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通訊:進軍IPV6領跑物聯網時代
向IPv6演進已成為我國三大運營商網絡發展的必經之路,運營商應及早在IPv6領域采取行動,以占領物聯網和三網融合發展的制高點。
從“物聯網”、“云計算”到“三網融合”再到“戰略性新興產業”,彷佛一夜之間拉近了普通人與科技之間的距離,而其中IPv6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基石,被運營商提上了日程。
一個擺在運營商面前的現實問題是,全球IANA地址池將在2011年9月耗盡,RIR地址池將在2013年11月耗盡;到2014年人類將無 IPv4地址可以使用,IPv4地址徹底枯竭。
“向IPv6演進已成為我國三大運營商網絡發展的必經之路,運營商應及早在IPv6領域采取行動,以占領物聯網和三網融合發展的制高點。”中興通訊承載網產品線市場總監曹立鑫在接受《通信產業報》(網)記者采訪時表示。
把脈國內IPv6發展
當前,網絡過渡和業務遷移成為運營商引入IPv6的兩大重點工作。其中,網絡IPv6升級需要遵循三點原則:網絡升級不影響現有業務,保護和充分利用現有投資以及保證IPv6用戶可訪問業務的豐富性。
曹立鑫向記者說:“骨干網應從邊緣到核心逐步升級,并根據IP骨干網或是MPLS骨干網、執行相應的升級策略;反過來,城域網則從核心到邊緣逐步升級。針對存量用戶,充分利用已經申請到的IPv4公網地址,部署雙棧,提供雙棧用戶接入和IPv6VPN業務;對于新增用戶,部署DS-Lite,在不消耗IPv4公網地址的情況下,推進向IPv6的演進。后續逐步用DS-Lite替代雙棧,回收IPv4公網地址。這種低成本的可行演進策略保證了運營商在過渡期間可控地發展業務。”
此外,他表示,接入層設備初期可不做升級,透傳IPv6流量,隨著IPv6業務的部署,可新增或升級現網接入設備,支持位置定位、二層組播和 DHCPsnooping等。
而由于商業應用匱乏,投入見效慢,ICP已經被認為是運營商向IPv6過渡進程中遭遇的最大“釘子戶”。
對此,曹立鑫建議,IPv6業務的升級需要分業務、分階段實施,實現穩定現有IPv4客戶和發展IPv6用戶群。第一階段,小規模試點,從封閉式業務和自有業務入手,小規模試點IPv6寬帶接入業務,積累IPv6用戶群和運營經驗,逐步完成現有業務升級,而新增業務則直接采用IPv6部署;第二階段,運營商自營業務全面向IPv6遷移,包括3G應用、IPTV以及語音、視頻和大客戶業務;第三階段,全面運營IPv6業務。ICP已完全完成 IPv4業務向IPv6的遷移。
中興已準備好了
曹立鑫說,中興積極投入IPv6研發,目前已經取得了可觀成績。承載網數通產品全系列支持IPv6:核心設備T8000/M6000 /T1200支持雙棧;業務控制設備SR/BRAS支持PPPoEv6+NDRA、PPPoEv6+DHCPv6以及6vPE等功能,而且根據運營商需求提供NAT64/DNS64、DS-Lite和PNAT等相關功能,實現IPv6用戶訪問IPv4業務。
他進一步向記者介紹了中興的IPv6策略。首先以通用平臺為基礎,中興重點開發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ZXROS平臺,融合了 MPLS,IPv4,IPv6等多協議棧處理,易于多業務提供和剪裁;而且其優良的兼容性、可移植性和完善的封裝,易于系統的平滑升級;此外轉發控制分離的硬件平臺,更進一步保證了系統的平滑升級。
其次,中興以業務應用為導向,站在運營商角度,以IPv6業務部署和盈利模式為基準,提供IPv6網絡部署方案;提供現有IPv4業務IPv6 化的解決方案,并開發探索IPv6“殺手級”業務應用。
最后,中興可為運營商提供全面的IPv6解決方案。例如,在IPv6的推進和實現上注重平臺戰略,推出包括全系列的路由器、交換機實現,對現有數據網絡的過渡和升級,同時實現與3G,NGN網絡的融合;提供統一的網管平臺實現對IPv4、IPv6混合組網狀況下的統[FS:PAGE]一網管管理和操作。
相關文章
中興通訊孫開宇:智慧城市就是要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以人為本,就是為人民服務——中興通訊智慧城市行業解決方案總監孫開宇在主題為《城市以人為本,科技服務社會——中興通訊智慧城市創新實踐》的演講中如是說。
中興通訊助力委內瑞拉打造醫藥智慧物流信息化系統
2014年3月13日,中興通訊在CeBIT展期間,宣布其承建的委內瑞拉醫藥智慧物流信息化系統項目實施順利并逐步投入使用。
中興通訊車載3G模塊開始商用
華夏物聯網訊:毫無疑問,物聯網是當前整個信息技術產業的最熱關鍵詞,但一直與大眾生活仍存在較大距離,而隨著車載3G模塊的商用推進,“物聯網”有望變得觸手可及。據悉,全球通訊設備和終端模塊領先提供商中興通訊(000063,股吧)已...
中興通訊攜手深規院共推智慧城市發展(圖)
近日,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興通訊”)與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深規院”)成功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雙方將在智慧城市頂層設計相關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共同推進智慧城市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