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進村”打通農村物流“末梢神經”
“以前發獼猴桃包裹,要到8公里外的鎮快遞點,現在車輛就在村站點取件,價格合適還方便,我今天發了200件。”9月20日,南陽市西峽縣丁河鎮北峪村電商服務站站長龐喜娟高興地說。
西峽縣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物流運輸車輛運距遠、空載率高、運費貴。以前寄回村里的快遞,只能村民自己或托人到鄉鎮集散點領取,從村里往外寄出也一樣。
為加速深山區農村快遞資源整合,西峽縣商務局等部門積極協調郵政公司及民營快遞公司,采用三方共建方式,建成了縣級電商快遞分撥中心,將縣、鎮、村三級分成A、B、C三類,采用快遞公司服務縣域周邊、鄉鎮加盟店服務鎮域周邊、第三方公司服務偏遠行政村的方式,同時借助電商服務站點,形成“郵政公司+第三方公司+社會快遞”的多樣化合作配送模式,構建起完整規范的“快遞進村”物流網絡。
為構建“三級物流體系”,當地整合23輛物流配送車輛,開通4條快遞進村寄遞郵件專線,整合6家快遞公司,建成覆蓋16個鄉鎮243個行政村的配送網絡。
目前,該縣287個行政村快遞覆蓋率已達84.7%,太平鎮上口村、桑坪鎮涼水泉村等距縣城約100公里的偏遠深山村,快遞包裹48小時內可直投到村,集鎮周邊的村網點收發件時間也在24小時左右。
隨著進村快遞的整合,快遞企業的運營成本也大幅降低,物流費用降低近50%。出村快遞標準件,從原來15元的市場價降低至目前的8元,大客戶協議價低至4.5元。
據統計,西峽縣8月份快遞發件量達126.27萬單、同比增速67.36%,1月至8月累計發出快遞952.16萬單、同比增速97.18%;縣內活躍網店3500余家,帶動從業人員5000余人,1月至8月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2.9億元。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