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卷化 全球化 智慧化 融合化——解鎖2024年快遞物流業新趨勢
2023年,我國快遞物流業于承壓中破浪前行,緊抓數字化轉型和“揚帆出海”的機遇,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2024年的大幕已經拉開,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助力下,國內快遞物流市場總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供應鏈基礎設施也將迎來全面優化。不過,快遞物流企業仍需面臨諸多挑戰,只有不畏險阻、奮勇向前,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價格戰”或將持續
根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數據,2023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突破1200億件。自2021年以來,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連續3年突破1000億件,2023年首次突破1200億件大關,凸顯出我國快遞市場持續向好的良好態勢。
展望2024年,在經濟發展持續回暖的大背景下,快遞物流業發展將更具韌性,新興物流市場有較大的增長空間,供給恢復的速度也強于大部分業態。從行業走勢來看,快遞物流業預期總體向好;從需求量來看,我國完備的產業體系以及超大的市場規模優勢,為物流需求提供有力支撐,2024年社會物流總額有望持續增長。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盡管我國快遞量增勢喜人,但行業“價格戰”卻硝煙彌漫。2023年以來,快遞企業普遍面臨“增收不增利”的困局,從4家快遞上市公司公布的經營數據來看,雖然營業收入整體有所上漲,但單票價格仍處于較低水平,快遞旺季漲價幅度也不及過去兩年。
“‘價格戰’之所以屢禁不止,是因為快遞物流企業尚未形成真正的品牌壁壘,而且行業同質化十分嚴重。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祭出低價策略,是激烈競爭之下的無奈之舉。可以預見,快遞行業‘價格戰’或將延續到2024年。”物流行業專家孔震表示。
貫鑠資本首席執行官趙小敏認為,隨著快遞企業業務分化加速,單票收入下滑的態勢或將在2024年上半年結束。“上一輪‘價格戰’已經讓快遞企業認識到,低價競爭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行為,以利潤換取短期市場份額增長的做法,既不明智也不可取。當下,快遞企業亟需在單一運力、價格維度之外找到自己的‘專屬’優勢,這樣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他說。
快遞企業加快“出海”腳步
近年來,“出海”已成為快遞物流企業的“必選項”。2023年,各大快遞企業持續布局,建設海外網絡。目前,順豐的快遞業務已落戶東南亞、中東、拉丁美洲、非洲以及歐美市場,依托龐大的物流車隊以及完善的物流配送體系,可輕松送達各地市場;京東物流自2020年便開始在美國、德國、荷蘭、法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地建立自營海外倉,未來有望在多國實現快遞一日達;菜鳥快遞網絡已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搭建起一張高質量的全球物流網絡。
在業內人士看來,國際化是快遞企業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國快遞企業的第二場關鍵之戰。可以預見,2024年快遞物流企業將加快“走出去”的步伐,通過自建或并購等方式,搭建海外快遞網絡,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2024年,快遞物流企業加速國際化進程是必然選擇。”趙小敏表示,中國快遞物流業無論是在體量、效率、增長速度、服務質量還是科技水平上,都已位居全球前列。同時,“出海”的外部條件也已成熟,中國快遞物流企業必須要牢牢抓住這一機遇。但需要注意的是,“出海”絕不是將中國的物流模式、技術、經驗在國外進行簡單的復制粘貼,而是要與本土化相結合,在加大基礎設施投入的同時,還需通過收購、參股、加盟、代理、開設直營等多種方式來開拓業務,力爭形成規模效應,進一步搶占海外市場份額。
上市、并購整合提速
2023年以來,頭部快遞企業紛紛將港股作為重要戰場,謀求上市甚至二次上市的機會。2023年5月1日,中通快遞成為港交所與紐交所雙重上市公司;8月,順豐控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書,謀求二次上市;9月,菜鳥打響獨立IPO第一槍;10月,極兔速遞正式登陸港交所。快遞企業前仆后繼謀求上市,意欲在這場上市競爭賽中奪得主動權的意圖不言自明。
在孔震看來,上市是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也傳遞出其博取新增量的渴望。如今,快遞物流行業的“攻城略地”遠遠沒有結束,企業對資金的需求自然也不會降低。2024年,快遞物流企業將會繼續加快上市步伐,助力其不斷拓展邊界,進行行業整合和生態建設。
趙小敏表示,如今,快遞物流市場已進入優化調整階段,物流企業需要具備較強的業務能力和內部管理能力,更需要個性化、一體化、全球化服務,這樣才能帶動快遞物流市場轉型升級。可以預見,未來會有更多的快遞物流企業謀劃上市,筑牢產品和服務的“城墻”,為其進一步發展謀求更大支持。
對于快遞物流企業而言,除了積極尋求上市外,通過強強聯合,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已成為各大頭部快遞企業的重要抓手。
近年來,快遞物流業合縱連橫的大戲密集上演,從順豐控股嘉里物流,到京東收購德邦控股,再到順豐與極兔“抱團取暖”,快遞物流行業開啟了新一輪競賽。
在業內人士看來,2024年快遞物流行業并購整合將會進一步提速。因為在內卷升級的時代,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抵御外敵;只有加強合作,才能在發展上“快起來”。
孔震也認為,快遞物流行業的收編、合作之勢將會一直持續,融合協同、抱團競爭將成為重要發展趨勢。“可以預見,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作用下,2024年快遞物流行業將進一步向集約化和專業化發展,未來頭部企業的收購兼并動作將會更加頻繁,市場格局將進一步優化,從而推動行業加速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他說。
智能化、數字化轉型成趨勢
電子商務、新零售等新模式的崛起,使得消費端對于物流服務時效性要求越來越高,加之人口紅利退潮、一線用工緊缺等因素,對物流體系的運轉帶來極大挑戰。在此背景下,國內快遞物流行業對于智慧物流的需求愈發旺盛,向數字化、智能化進階,已成為行業轉型升級的“先手棋”。
“物流數字化轉型能夠打破資源信息孤島,實現萬物互聯,也能打破傳統物流運營困境,助力其走上降本增效的轉型之路。”孔震指出,數字化轉型不僅是物流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也能為其產業鏈和供應鏈的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提供極大支撐。因此,推進物流數字化建設是大勢所趨。2024年,這一趨勢將會持續,并且會愈發向好。
“目前,數字貨運平臺的總交易額僅占整個公路運輸市場的4%,這說明物流行業整體數字化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崔忠付表示,未來,隨著政策利好不斷釋放,智慧物流將迎來新機遇,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模式變革和價值增量,將重塑物流與供應鏈產業結構,激發數字經濟新潛能。
物流數字化發展的機遇已然到來。對于物流企業而言,未來的競爭已不再單純依靠業務擴張和“價格戰”,而是專注于倉儲智能化、平臺信息化的深耕。可以預見,數字化是快遞物流企業推動資源整合、流暢優化、組織協同、提高競爭力的必然選擇。除此之外,大模型的誕生與數字孿生技術深度結合,也為快遞物流行業提供更多場景應用。進入2024年,快遞企業要依托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數字化轉型,努力實現降本增效。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