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份額連續8年第一,利潤率超順豐,這家公司怎么做到的
“生命只有一次,狂野而珍貴。告訴我,你這一生打算怎么過?”
60歲的戴安娜·奈德在母親書中看到這段話后,決定繼續完成她28歲時失敗的游程——從古巴到佛羅里達,全程110英里。
她的老友兼教練邦尼·斯托爾覺得她瘋了,這怎么可能?但是,在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和險象環生的遭遇后,她完成了這場史詩級壯游。
3月中旬的一個早上,中通快遞CFO顏惠萍即將飛往香港,在等待飛機起飛的間隙里,她向《中國企業家》分享了這個來自電影《奈德》的故事。“有限的人生,可以有無限的可能。在意識層面跨越出小我,我們就能夠去觸碰到大我的無限。”這是奈德最打動她的地方。
顏惠萍會為這個故事所觸動,完全不奇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她自己就是一位“奈德”。
1966年出生的顏惠萍,大學就讀于上海外國語大學,后只身赴美留學、工作。她擁有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美國通用電氣等名企背景,2009年回國后又先后在如家、菜鳥任CFO,2018年1月加入中通快遞集團任首席財務官至今。
熟悉顏惠萍的人都知道,挑戰自己的故事,時常在顏惠萍身上上演。比如,2020年顏惠萍帶領團隊在3個月內成功完成中通快遞香港二次上市。
盡管有資本市場的經驗,這卻是她第一次操盤一家企業上市,但她沒有將上市工作主導權交給投行、券商等專業團隊,而是自己帶領團隊“主唱”。她和團隊一起學習、摸索,與專業團隊溝通、協調,把握節奏,撰寫核心文件,細化到一字一句。
后來回憶起那次上市,她坦言,“很難,很累,但是夠勁兒,我和團隊都從中獲得了專業技術和心智、毅力上的蛻變。”
顏惠萍曾對《中國企業家》說過一句話,“我永遠都在挖掘自己,一生都在尋找自己的上限。”她享受“在內心驅使下干想干的事兒,傾盡所有,哪怕干到精疲力盡”的極致過程,認為那是對人生無限可能的追求。
“把賬做好”
加入中通時,顏惠萍經歷了兩次面試,第二次是她主動申請的。第一次見面,中通快遞董事長兼總裁賴梅松講了很多關于中通的事,包括中通如何走到今天,未來要去哪里。為了解自己未來的老板是個什么樣的人,顏惠萍約了第二次見賴梅松。
顏惠萍發現,賴梅松不太講“高大上”的概念或空話。“他16歲開始做老板,干快遞前就已經是成功的生意人,帶領中通后來居上,成為中國快遞行業龍頭,他的智慧是從實干中得來的,他總能從底層邏輯或逆向思維的角度,將許多看似復雜的事物、人性剖析到根本。”顏惠萍說。
比如2010年起,賴梅松設計和實施的“股份制改革”,將掌握省級核心分撥資源的加盟商,從各自為政的“諸侯”轉變為齊心協力的集團股東,期間賴梅松率先將自己持有的20%管理股讓出,與加盟商公司進行置換的定價,透明且優越于市場價。
顏惠萍了解到,中通的股份制改革在行業里是前所未有的,這解決了當時中通發展的一個根本問題,將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的分配做到了最佳。
“遇上一位實干出身、擁有大道至簡的智慧的企業掌舵人,我十分幸運。”顏惠萍說,“賴梅松是我加入中通的很重要原因。”
當她問及對財務的期許時,賴梅松說,“財務就是要把賬做好。”
來源:視覺中國
中通是中國民營快遞中最晚入局、成長速度卻最快的快遞企業。自2016年開始中通的市場份額穩居行業第一,同年中通在美國紐交所上市。
“公司的服務質量、市場份額和利潤三駕馬車齊頭并進,這對任何一個行業來說都很少見。”顏惠萍告訴《中國企業家》。
“把最后一滴檸檬汁擠出來”
顏惠萍至今對40多年前的一場考試印象深刻。那是考重點高中時的一場數學考試,她考完回到家,當數學老師的媽媽問她考了什么內容,要她把所有試題和解答復述一遍。聽完后,媽媽單獨拎出了一道題,問她,“為什么這么做?”顏惠萍詫異,沒錯啊?媽媽卻很嚴厲,“答案沒有錯,但我教過你一個更加簡捷的方法,為什么不用?”
這件事在她的性格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好不夠,還要更好”。顏惠萍追求完美的個性,或許就源自那個時候。
顏惠萍習慣把事情做到極致,深入、細膩到每一寸肌理。進入中通后,顏惠萍將細致入微的目光投向財務運營,從戰略投資、資本運作、合規風控、業財融合等視角關照中通這艘飛速前行的大船。
2018年6月,顏惠萍進中通后不久,關注到一個數據細節上的問題。當時,她從不同系統里調出了一個業務數據,本應相同,卻出現了差異。由此順藤摸瓜,顏惠萍發現,中通的數據質量沒有跟上業務的高速發展。
在此之前,企業高速發展,數據的準確、及時和完整性的不足,還沒有被引起過多的關注,公司上下與數據打交道的人都習以為常。
當顏惠萍提出要讓數據產生價值,必須首先進行數據治理時,中通內部許多同事的第一反應是:“我們的數據不是挺好的嗎?”
早期快遞行業伴隨著電商飛速發展,水大魚大,快遞公司踏上這輛飛馳的列車,也能賺得不錯。顏惠萍坦言,在那個時候,中通的發展更多是憑經驗。然而隨著快遞行業競爭加劇,企業開始拼效益,必須依賴數據來把握風險和機會,并通過精細化管理尋求數量與質量的雙收。
“如果各個業務系統的數據不互通,數據庫管理嚴謹度不夠,精細化管理將無法推行。”顏惠萍常做的一個比喻是,“只有通過精細化管理才能把最后一滴檸檬汁擠出來。”
她在中通內部到處游說,并通過外部咨詢、審計來把脈診斷“念經”。2018年底,中通開始系統性地進行數據治理。2019年5月,顏惠萍組建了科技財務部門,推動業財信一體化工程“藍晶”項目,從財務核算的數字化開始,推動業務系統數據的細化,以滿足報告、分析和預測的要求。顏惠萍告訴《中國企業家》,這個項目至今仍在不斷迭代,它的最終定位是成為企業的決策引擎。
如今,數據在中通的經營管理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賴梅松在內部多次強調中通發展的“五個更重要”,其中一個就是“數據比經驗重要”。
3月20日,中通快遞發布業績公告。2023年,中通快遞業務量達302.02億件,市場份額同比提升0.8個百分點至22.9%;調整后凈利潤增長32.3%達到90億元。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