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物流IPO,拿哪些數據說話?
阿里與京東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阿里沒有物流,沒有自營,自己只做平臺,撮合交易雙方到阿里平臺上進行交易,再將物流交付給第三方物流平臺;而京東則自建物流,也有自營,自己會賣貨、送貨,同時也做平臺,撮合交易雙方。
這么多年過去了,作為重資產的物流,投入大見效慢,不少人都為劉強東捏一把汗。不過現在,物流已經成為京東的王牌優勢之一。有了物流,京東可以做到當日達,次日達,隔日達等,相比于其它第三方物流,京東物流更讓用戶信賴,甚至很多人選擇京東,看中的就是京東物流。
京東物流以京東電商業務的配套起家,經過十多年發展,已經建立了自己的物流基礎設施、技術以及運營的相關專業知識,成為國內數一數二的物流公司。
不僅如此,京東物流叩響了香港上市的大門。京東物流計劃在香港單獨上市,業界預計京東物流的估值將達到約400億美元(約合3100億港元)。14年的堅守,京東物流迎來收獲期。
一體化供應鏈是抓手
根據灼識咨詢報告,按照物流支出計算,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物流市場。
中國物流支出總額預計于2020年將達人民幣14.8萬億元,且預計2020年至2025年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5.3%。
中國物流支出的增長大體與GDP的增長保持一致,隨著國內消費及貿易活動的持續增長,中國將產生更多運輸貨物的物流需求,預計2020年至2025年的年復合增長率將為6.2%。
不過,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物流行業的需求更為繁雜和多樣,部分物流企業,順應物流需求的能力開始有些捉襟見肘。而一體化物流則代表了未來的方向。
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被定義為外包物流服務市場中的一個細分市場及一種先進物流服務。該服務由第三方服務供應商提供,與孤立的供應鏈物流服務商不同,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商有能力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務,包括快遞、整車及零擔運輸、最后一公里配送、倉儲及其他增值服務(如上門安裝和售后服務),這些服務以一體化解決方案的形式提供給客戶,滿足客戶的各種需求。
報告顯示,預計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行業的市場規模,將由2020年的人民幣2萬億元,增加到2025年的人民幣3.2萬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9.5%,約為同期中國物流支出增速的1.8倍。
由于市場規模龐大及各垂直領域的行業特定要求,中國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市場高度分散。按2019 年的收入計算,排行前十的企業僅占7.9%的市場份額。
而京東物流,恰恰是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的領先服務者。
京東物流致力于賦能客戶的供應鏈,并顯著提高其運營效率,從而增強其自身終端客戶的體驗及黏性,為其提供價值。2020年,京東物流為超過19萬家企業客戶提供了服務,覆蓋快速消費品、服裝、家電、家具、3C、汽車和生鮮等行業。
供應鏈技術是京東物流運營的基礎,公司采用5G、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及物聯網等底層技術,持續提升公司在自動化、數字化及智能決策方面的能力。對所有關鍵物流運營環節(包括倉儲、運輸、分揀及配送),運用先進的無人技術及機器人(如自動導引車(AGV)、自主移動機器人(AMR)及分揀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等),極大地提高了速率、準確性及生產力。
京東物流建立了高度協同的六大網絡,具備數字化、廣泛和靈活的特點,使其可以給客戶提供極致體驗,并形成有效競爭優勢和準入壁壘。這些網絡分別是:倉儲網絡、綜合運輸網絡、配送網絡、大件網絡、冷鏈網絡及跨境網絡。公司的物流網絡幾乎覆蓋中國所有的地區、城鎮及人口。
京東物流IPO,數據說話
2007年,京東物流以京東集團旗下內部物流服務部門的身份亮相。從2012年開始,京東集團的存貨周轉天數穩定在40天以下,創下業內極高的水平,建立了比較高的門檻。
2017年京東物流正式宣布獨立運營,京東物流近三年來正處于快速增長期,其收入由2018年的379億元增加31.6%至2019年的498億元。2020年前9個月的收入為人民幣495億元,同樣是在2020年,京東集團通過京東物流處理的線上零售訂單中,約90%可于下單當日或次日送達。
京東物流的目標是成為一體化供應鏈基礎設施服務商,因此提高第三方和外部客戶的比例是進取的方向。
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京東物流來自于外部客戶的收入占比分別為29.9%、38.4%和43.4%。
在國際物流服務方面,通過與國際及當地合作伙伴的合作,截至2020年12月31日,京東物流已觸達超過220個國家及地區。
2020年京東物流企業客戶數超過19萬,覆蓋了快消、服裝、家電、家具、3C、汽車、生鮮等多個行業。
根據京東物流招股書顯示,截至目前,京東物流在全國的倉庫運營數量有800多個,運營總面積約2000萬平方米,超過90%行政區縣已實現24小時達。
京東物流還持續加快供應鏈、快遞、冷鏈等業務下沉,服務產業帶、農產品上行,在全國11個城市建設先進多溫層冷庫,覆蓋近300個大中城市。
京東物流一線員工數量高達24萬人,2018年以來研發投入46億元,且呈不斷增長趨勢,領先順豐等同行業企業。擁有技術專利和軟件著作權4400項。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中國物流支出總額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19.1萬億元,這也意味著京東物流未來的增長空間巨大。因此,雖然體量龐大,京東的未來仍有不錯的想象空間。
一位分析人士表示,京東物流在上市以后,除了升級和擴展物流網絡等相關先進基礎設施外,還將成立自己的航空物流,對物流一哥順豐發起挑戰。
隨著京東物流的上市,國內物流市場份額或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預計將會形成以順豐、菜鳥系、京東為首的三分天下的格局,并且競爭將會進入白熱化。
改革提效,承擔社會責任
一年前,疫情肆虐的中心城市武漢,京東一直沒有中斷物流配送,京東物流的強力保障,只是京東積極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一個側寫。
促進就業、支持新農村建設、提升社會效率、帶動高質量消費、助力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均能見到京東踐行社會責任的身影。
比如,在用工扶貧方面,除了優先錄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之外,2020年5月,京東全面參與由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務院扶貧辦主辦的“數字平臺經濟促就業助脫貧行動”,向貧困地區開放物流、微工等7萬個就業崗位。
產業扶貧方面,自2016年開始,京東與全國110個國家級貧困縣直接簽署扶貧合作協議,開設各級扶貧特產館250多個,設立扶貧頻道,全力推動電商精準扶貧。通過品牌打造、自營直采、地方特產、眾籌扶貧等模式,上線貧困地區商品超過300萬種,實現扶貧農產品成交額超過1000億元,直接帶動超100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常規的電商扶貧,京東除了幫助農村地區打造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鏈的閉環之外,在物流方面,推出并不斷升級“千縣萬鎮24小時達”時效提速計劃,面向低線城市及重點縣鎮布局物流新基建,提升縣鎮村三級物流觸達能力和服務時效。
依托強大的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和供應鏈整合能力,京東大幅提升了行業運營效率,降低了社會成本。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社會化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已降至14.7%,相較2007年的18.4%大幅下降。京東物流相信,通過數智化社會供應鏈的構建,未來十年這一數字將降至10%以內,比肩歐美等發達國家。
在可持續發展方面,京東物流聯動合作伙伴自2017年發起“青流計劃”,提高供應鏈資源利用率、減少碳排放,目前正在全國范圍內逐步將自身及第三方合作伙伴的物流車隊改用為新能源汽車;通過與多個品牌合作,在整個供應鏈中推廣使用可重復利用的包裝;將膠帶寬度由53毫米減少至45毫米,制定行業標準,并將紙箱回收計劃擴大至全國范圍,推動全球商業社會可持續發展生態建設和發展。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京東堅持做最苦、最累但有價值的事,把客戶體驗當成最大的核心競爭力,不斷為用戶、行業、社會創造價值。在這個過程中,京東的自身價值也獲得了社會的高度認可!
圖片來源于網絡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