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零售出口”:上海跨境電商開辟新通道
2023年前11個月,上海海關共監管跨境電商(9610)出口3.9億票,同比增長216.47%;貨值1208.11億元,同比增長104.83%。
隨著跨境電商出口產業的發展,國內電商企業開始更關注合規的出口退稅、更快更穩定的物流速度,以及出海商品的品質認證。為更好滿足產業發展需求,在電子商務(9610)、跨境電商B2B直接出口(9710)、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9810)等海關監管方式之外,海關總署推出跨境電商特殊區域包裹零售出口(1210零售出口)和跨境電商特殊區域出口海外倉零售(1210海外倉出口)兩種業務模式,為跨境電商出口提供了新的通道選擇。
1月8日,147件跨境電商出口包裹經青浦海關辦理完全球定位系統轉關監管手續后,從上海青浦綜合保稅區運往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據了解,這批跨境電商出口包裹將通過貨運航班運往馬來西亞、日本等地,直接投遞至境外消費者手中。該批貨物的順利出境標志著上海跨境電商特殊區域包裹零售出口模式(1210零售出口)首次進入規模化運作,國內優質商品通過跨境電商銷往海外。
記者了解到,在上海海關自貿處、監管處的推動下,青浦海關與浦東國際機場海關通力合作,共同打造區港聯動新模式,整合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政策優勢和上海空港口岸的區位優勢,實現“1210零售出口”的首次規模化運作。在這一模式下,貨物先通過出口申報方式進入綜合保稅區,入區后按照保稅貨物管理。當境外消費者通過電商平臺下單訂購后,企業將入區貨物依訂單分揀打包,并向海關申報跨境電商出口清單,取得放行信息后以包裹形式發運出境。
據青浦海關關長胡笳介紹,為推動“1210零售出口”模式盡快落地,惠及跨境電商拓展海外業務,青浦海關主動靠前服務,引導企業用好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政策,完成出口跨境電商賬冊設立、指導企業在貨物進區和包裹出境時規范申報、利用全球定位系統等技術手段確保轉關運輸全程嚴密。
“‘1210零售出口’規模化運作,有助于我們充分利用綜合保稅區‘入區退稅’政策,盤活企業流動資金。另外,符合監管條件下,綜合保稅區的零售出口商品、海外倉出口商品、保稅貨物之間可以進行流轉,我們可以根據市場變化及運力浮動,將商品靈活切換為包裹、海外倉或者一般貿易貨物等方式出境。”義達跨境(上海)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君維說道。
跨境電商在從國貨出海向品牌出海轉變過程中,面臨著商品是否符合輸入國質量標準、品牌侵權以及假冒偽劣商品等問題。“1210零售出口”為加快探索制度型開放打造了高維度“樣板間”。該模式結合貨物和商品的雙重屬性,在前道出口報關環節,具備完成貨物法定檢驗等符合國際貿易規則的完整手續,有望推進國際認可的跨境電商出口質量認證體系及溯源體系,在跨境電商領域率先通過“海關智慧”輸出“中國標準”。
“1210零售出口”模式在青浦綜合保稅區實現規模化運作,為青浦跨境電商出口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期。早在唐宋時期,位于青浦區的青龍鎮遺址,依托古吳淞江出海口成為與廣州、泉州、揚州齊名的通商口岸,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站點,將長三角一帶盛產的茶葉、絲綢、瓷器等通過海運遠銷海外。目前,承載著長三角一體化和虹橋商務區的輻射功能,青浦區以獨特的區位優勢吸引韻達、申通、圓通等9家全國或區域快遞企業總部的入駐,在青浦西片區已經初步形成快遞產業集群區。隨著國家跨境電商出口戰略的推進,青浦區新興跨境電商出口快遞企業也發展迅速。
青浦區商務委科長車敏表示,“1210零售出口”在上海常態化運作后,地方政府將引導跨境電商企業、物流企業、出口型生產企業等各類行業要素圍繞新模式進行構建,打造一條服務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生產制造企業的品牌出海新通道。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