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祭新招,嚴防大陸挖半導體人才
中國臺灣方面表示,為防范國內企業挖掘其高科技人才、從事違法經營活動或繞道第三地、借人頭來臺,臺地方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昨日初審通過「兩岸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包括將在臺從事違法業務活動罰金提高到最高新臺幣1,500萬元,出借人頭給陸資規避審查者,可處最高2,500萬元罰鍰。
陸委會指出,為防陸企在臺非法活動及挖其高科技人才,政府研擬「安全法修正草案」及「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系條例(兩岸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其中,兩岸條例部分修正草案涉及兩岸條例第四十條之一、第九十三條之一及第九十三條之二,防范陸資或陸企在臺違法從事投資或業務活動,以及修正兩岸條例第九條及第九十一條,建立從事涉及臺灣核心關鍵技術業務人員的赴大陸審查機制。
據兩岸條例初審條文,增列大陸地區營利事業及其于第三地區投資的營利事業,非經主管機關許可,不得在臺從事業務活動,違者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并科新臺幣1,500萬元以下罰金。
另為將出借人頭給陸資,規避審查違法來臺者,列為「受同等處罰之對象」,條文也增訂,出借人頭者可處12萬以上、2,500萬元以下罰鍰。
條文也明訂,受政府機關(構)委托、補助或出資達一定基準,從事涉及臺灣核心關鍵技術業務之個人或法人、團體、其他機構成員,及受委托、補助或出資終止或離職未滿三年者,赴陸前應經審查會許可,違反者處新臺幣2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罰鍰。
突擊檢查,臺灣嚴防國內芯片企業挖人
據日經報道,中國臺灣周四對八家中國大陸芯片和零部件供應商發起大規模多城市突擊搜查,指控他們非法挖走臺灣工人。
臺灣司法部調查局派出100多名調查員,在臺北、桃園、臺中的14個地點,以及臺灣半導體產業最大的樞紐新竹進行了搜查。據該局稱,60多名與國內公司有關的人被傳喚訊問。
“我們已經花了六個多月的時間調查這些中國大陸公司的資金流動和人才流動,”該局一位熟悉此事的官員告訴日經亞洲。“這是近年來最大規模的調查,我們希望如此大的舉措能夠提高公眾對中國大陸企圖削弱臺灣核心經濟競爭力的認識。”
日經表示,周四被搜索的中國公司包括一家新興的芯片設計工具初創公司以及其他在國內上市的芯片開發商的辦事處。
該局在一份新聞聲明中表示,許多中國大陸公司違反臺灣有關兩岸關系的規定,規避法規,在臺灣設立研發中心,挖走經驗豐富的臺灣工人。該局表示,這可能會危及臺灣的安全和全球競爭力。據該局稱,這些國內公司中有許多偽裝成本地或非國內的外國公司,在未經監管部門批準的情況下在島上開展業務。
該局在新聞聲明中說:“這些是非法和不安好心的,需要認真對待。......這不僅是經濟和商業競爭的問題,而且可能是安全威脅。”
此次調查正值該島努力解決因全球芯片行業急于擴大生產而引發的嚴重人員短缺問題。
為了保護其關鍵芯片產業,臺灣正在收緊法律,將未經批準在臺灣境外從事“經濟相關活動”或使用關鍵技術和商業機密的行為定為犯罪。
與此同時,鑒于中美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持續,北京一直在加緊努力建立一個可行的國內半導體產業,并減少對外國供應商的依賴。這一目標增加了對臺灣工程師及其關鍵技術的需求,以加速國內的技術進步。去年四月,臺灣禁止大陸企業在臺灣發布招聘廣告和招聘職位。
去年,臺灣檢方還對國內某家全球領先的加密貨幣挖礦芯片開發商展開調查,他們表示,該公司涉嫌在臺灣非法挖走 100 多名工程師以提升其人工智能實力。這位官員說,該局在2021年對涉嫌挖走臺灣人才的中國大陸公司展開了23起調查,其中19起移送檢察院進一步調查。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