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富豪農村賣貨,年入820億
電商行業,跑出一匹“帶泥點”的黑馬。
總部位于南京的匯通達,2023年營收超820億元,這家下沉市場的“中間商”,與農資、家電、數碼等企業合作,把商品賣到夫妻店。
“只要你有心,(下沉市場)遍地是黃金。”
老板汪建國掘金有術,他創辦的五星投資,締造了五星電器、好孩子等眾多零售品牌。
《2024年胡潤全球富豪榜》上,汪建國以160億元身家,排名1632位。
這位64歲老板,批量造富。
專攻下沉
零售業內卷嚴重,穩住陣腳不容易。汪建國瞄準下沉市場,那里的消費者們生活壓力小,閑錢多。
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下沉零售市場規模達17.6萬億元,約是高線城市零售市場4倍。
電商模式在鄉鎮面臨客戶、物流、服務分散的問題。這是汪老板的賺錢機會。
“農民喜歡找熟人購買,喜歡討價還價,喜歡當場提貨,還喜歡當天使用。”
汪觀察到,農民們采辦貨品,主要去1-2人自主經營的單體小店。中國夫妻店數量約有630萬家,超7成來自下沉市場。
汪建國為這些夫妻店提供商品彈藥,主要是農資、家居建材、家用電器、交通出行、消費電子、酒水、日化等七大品類。
本質是B2B生意,一端連接商品供應鏈,一端連接下沉市場的門店。
2023年,這一業務貢獻超816億元,占總營收的99%。
其中,消費電子產品貢獻大頭,收入449億元,同比增長19%。
2023年,汪建國帶隊幫助蘋果公司,把線上服務轉到線下1000家門店,促成消費電子板塊的業績飛漲。
截至去年末,他已攜手2萬多家服務商及渠道伙伴,在線下拓展超23.7萬家會員門店。
夫妻店主們,為何會買汪老板的賬?
以往,他們從經銷商手中進貨,中間層級復雜,增加采購成本;進銷存管理端,小店店主依賴自身經驗經營,缺乏數據搜集、庫存周轉管理的有效工具。
低線城市的消費者們,大多對價格敏感,且注重即時消費體驗。如何匹配需求,成了店主們的心結。
汪建國通過數字技術,幫助鄉鎮夫妻店選品、訂貨、經營、決策。
云上加碼
去年8月,汪建國面向產業鏈客戶及會員店,發布AI系列產品“千橙”。
其中,“千橙數字人”能用于企業內部培訓、導購導覽、直播帶貨等場景,幫助客戶提高內容制作效率,降低運營人工成本。
“匯通達數字化工具符合農村市場特性,通過C2B2F方式進行產業重構。”匯通達副總裁孫超表示。
先是聯通上下游。
汪老板將上游生產、中間流通、下游銷售的商流、信息流,整合形成數據資產,讓上游廠商的渠道更加扁平,也為下游小店提供幫買促賣服務。
去年,匯通達聯合35家頭部品牌工廠,落地超450場大促。
收集用戶信息后,將消費需求反饋給上游,助力其優化產品規劃、設計、生產環節。
“服務農民生活型消費的同時,我們發現農民在農業生產型大宗消費上的需求。”匯通達內部人士向《21CBR》記者表示。
團隊牽手農資上游渠道,與中鹽紅四方、云圖控股、浙農等廠商合作,覆蓋肥料、飼料、農藥、農用機械、農膜等品類。
汪建國還幫店家擴大客源。
例如,門店采用匯通達的“超級老板”模塊,梳理老客戶信息,創辦社群,再運用秒殺、砍價、拼團等營銷活動,活躍新老會員,擴大社群人數。
“千橙掌柜”系統,集合了收銀、支付、微商城、社群營銷等門店經營管理功能。
一家普通的單體鄉鎮小店,轉身一變,升級為“線下實體店+線上網店+直播社群店”,一店三開。
買單的客戶們,客源不斷,汪建國的下沉生意也越做越紅火。
賺錢不易
左手交易、右手服務,匯通達成了“農村版淘寶”。
上市前,公司經歷9輪融資,累計募得超70億元。投資方包括順為資本、阿里巴巴等明星機構。
零售老將掌舵,資本押注。
汪建國曾創立家電零售連鎖五星電器,后圍繞孩子、農民、有錢人三類,孵化了孩子王、匯通達、好享家,前兩家公司順利上市。
截至4月8日,匯通達市值約171億港元。
汪老板的農村賣貨生意,看著火熱,賺的是辛苦錢。
逾800億元年營收中,凈利潤4.48億元,毛利率只有3.3%。
挑大梁的交易業務,毛利率只有2.5%。匯通達作為商品供應方,主要賺差價。獲得的利潤,還要與上游供應商、下游分銷商共享。
掙錢還得靠升級夫妻店。
例如河南濮陽縣的一家賣家電的小店,2018年起與匯通達合作,用平臺“千橙”系統開單收銀,管理門店進銷存。
匯通達幫店主定制專屬促銷方案,用千橙系統群發短信、電話回訪等做宣傳,線下認籌游街引流到店。
去年雙十一,這家夫妻店單日新增粉絲超百位,一天賣貨超10萬元。
盤子暫時還小。去年該板塊收入6.5億元,不到總營收的1%。
汪建國不著急。截至去年底,公司SaaS+訂閱用戶數13.2萬,其中付費用戶4.8萬,同比增長超六成。
消費需求變化、零售業態轉型,社區團購、直播電商興起,推動快消品B2B供應鏈行業重塑。
阿里“零售通”關閉,“京東便利店”“蘇寧小店”等下沉渠道進入調整期。
以數字化撬動增長極,汪建國的機會與挑戰并存。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