斗導航的民用,立足北斗導航實現安全可控。目前,我國民用汽車導航領域仍是被美國GPS獨家壟斷,國內企業雖然已經開發出北斗多模導航基帶、射頻芯片,但是,面對國外市場的強勁對手,還是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實現核心芯片的自主可控是北斗導航系統向應用領域進軍的前提條件,在衛星導航芯片領域,目前我國的專利還非常少,而國外廠商僅僅基于基帶芯片已經有2000多項專利。車聯網應用的發展,特別是商用車管理對安全性的特殊要求,將給北斗導航帶來極好的發展機遇。[FS:PAGE]目前北斗大多應用在國防、安全、農業、工業和一些公共應用領域,要真正走向個人用戶還需時日,需要從國家層面加以協調,讓北斗導航民用化與車聯網發展互相促進。
第六,加強多種傳感器聯動技術的研發。目前一輛普通家用轎車上大約會安裝幾十到近百只傳感器,豪華轎車傳感器數量可多達200余只,種類達幾十種。傳感器并非越多越好,實際上,傳感器的增加加大了綜合運用的難度,信息準確性在傳感器之間進行交互時可能衰減。因此,多種傳感器配合使用的技術手段有待提高,多種單個傳感器的信息匹配和傳遞利用問題才能得到解決,形成基于知識推理的多傳感器信息融合。
車聯網帶動產業鏈商機
車聯網產業鏈主要包括終端設備提供商、地圖商、導航服務商、信息內容提供商、網絡運營商,甚至還包括4S店、保險公司等汽車服務商。其中導航服務商、信息內容提供商、網絡運營商往往合為一體變成TSP(Telematics Service Provider,汽車物聯網服務提供商)。
車聯網信息系統相關的企業包括寶信軟件、川大智勝、銀江股份、交技發展、皖通科技、億陽信通、啟明信息、四維圖新、新國都等。
傳統的汽車企業也看好這一領域,例如北汽福田在2011年3月注冊成立了福田北斗物聯網公司,其主營業務將包括三大塊:車載終端規劃設計、汽車遠程服務平臺建設與運營以及智能交通系統相關軟件的集成與服務。蘇州金龍早在2010年就提出智慧客車概念,并推出G-BOS智慧運營系統,全面覆蓋客運、公交、旅游、團體市場。從蘇州金龍對首批126家客戶、2094輛車的應用成效的持續跟蹤結果來看,G-BOS最獨特和突出的客戶價值主要表現在保障行車安全、促進節油降本和優化車線匹配三個方面。
電信運營商也積極投身車聯網,中聯通車聯網架構由TSSP和TSP兩大平臺組成。其中,前者以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為目標,后者向用戶提供服務支撐能力。中聯通已聯合3G-M2M設備商、主流車載系統設備商,制定了一系列車聯網通信標準和相關規范。
去年6月,中國移動、諾基亞西門子通信、宇通客車三方在北京發布了宇通客車車聯網產品“安節通”智能運營系統。其重點在于通過對車輛運行數據的采集與分析,對車輛運行狀態進行監控、規范,提高對車輛和司機的運營管理能力,降低油耗、降低車輛危險事件和故障發生的概率,最終降低運營成本,同時“安節通”還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
可見,車聯網市場已經被攪動起來,升溫在即。但我國的車聯網仍處于起步階段,服務模式單一,商業模[FS:PAGE]式不明確,車聯網的目標用戶群體雖然基礎保有量高、但粘著性差,車聯網需求不夠。整車廠、汽車電子供應商、系統集成商、電信運營商等在內的企業都在產業鏈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但是如何攜手把產業市場做大做強,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相關文章
新基建火了,車聯網如何趕上這趟東風快車?
“新基建”概念一石激起千層浪。從5G基建、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到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基建話題熱度一直高居不下。“新基建”看似新奇,但其中一些概念并不是新奇事物。如5G網絡,...
“車聯網大腦”中國出貨量第一 慧翰股份能否走出汽車業下滑期?
汽車越來越不像傳統意義上的汽車了。不僅在“代步工具”這一角色上,汽車扮演得愈加出色,而且它變得越來越“智能”:假設你即將出門,尚未出發,汽車便自動啟動,調好車內溫度,甚至音樂;等你上車之時,一切環境都舒適得“剛剛好”;你想...
車聯網如何在物流產業落地?
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發布消息,2020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72億輛,其中汽車2.81億輛;機動車駕駛人達4.56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4.18億人。2020年全國新注冊登記機動車3328萬輛,新領證駕駛人2231萬人。全國70...
疫情之后車聯網需求迫切,映翰通如何率先踏入這條“少有人走的路”?
受疫情影響,全球對于車聯網發展的緊迫性更趨迫切。待未來疫情結束之后,車聯網也將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基于深厚的技術和市場沉淀,工業物聯網領域領軍者映翰通網絡立足于汽車后裝市場,以物聯網時代思考者的身份在車聯網領域開始了深耕和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