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視野】中國九大家電巨頭涌入,家電“芯”戰火重燃
近期,中國家電巨頭不斷涌入芯片市場,不僅傳統的彩電巨頭海信、長虹、TCL、創維、康佳積極布局,白電巨頭海爾、格力、美的、格蘭仕也在不約而同的加入。一時間,家電芯片成為中國家電巨頭熱捧的領域。
但是中國家電巨頭是家電芯片的后來者,技術積累相對薄弱,他們將如何與瑞薩電子、英飛凌、TI、東芝、NXP等國外家電芯片巨頭比拼呢?中國家電巨頭涉足芯片將面臨哪些挑戰?中國家電芯片該如何突圍?
中國家電巨頭涌入芯片領域
近年來,中國家電行業掀起了芯片投資熱潮,不管是彩電巨頭,還是白電巨頭,紛紛涌入芯片領域。家電巨頭入局芯片已經成為行業常態。
其實,彩電對圖像處理、計算能力要求較高,彩電廠商芯片研發的動力更強。早在2005年6月,海信就成功研發出中國首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并產業化的數字視頻處理芯片——信芯,結束了我國彩電無 “中國芯”的歷史。
在過去十幾年間,海信在芯片領域持續投入,取得了眾多成果。海信已研發出了支持5000分區的Mini-LED背光控制芯片、8K驅動的TCON芯片、業內首顆支持疊屏功能的ASIC芯片、智能語音芯片、藍牙芯片、AI視覺芯片等,其中TV TCON芯片累計出貨超1億顆。
與此同時,長虹、創維、TCL、康佳等彩電廠商也在積極跟進,入局芯片領域。四川長虹旗下的愛聯科技是物聯網模塊提供商,已實現5G工業互聯網模組、超小體積5G通信模組的產業化。創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開發出變色龍AI獨立畫質芯片、蜂鳥AI芯片,提高了創維電視的畫質水平。TCL科技擬與TCL實業合資設立TCL半導體科技(廣東)有限公司,圍繞集成電路芯片設計、半導體功率器件等進行投資,重點開發驅動芯片、AI語音芯片并擴大半導體功率器件產能。康佳不僅在鹽城布局存儲芯片封裝測試基地,還在重慶組建光電研究院,試圖突破Micro LED芯片,引領下一代顯示技術。
與彩電企業不同,白電巨頭此前對自研芯片的意愿不強,一直從第三方采購。但是隨著AIoT技術的演進,使套系化家電、家居一體化成為家電行業新的發展趨勢,白電巨頭開始入局芯片領域,從芯片層面考慮跨產品、跨平臺之間的互動。
近幾年,美的、海爾、格蘭仕、格力等白電巨頭非常熱衷芯片,紛紛設立芯片公司,試圖從芯片層面提高產品體驗。美的旗下美仁半導體公司已經研發出主控MCU芯片、觸控MCU芯片、變頻MCU芯片等,并應用在空調、暖通及樓宇、冰箱、洗衣機、廚房和熱水等上。海爾研發出專為智慧家庭深度定制的IoT芯片——云芯Ⅱ代,并率先應用到出口東南亞、南亞的海爾智能空調上。格蘭仕攜手躍昉科技自研“BF-細滘”芯片、“NB-獅山”(試片芯片),其中BF-細滘”芯片已經在5個微波爐機型測試,很快將可正式應用。格力旗下珠海零邊界集成電路有限公司已經研發出MCU主控芯片、AI芯片、功率器件等,其中空調內機、遙控器、線控器的MCU芯片都已經量產,功率器件也已應用于空調、洗衣機、冰箱、風機、洗碗機等產品中。
家電巨頭涉足芯片是歷史必然
家電廠商涉足芯片是AIoT時代的需要。博通銷售經理李杰表示,進入AIoT時代之后,家電產品更加注重智能化、互聯化,如果不同家電芯片沒有形成統一接口,就不便于資源管理或者采購,也不利于不同部門之間的同步開發。例如,一個板子上的多顆芯片很可能來自不同的芯片設計廠商,這增加了產品設計和研發的難度。但是如果家電廠商自己做芯片,家電產品應用需求在芯片設計階段已經考慮到了,家電產品研發效率會大幅提高。
家電廠商涉足芯片更是歷史的必然趨勢。華為芯片禁令之后,中美科技戰升溫,中國家電巨頭也感到危機重重,擔憂未來芯片供應風險,因為中國家電芯片本土化率僅5%,絕大部分芯片主要依賴進口。一位家電巨頭芯片相關負責人劉新(化名)也指出,“大白電芯片國產化率非常低,估計在幾個百分點的水平”。如果美國擴大芯片禁令,中國家電巨頭可能同樣面臨巨大的威脅。
中國家電巨頭意識到了只有保證芯片自主可控,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擁有更大的勝算。劉新指出,家電企業入局芯片,有利于降低供應風險,保證供應鏈安全。自去年第三季度以來,全球芯片供應鏈紊亂使芯片短缺,限制了家電廠商的發展。“因為缺一顆幾塊錢的芯片,我們幾千元的產品,甚至幾萬、幾十萬元的產品都做不出來,讓我們這些家電廠商陷入被動的局面”。
中國家電巨頭也相信自己能培育出優秀的家電芯片企業。回顧歷史,日立、索尼等國外不少家電芯片廠商是從家電企業的應用場景中孵化出來的,同樣中國家電企業也有機會培育出一些優秀的家電芯片企業。著眼當前,芯片是中美科技戰的焦點,家電芯片本土化是必然趨勢,擁有巨大的市場前景,是一個值得入局的賽道。家電廠商對芯片應用場景具有透徹的理解,擁有足夠大的出海口,芯片能快速通過測試驗證以及上量,更有可能研發出適合家電應用場景的各類制定化芯片,彌補第三方芯片廠商通用芯片的不足。
從產品創新角度來看,家電企業涉足芯片、核心部件,有助于產品創新。過去傳統意義上的家電產品創新都是一些功能性的創新,例如,如何降本?如何提高效率?但是未來家電產品的創新更多的來自底層技術的創新,例如,IoT的連接創新、功能性的創新以及控制層面的創新等,這些都需要對底層技術擁有深入的理解。
中怡康時代大家電事業部總經理彭顯東認為,家電廠商入局芯片領域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家電廠商發展規模基本上已經達到瓶頸,如果要繼續增加營收和利潤就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所以家電廠商朝著家電行業產業鏈延伸;第二,全球半導體產業供需不平衡導致家電芯片短缺,給家電廠商帶來巨大的供應壓力,家電廠商紛紛涉足制程要求不高的家電芯片,試圖緩解芯片短缺難題;第三,目前,資本和政策都向上游供應鏈傾斜,家電廠商為了提高在資本市場的估值,獲得政府相應的補貼,進軍芯片領域,例如,2020年部分家電企業的盈利主要靠政府補貼。
家電巨頭該如何布局芯片領域?
家電巨頭入局芯片雖然是大的發展趨勢,但是他們仍將面臨品牌競爭、高產業生態門檻、高技術門檻等挑戰。
彭顯東指出,品牌競爭可能會限制家電廠商芯片的出海口。不同家電廠商之間存在市場競爭關系,一般家電廠商不會采用競爭對手的芯片,所以家電廠商涉足芯片之后存在市場推廣的難題,前期只能通過自己的品牌、產品與消費者互動,具有一定的市場局限性。
現有家電芯片產業生態也會拉高家電廠商的進入門檻。非大陸的家電芯片廠商布局較早,已經形成較高的產業生態門檻,后來者要與這些廠商競爭不具備優勢。例如,Mstar、Amlogic布局智能電視芯片較早,通過長期的耕耘已經與上下游企業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生態鏈,占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后來者很難與之競爭。
家電廠商一時很難攻克高技術門檻的家電芯片,仍需要依賴國外廠商。李杰表示,家電芯片種類豐富,家電廠商更可能做一些MCU或者有IP授權的一些芯片,不一定會涉足技術門檻較高的芯片種類。例如,家電產品中的射頻芯片不僅要考慮到兼容性、可靠性、穩定性,還需要兼容環境干擾、電磁干擾等,家電廠商可能不會去啃這類“硬骨頭”。
面臨眾多挑戰,中國家電巨頭該如何布局芯片業務呢?
彭顯東建議,要提高家電芯片的本土化率,首先要堅持要有信心。目前雖然很多家電廠商做芯片,但是他們的家電芯片主要還是外購,搭載自己芯片的家電產品并不多。中國家電廠商應該改變這種不自信的態度,將自己的芯片引入到高、中、低端家電產品中,加快國內家電芯片發展步伐。
其次,家電芯片應該與應用場景相結合。家電芯片要根據消費者需求、應用場景不斷改進,賦予家電產品新的亮點。例如,索尼X1芯片每年都會升級,給索尼電視帶來新的功能或者亮點,提高索尼電視的市場競爭力。
再次,國內頭部家電廠商不可能每一家都做芯片,中國家電廠商應該結合各自的優勢,共同出資成立芯片類合資公司,實現技術共享,并開發一些通用屬性較強的芯片。
劉新認為,家電廠商要做好芯片必須要有一個好的設計團隊、優質的制造資源以及對應用場景充分的理解。目前,市場上擁有大量的家電芯片設計廠商,但是受制于晶圓制造資源吃緊,根本無法滿足下游應用市場的需求,所以作為Fabless,不僅要根據家電廠商客戶的需求設計出合格的芯片,還需要與上游晶圓制造廠建立良好的穩定的合作關系,以保證芯片的生產、供應。
更為重要的是,家電廠商要從行業的角度做芯片,保持市場的開放性,避免成為自己的配套廠商。劉新指出:“我們核心零部件業務定位是家電核心部件供應鏈廠商,而不是內部配套廠商,所以我們贏得了國內外客戶的信賴。同樣,我們做芯片將沿用這種思路,也將基于行業需求進行研發“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