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劉強東“重出江湖”,大廠發力新生意
馬云在杭州快樂泡吧,劉強東則忙著炒菜,第一代的互聯網大佬,又開始活躍了起來。
前幾天,有網友在阿里B區HHB酒吧偶遇馬云,馬云開了幾扎啤酒,看上去心情不錯。相較之下,劉強東可就忙多了,不僅親自下廚炒菜,還端起茅臺挨桌敬酒。
不難看出,馬云、劉強東再次回歸,似乎跟十年前有所不同。那時候,大佬們大多出現在行業論壇、公司活動中,總是西裝革履,哪像如今這般接地氣。大佬們以全新面貌重出江湖,似乎也在暗示,如今的互聯網行業,已經邁入了新的發展節奏。
大廠的靈魂人物
今年以來,兩位互聯網大佬現身幕前的次數明顯增多。馬云前腳帶著高管考察盒馬鮮生,后腳就重回杭州西溪濕地的湖畔小屋;劉強東則比馬云更忙,不僅親自下場送外賣,還要親自炒菜、敬酒。
網友不禁感慨,上一次兩位大佬如此頻繁亮相,還要回到十年前中國互聯網蓬勃發展的黃金年代。有趣的是,不僅網友們這么想,在劉強東于2023年底全面回歸京東后,多方媒體已不止一次猜測,馬云也要緊接著回歸。
近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稱馬云已“強勢回歸”,其在集團直接參與度已達到5年來最強,包括推動阿里轉向人工智能,以及向電商對手京東和美團宣戰等,不過阿里并未作出回應。
但結合多方媒體報道來看,雖然馬云并未在明面上回歸阿里,但在阿里的一些重要抉擇中,都不乏馬云的影子。
比如7月中旬,有網友偶遇馬云在西湖夜騎,彼時正是外賣大戰的關鍵時刻。據《晚點latepost》報道,馬云曾表示“淘寶閃購要穩定在8000萬單,先提升能力,鞏固好基礎,再往上沖。”
兩位大佬,一位在明,一位在暗,但無論處于怎樣的戰略位置,他們的回歸都獲得了資本市場的高度認可。目前,阿里和京東股價都回升至階段高點,阿里的股價創4年來新高,京東股價也重新走出低谷。
過去幾年,馬云也時不時被網友偶遇,但看起來更像是對外界猜測的試探性回應。可如今,情況卻似乎有所不同,除了劉強東高強度地參與一線戰斗,馬云也開始親自督戰,某種程度來看,這也是新的行業信號。
回看過去,劉強東和馬云都是在2018-2019年左右先后隱退的,劉強東卸任了公司的法人、高管等職位;馬云在辭去阿里董事局主席一職后,更發文表示要當鄉村教師。
兩位大佬的隱退,并不是真的“退休”,更多還是行業趨勢、公司發展和監管壓力的共同影響。一方面,互聯網大廠發展到一定規模,業務逐漸趨向成熟,像阿里和京東這種非家族企業型公司,也需要交給年輕人接班,孵化新的發展方向,培養新的領導班子。
另一方面,彼時市場對“資本無序擴張”的討論與警惕日益升溫,在此背景下,企業家們選擇低調蟄伏,既是對企業的一種自我保護,也是順應政策導向的理性選擇。
然而,市場是不斷變化的,如今,經濟市場穩中向好,政策層面也多次強調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大部分互聯網平臺也選擇“主動收縮”,不再只是“惦記著幾顆白菜”,而是積極擁抱實體經濟,尋求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路徑。
互聯網企業能夠迎合當下市場新的發展趨勢,那么套在平臺經濟頭上的緊箍咒,自然也就無聲地解開了。作為平臺的“靈魂人物”,自然也得以重出江湖。
從劉強東和馬云近期回歸的動作來看,他們也變得更接地氣,這種新面貌和新姿態,某種程度也代表了平臺的態度和轉型。
比如阿里自馬云回歸后,大力推動AI發展,宣布未來三年投入3800億元建設AI基礎設施;劉強東則聚焦于京東的實體業務轉型和即時零售布局,互聯網企業正從單純做“流量生意”變身為“產業合伙人”,賦能千行百業和幾十萬人的就業,這才是企業的責任和擔當。
大佬背后的新生意
當然,市場趨勢和監管方向在改變,互聯網平臺的業務邏輯也發生了深刻變化。眾所周知,這些年互聯網整體的流量紅利已逐漸消退,企業間免不了“貼身肉搏”,甚至跨界到其它平臺更擅長的領域,搶別人的“蛋糕”。
在這時候,兩位大佬的回歸,不僅提振了團隊士氣,更是為各自的新業務戰略站臺,為企業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結合兩位大佬現身幕前的時間,以及各自企業的新戰略方向,大佬的每一次講話、每一個動作,其實也別有深意。
前兩年,雖然馬云和劉強東兩位大佬也時不時現身,但更多是聚焦于公司內部。比如馬云回復了員工的內部信,用“阿里還在變化中”回應了員工對阿里戰略不清、業務疲憊的擔憂;
劉強東則多次在內部會議中指責公司內部的“大企業病”,痛批高管的PPT文化,更直言“不拼搏不是我的兄弟”。
這時候,兩位大佬更多還是站在了企業創始人、管理者的高度來看待企業戰略問題。但來到今年,兩位大佬身上似乎都少了許多“爹味”,而是更強調融入消費者群體,這與當前阿里京東主攻本地生活的戰略有關。
在“京東品酒會”上,劉強東一邊身穿“七鮮小廚”圍裙炒菜,一邊表示自己做的這道“黃狗豬頭肉”將于9月底在京東七鮮小廚全面上線,為京東外賣站臺的意味非常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京東品酒會”是京東為持續發力酒旅業務所推出的IP,旨在邀請旅游、酒店行業老用戶來到現場,體驗京東酒旅的差異化服務。
“七鮮小廚”的圍裙,京東酒旅的場子……串聯起這一切的正是京東強大的供應鏈體系,劉強東已不止一次明確,“跟供應鏈無關的事情,京東絕對不碰”。
在這次的品酒會上,劉強東也明確提到,未來京東將通過全新模式推動酒店業發展,預計將在年底前公布,同時外賣很快也會有不同于美團的商業模式出來。
而網友在酒吧、西湖邊偶遇馬云,看似跟阿里的主業沒有太大關系,但馬云在今年初的內部講話中曾提到,“高科技絕不僅是征服星辰大海,更應該呵護人間煙火”,而阿里近期的主要新業務,都是跟“人間煙火”有關的。
比如阿里將餓了么、飛豬并入電商事業群,同時推出淘寶大會員體系,全面覆蓋吃喝玩樂、衣食住行等生活場景;盒馬近期也動作頻頻,旗下社區超市盒馬NB更名為“超盒算NB”, 門店數已近300家。
除了為企業站臺之外,大佬們此番主動出擊,更以實際行動回應了外界對平臺發展方向的諸多揣測。
劉強東在“京東品酒會”上,也談到了當前和美團的競爭,他認為“民營企業的競爭不應該上升到個人恩怨”。不僅如此,在劉強東炒菜前,他還調侃“煤氣灶不會從馬云那買的吧。”
原本只是一場普通的友商見面會,但劉強東的加入,瞬間就讓這場發布會充滿了話題與焦點,不僅提到了京東旗下的新業務,還回應了和友商的競爭關系,可謂一舉多得。
巨頭之間的“龍虎斗”
事實上,從劉強東的“炒菜”,到馬云的“泡吧”,這不僅中國最頂尖的兩家互聯網公司在經歷深刻變革,背后還折射出整個經濟大環境的結構性調整。
當下的市場競爭,已從過去由流量驅動,追求高速擴張,逐漸轉向高質量發展,企業不再追求單一規模增長,而是更注重盈利質量、產業鏈協同與抗風險能力。
而驅動這一系列變化的深層原因,正是消費需求從“便宜能用”到追求質價比的轉變,比如同樣的產品,以往可以通過海量投放和低價競爭贏得市場,但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中,企業必須深耕產業鏈,通過智能科技、價值創新、長效售后等附加價值來贏得消費者的認可。
這一趨勢也促使更多企業投身跨界競爭,從供應鏈角度來看,很多產業邏輯之間是互通的,特別是AI技術橫空出世之后,打破了傳統產業間的技術壁壘與效率邊界,讓跨領域的資源整合與能力復用成為可能。
但正因為市場競爭環境變得愈發復雜,面對更高投入、更高風險的跨界競爭時,企業自然也必須使出全力來迎戰,讓企業掌舵人直面市場,既是更好的營銷噱頭,也能讓其代表企業直接跟消費者溝通。
比如小米從智能終端轉向智能汽車,雷軍也沒少為其站臺,甚至還親自下場給小米YU7拍攝宣傳片;華為跨界“造車”,余承東也頻頻發聲造勢……
但如今的市場競爭中,各行各業的“大佬效應”愈發明顯,無論是回歸幕前重新掌舵,還是順應民意“聽勸”,大佬們的主動求變,帶來的不僅是士氣提振,更是對未來的明確押注。
AI時代下,商業節奏將會變得更快。在這個意義上,馬云和劉強東的重出江湖,不僅僅是為了讓各自企業再次偉大,更是為了參與塑造互聯網行業的下一個十年、二十年……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