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一個大動作!
如何運用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產業轉型?“互聯網”與“物聯網”之間的碰撞,將是核心關鍵。
2023年,新疆實現網絡零售額640.93億元,同比增長達23.68%,增速超出全國10.57個百分點,增長勢頭十分迅猛。
發往新疆的快件數量近年來快速增加劉洲 攝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觀察到,根據國家郵政局數據,2024年6月份,東部快遞業務量是西部的8.6倍;浙江省快遞件數是西藏全省的1085倍,是新疆全省的80倍。
這不禁讓人發出疑問:從零售額的增速上來看,新疆理應有著更強力的供應去匹配市場需求,但為何從快遞的數量上來看,竟差了足足80倍?問題的根源,在于郵寄成本。
同樣一個快遞,從上海發到四川可能只需要4塊,但發到新疆地區需要15元起,還要面臨退單等不確定因素,礙于成本原因,很多商家并不傾向于做偏遠地區的生意。
為了改善這一局面,拼多多今年有了一個大動作,自9月9日起,拼多多宣布以后所有偏遠地區訂單免費中轉,費用由平臺承擔。
圖源:拼多多官方
初步估算,該政策推行后,以后由拼多多發往偏遠地區的郵寄成本,將直接下降50%以上。
“中轉站費用全免”,利好了商家,自然苦了平臺,作為行業的首創者,拼多多此舉背后的戰略目的究竟是什么?而此次高調“西行”的背后,西部偏遠地區的電商格局,是否會因此而改變?
一、中轉倉,到底中轉了什么?
近年來,隨著西部地區文旅產業的盛行,質高品優的產品開始被不斷被發掘,給西部帶來了更豐富的創業機會。可千難萬難終究是難在一個點上,那就是交通運輸。
無論是當年開發“北大荒”,還是現在的“西部大開發”,想要搞經濟,都離不開一個字,那就是“路”。正所謂“想致富,先修路”,用什么形式去“修路”,如何修好這條“路”,始終是個主要矛盾。
從連通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路,再到連通資本與商業之間的路,再到連通商品與消費者之間的路,時代在改變,路的形式也在改變。而“中轉倉”的存在,便是一條連通“互聯網”與“物聯網”之間的“路”。
“中轉倉”的概念其實并不新鮮,早在2022年,拼多多便完成了“中轉倉”的基建,設置在西安,商家寄往偏遠地區的快遞,可以直接寄往西安中轉倉,商家繳納一定的代理費用,后續如何送到消費者手中,全程由平臺去安排。
它的原理其實也很簡單,相較于單個快遞的郵寄,寄往同一地區的快遞越多,單次運輸的成本就越低,而平臺恰好擁有信息整合的優勢,所以即使會收取一些費用,也比商家直接郵寄要便宜,是個雙向利好的行為。
而今年9月份,拼多多在“中轉倉”上有了一次大動作,那就是全面取消了中轉倉后續的所有費用,這也就是說,以后發往偏遠地區的包裹,以后只需要發到中轉倉就可以了,后續的郵寄和費用借由平臺來安排與承擔。
從上海發往新疆地區的一個包裹,以前直發價格要在20元以上,但現在直接發到西安就可以了,10塊錢都不到,成本端直接省去了50%以上。
雖然其他的電商也有“中轉倉”的設計,但能有底氣喊出“免除所有中轉費用”的,拼多多是業內第一家。
毋庸置疑的,面對新疆、西藏、寧夏這類供不應求的市場,此舉一出,非生鮮類的賽道類目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比如客觀利潤上比較低的,每單利潤只有個五塊、六塊的,在高昂的運費面前,肯定無力覆蓋偏遠地區市場。
但如今拼多多去承擔這塊運費后,即使商家短時間內少賺錢,甚至不賺錢,也會考慮去在偏遠地區進行嘗試,這不僅可以豐富偏遠市場的產品矩陣,還可以讓電商價格在商家良性競爭中回歸一個正常水平,利好更多的偏遠地區消費者。
新疆昌吉市的一處快遞代收點劉洲 攝
而最關鍵的,是此舉可以進一步強化我國東西部經濟友好往來的紐帶,以電商為媒介,帶來更多的創業機會,給消費振興帶來更多可能,同時也讓西部地區也參與到高質量發展的紅利當中。
換句話說,“中轉倉”中轉的不僅僅是包裹,而是開辟了一種新的經濟增長模型,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希望,無論于商家、于消費者、于雙邊經濟,都是一件利好的行為。
那么問題就來了,在這個過程當中,大家都在利好,“受傷”的只有拼多多,真金白銀的運費,最后都是由平臺來承擔,那么在此“吃力”之舉的背后,拼多多到底有沒有被“討好”?
綜合拼多多今年來的一系列動作來看,“中轉倉費用全面”只是其中一環。在這一系列瘋狂“撒錢”的政策背后,拼多多藏了一盤“大棋”。
二、如何釋放消費潛能?高質量發展是根本
拼多多曾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強調過:低價只是手段,高質量發展才是未來。
眾所周知,拼多多的“補貼”力度向來是業內最“卷”的。2024年,拼多多延續了一如既往的高補貼政策。但不同的是,在面向消費者的“百億補貼”基礎上,今年拼多多又推出了一系列面向商家的“百億減免”活動,而“中轉站費用全免”,便是其中的一環。
除了免除中轉站費用以外,“百億減免”里面還包含了服務費用減免、推廣費用紅包返還、保證金下調等一系列政策,“真金白銀”地給到了商家端足夠的優惠。
拼多多“百億減免”系列政策
拼多多的現階段目標是什么?是要在商家總量足夠多的前提下,努力打造更多的優質商家。
據公開數據顯示,拼多多的年活躍用戶數已經達到了9億,活躍商家超1300萬,無論是在供給側還是在消費側,都已經位居行業前列。
隨著拼多多的產業生態愈發成熟,現階段的拼多多比任何時刻都需要高質量發展,而優質商家,便是其中的核心競爭力。
通過實際的費用的減免,拼多多的商家可以有更多“大展拳腳”的機會,把原本花在運費、服務費、推廣費上的費用,轉移到產品、服務,甚至是價格上面,進一步擴大經營優勢,換取更好的生意結果。
可正如我們剛才所提到的,在每一筆的“真金白銀”背后,其實都是平臺在“負重前行”,拼多多之所以會在商家端推出這一系列略顯“激進”的政策,底氣在哪?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就藏在Q2的財報當中。
從拼多多2024年Q2財報來看,報告期內,拼多多實現營收為971億元,同比增長86%;歸屬于普通股東的凈利潤為320.1億元,同比增長144%。
數據來源:招商海外 《電商2024Q2財報總結:競爭持續用戶體驗為先,盈利能力凸顯韌性》
相較于另外幾家電商巨頭,拼多多目前仍處在一個快速增長的狀態,這也是拼多多大做“基建”和商家費用減免活動的底氣所在。
而無數的商業案例與歷史向我們證明了,居安思危是極其有必要的。2024年,是拼多多由傳統快速擴張轉入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節點,這既是企業的戰略發展要求,亦是后紅海階段整個電商產業發展的需求。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7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為8.38萬億元,同比增長9.5%,遠低于去年同期的12.5%,面對此增長乏力的現狀,通過低價效應換取銷售額的增長無異于飲鴆止渴。
因此,唯有立足于長期主義,犧牲短期的增長,用優質的產品與服務換取更高的溢價空間,才能夠打破現有的結構性矛盾,換取更長遠的發展空間。
而拼多多的此舉,便是一次跳出“舒適區”的重要嘗試,立足于西部經濟崛起的出發點,用實際的政策與行動給到了商家足夠多的利好,進一步發掘西部電商市場的潛能。
更重要的事,此舉在釋放消費潛能的同時,同步為電商產業后續的改革與踐行摸索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政策模板,履行了一家領頭企業該有的責任與擔當。
三、新時代的“三農故事”,要用新的方式去講述
2024年4月,在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上曾強調,“要堅持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立足發展的現實階段和人民需求,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振興西部的重要手段。
經濟互通,是經濟繁榮的重要前提,歷史不止一次告訴我們“想要富、先修路”的正確性。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路”的形式開始變得愈發多樣化,在“修路”這件事上,我們也未曾停歇。
從現實的路到虛擬的路,再到現在虛擬與現實結合的路,不同于過往的宏大敘事,隨著電商經濟的崛起,每個獨立的商家都能建起與各個區域的“路”。
擺在電商面前的問題,就是“郵寄成本”的高山,而拼多多“中轉站費用全免”的這條“路”,就是繞過這座大山的重要手段,既滿足了商家與消費者價值,也帶來了更多的社會價值。
在這個過程中,商家、西部消費者、西部社會經濟均能獲益,可謂是“一箭三雕”。對此,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也對做出了評價:
“電商行業要注意傾聽消費者和商家的意見,不斷調整平臺規則,共同營造良好的生態,不斷做到價值共創、價值共享,只有善待商家、善待消費者,電商平臺才能有長久的競爭力。”
消費繁榮,是推動社會經濟穩步發展的基礎,而在這個需要消費振興的節點,空喊口號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更多的勇氣、更多的實踐來邁出這一步,在發展中前行,共同探索出一套更優的解決方案。
改革過程中伴隨的是陣痛,但市場經濟面前,與其在大環境的裹挾下被動地去改變,不如未雨綢繆提前修筑城墻,以一個更主動的姿態,迎接風暴的來臨。
而拼多多在這個電商發展面臨承壓的關鍵時刻,便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用真金白銀的商家補貼,以全局視角出發,犧牲短期利益,讓未來發展變得更加踏實、更加穩健。
當平臺不再滿足于單純的流量增長,而是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基建打造、生態打造時,更健康、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必將隨之產生。
拼多多的這次嘗試,不僅企業是自我內修的過程,更是為廣大企業的戰略決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案例,始終以發展的目光經營企業,才是實現長期主義的關鍵所在。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