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線快遞洗牌接近尾聲,順豐京東通達百極兔迎來決戰?
隨著天天快遞宣布轉型,國內二線快遞的洗牌已經接近尾聲。
二線退出競爭后,市場份額向頭部企業加速集中。在價格戰惡化升級的背景下,單票收入持續走低、利潤空間不斷壓縮、加盟網點風雨飄搖等挑戰不斷放大,一線快遞的洗牌風暴即將到來。
二線快遞大勢已去
順豐通達百快遞集體上市五年后,春秋時代漸進尾聲,戰國時代逐步逼近。國內快遞行業已經從市場發展之初的百家爭鳴,到如今的幾大巨頭“割據”局面。
億豹網了解到,盡管國內電商物流行業日益紅火,二線快遞企業卻一直在“寒冬”中堅守。從2018年開始,快捷、全峰、國通、如風達、品駿、全一、安能等中小快遞企業相繼倒下,速爾、宅急送、優速、天天等品牌收縮戰線,聚焦優勢區域與板塊運營。
究其原因,快遞作為資金密集型行業,需要有一個強大的體系支撐,分撥等基礎設施、網點、人力成本等方面投入巨大,需要大量資金來維持,這對二三線快遞企業造成巨大的壓力。隨著上市企業市占率不斷提升,中小快遞被淘汰似乎已成定局。
億豹網認為,快遞行業經過近10年的高速發展后,如今已經過了拼網點數量、人員數量的時期,而是進入了拼技術、拼精細化管理的時期,我國的快遞行業市場集中度將繼續提升。
按照經濟學原理分析,未來中國電商快遞行業將走向高度集中,甚至“一家獨大”的終局。未必是市場份額的一家獨大,更可能是股東回報的一家獨大。
頭部競爭格局逐漸明晰
二線退出后,頭部企業看似形成碾壓之勢,實際上仍然如履薄冰,快遞行業向頭部集中后,競爭反而更加激烈,整個行業仍然存在不少變數。
億豹網此前報道,過去一年,快遞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價格戰也愈演愈烈,甚至一度出現“八毛寄全國”的現象。總部利潤越來越薄,加盟商的日子愈發難過,末端網點老板跑路、網點異常的情況時有發生。而這時還有實力雄厚的新手不斷進入,快遞江湖再生變局。
回顧2020年競爭格局,除順豐一路狂奔外,通達系龍頭件量增速分化,中通份額持續領先,韻達、圓通保持追趕,申通、百世差距拉大,行業由龍頭競爭進入寡頭競爭。
就在阿里系與順豐你爭我搶時,極兔與眾郵的加入,讓阿里系快遞企業又要迎戰背靠拼多多的極兔與有著京東支持的眾郵。單票收入持續降低,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價格戰。而價格戰不斷升級的重要因素,就是新軍入局后的搶量。
快遞市場風云變幻,本以為原來的通達系會擰成一股繩站到阿里身邊時,韻達又突然與德邦抱團取暖。再加上大年初五京東物流正式遞交上市申請、順豐擬收購嘉里物流、阿里繼續增持申通等一系列動作,今年的快遞行業注定好戲連臺。
由此,阿里系與順豐之間的角逐,逐漸成為阿里、順豐、京東、極兔之間的較量。
不進則退比拼綜合能力
隨著頭部快遞的分化,將來會產生更多類似韻達與德邦、京東與跨越等上下游企業的合作,不排除并購與融合等動作。可以預見,在行業高速增長的情況下,今年產業與社會資本會加速在上下游進行并購和重組,擠泡沫和抄底的行動也將出現。
億豹網獲悉,京東物流上市完成,獲得資金補充后,勢必將對C端業務、眾郵快遞、供應鏈、大件物流、冷鏈等板塊進行補強,對現有傳統競爭格局造成沖擊。
業內普遍認為,中國電商快遞這個細分市場,具備走向極高集中度的基礎條件。在經濟學自然競爭視角下,企業要么持續提高效率,要么不斷被侵蝕份額,不進則退。
與二線快遞的退出不同,頭部企業的競爭不再單純是流量的比拼,而是資本、資源、品牌、文化的綜合較量。
在這一過程中,不論是直營還是加盟,一線網點的力量最為重要。在目睹了二線快遞陸續退出后的慘淡,通達百的加盟商早已被派費折磨得疲憊不堪。如何平衡好加盟商的利益,提升他們的積極性,將事關今年全網的穩定大局。
按照目前的競爭節奏,放眼到2022年,通達百兔都有可能在,但不可能都在。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