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以人為本:城市無線網普及是關鍵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52所與武漢市東湖高新區簽約,計劃投資8億元,在光谷軟件園設立武漢視頻綜合應用技術研發中心與平安城市實施管理中心,助力武漢“智慧城市”建設,并立足武漢拓展中部區域業務。
同期,無錫市物聯網工作會議發布《無錫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征求意見稿。從今年起到2014年,無錫將啟動“智慧城市”計劃,在全市九大領域開展30多項重點示范工程建設,讓物聯網全面融合到市民生活當中。
如今,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設隊伍中。昨天買的水果是哪里產的?今天吃的魚是哪里捕的?頭疼感冒了怎么辦?從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到老百姓工作、生活環境的安全,“智慧城市”都正在一一實現。
優秀智慧城市成果和經驗:“我們”已走在前列
在剛剛結束不久的2012第二屆中國智慧城市大會上,為助推智慧城市的科學發展,組委會集中表彰了一批為智慧城市的科學發展作出貢獻的單位: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南京市、武漢市、寧波市、揚州市等獲得“智慧城市領軍城市”的稱號;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廣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南京市發展改革委、武漢市信息產業辦公室、寧波市智慧城市辦公室、揚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等獲得“智慧城市推動單位”稱號;國家林業局信息中心、交通運輸部交通信息中心獲得“智慧城市貢獻單位”;北京市東城區信息化工作辦公室、上海市閔行區城市綜合管理和應急聯動中心等榮獲智慧政務創新單位稱號、上海市閔行區衛生局榮獲智慧醫療創新單位稱號。
此外,大會為行業搭建交流和學習的平臺,展示優秀智慧城市成果和經驗,集中了北京、廣州和武漢市的智慧城市全面發展情況。重點展示了國家林業局的“智慧森林”、交通運輸部交通信息中心的“智能交通”項目、上海市閔行區的智慧政務大聯動和智慧醫療、安科公司的智慧城市全面解決方案、以及創圖科技的三維智慧城市服務。
中國智慧城市論壇主席 成思危
成思危: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
中國智慧城市論壇主席成思危在各地調研的實際情況,在2012第二屆中國智慧城市大會上提出“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突出重點,講求實效”的十六字方針。
成思危主席指出,智慧城市要以人為基礎,要真正便民惠民。搞智慧城市的目的,是為了讓市[FS:PAGE]民生活得更好,生活質量提高,生活成本合理,社會管理先進,整個社會秩序良好,公共服務質量效率都能夠提高,最后達到這樣一個目的,這是便民。另外還有惠民,就是能夠使得老百姓,真正能夠得到實惠,當然這個實惠不一定是指金錢,就是覺得它方便,覺得舒適,而且不用花太多的成本。不管我們搞什么工作,前提還是要以人為基礎,還是要從一個城市的市民利益出發來考慮這些問題。所以在制定規劃的時候,是不是真正把這一點,放在首位,以人為基礎,放在首位。
在無線網和云計算方面,成思危主席表示,沒有無線網很難實現移動互聯,城市無線網現在來看,還不夠普及。怎么能夠在這些基礎設施上下比較大的功夫,這是關鍵。云計算是比較熱的話題,很多地方上都說準備建立一個云計算中心等等。云計算,與其說它是一種平臺,一種資源,不如說它是一種服務,如果接受服務的對象少了,服務的內容少了,花了很多錢搞起一個大的云計算中心,很可能就像高速公路一樣,有了路沒有車。所以這還是設計一個優先順序的問題。
成思危主席談到,政府的主導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政府絕對不能能夠包辦。建設智慧城市先做哪些事,后做哪些事,政府可以有規劃,但是也要聽取老百姓的意見,要根據一個城市最迫切解決的問題來做。因為不解決老百姓問題,老百姓沒有積極性,也不會給予更高的支持。
智慧城市:造福于民 任重道遠
隨著世界大部分人口紛紛涌入城市地區,水、電及交通等關鍵城市系統已不堪重負、幾近崩潰。對城市居民而言,智慧城市的基本要件就是能輕松找到最快捷的上下班路線、供水供電有保障,且街道更加安全。如今的消費者正日益占據主導地位,他們希望在城市負擔人口流入、實現經濟增長的同時,自己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能夠得到滿足。
目前國內對智慧城市的理解有偏見,認為只是利用現代通訊技術、傳感技術和信息技術來促進和提升城市化建設。實際上智慧城市除了前面內容之外,更重要的是怎樣匯聚更多的人才,建立更好的意見表達機制,實行更科學的發展規劃。智慧城市,造福于民,任重道遠。進一步遵循成思危主席的十六字方針,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相信我們會更好地為建設中國特色的智慧城市獻計獻策。
相關文章
現代邊緣、無線和堅固的物聯網無線網關如何幫助改善智慧城市
部署在智慧城市中的大多數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都會生成大量數據,這對于許多應用程序來說都是完美的。但是,要將這些數據轉化為有意義的東西,需要按時處理和交付。例如,智能城市交通監控系統使用多組物聯網傳感器和攝像機來收集現場數據,然后...
為何說物聯網安全將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石?
疫情大考下,眾多智慧城市的技術應用在戰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社會、技術和實踐背景等四維利好的推動下,中國智慧城市建設蓬勃發展。根據IDC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支出規模將達到180...
大數據在智慧城市中的五大應用
智慧城市是基礎設施發展的新熱詞。隨著涌入城市的人口穩步增加,以及對更好地處理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舊金山和首爾等幾個城市正在試驗新興技術,使他們的城市更加智能。這些新趨勢技術包括物聯網(IoT)和大數據,它們徹底改變了我們分析人...
彈性智慧城市需要監控視頻數據
COVID-19告訴我們,城市在管理和遏制危機方面一直發揮著關鍵作用。正如《今日城市》的一份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后COVID之路需要改變市政思維——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有彈性的城市”。當我們開始關注在這種比例的大流行之后生...
十位院士對智慧城市的理解
隨著杭州宣布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以及廣東政務云3億元大單的“空降”,智慧城市的話題一直處在新基建浪潮的旋渦中心地帶。一方面,北上廣深杭、雄安、濟南、海南都盯上“智慧城市第一城”的金字招牌,試圖通過新基建政策加持,推動一把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