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英特爾獲得向華為供貨許可背后:頹勢漸顯,霸主地位遭挑戰
9月22日,英特爾方面證實,公司已經獲得向華為供貨許可。此外,有供應鏈公司人士21日晚間透露,英特爾方面向該公司表示已經獲得向華為供貨許可,因此該供應鏈公司已在繼續推進華為筆記本項目。
與此同時,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楊旭發表署名文章,闡述英特爾中國在未來的不確定環境中如何應對和布局以及自我的思考。
楊旭稱,現在中美科技 「脫鉤」是個現實的風險。但相比產業鏈中舉棋不定打算把生產線搬出中國的企業,英特爾的字典里沒有 「撤」字。
楊旭認為,中國在過去幾十年的發展中,開拓出巨大的市場消費規模,造就了完整的產業鏈,建設了完善的基礎設施,培養了龐大成熟技能的產業人才隊伍,中國政府大力扶持創新,產業創新的速度無與倫比。中國的優勢不是別的國家用短時間能夠復制的,在世界任何其他地方都不可能。所以,與中國風雨同舟,就是順勢而為,就是協同發展。
獲批供應 PC 芯片,華為高端手機制造仍前途未卜
此前AMD表示,公司或取得對華為供貨許可證。目前英特爾也表示已經獲得向華為供貨許可。
據悉,英特爾以及AMD為最早一批拿到許可的供應商。華為表示,去年年底英特爾拿到的許可不受今年兩次制裁的影響。
目前高通、美光、三星、SK海力士、臺積電、聯發科、中芯國際等廠商均在申請許可中。
公開消息顯示,英特爾每年至少獲得華為15億美元的芯片訂單。
英特爾獲得向華為供貨許可一事早有端倪。
早在去年7月,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道,在華為被特朗普政府列入所謂的「實體清單」后,美國半導體巨頭英特爾今年第二季度依然在向華為供貨。
并且,英特爾透露,已經為其產品提交了相當多的申請,以獲得向華為銷售的許可。
有市場人士評論,這也意味著,美國看到美國半導體企業因禁令面臨的芯片積壓問題后,開始松口簽署相關許可證,允許美企與華為合作。但目前困擾華為最嚴峻的手機芯片仍然前途未卜。
對于此事,外界解讀,美國對中國企業施壓,打得了一手好牌。禁止別人供應華為,只對本國企業頒發許可。
美國針對華為頒發禁令的最終目的就是限制其技術超越自身國家。華為已經具備了自己設計高端芯片的能力,只是仍需要有生產能力的代工廠為其生產制造。
華為海思的麒麟系列、鯤鵬系列、和巴龍系列等芯片產品都實現了自主設計。數據顯示,華為海思僅今年上半年的營收就超過了 50 億美元。
中國企業一直以來都是芯片市場的重要采購方,占到約45%的市場,而華為又是這些需要向美國等海外國家進口芯片等主要廠商。如果失去華為這個大客戶,那美國本土的芯片廠商營收也會受到巨大損失,還會將利潤拱手于人。
業內人士分析,短期內美國不會允許除美國本土企業以外的芯片廠商為華為供貨,一方面限制華為的芯片自產能力,一方面確保美國企業自身的利潤。所以,日韓等企業只能吃「啞巴虧」。
而實際上,「松口」背后是昔日全球半導體霸主英特爾產能積壓,頹勢漸顯,領導地位遭到嚴峻挑戰。
落敗英偉達,固有領地被ARM「吞食」
探究英特爾為何如此成功就不得不提到摩爾定律,摩爾定律提出同時也是英特爾重視技術創新的最好的證據,因為摩爾定律并非一個科學上的定律。
英特爾公司于1968年由羅伯特·諾伊斯、戈登·摩爾和安迪·格魯夫創建于美國硅谷,經過近 50 年的發展,英特爾公司在芯片創新、技術開發、產品與平臺等領域奠定了全球領先的地位。
英特爾擁有的先發優勢使AMD創始人感嘆:「諾伊斯總是說英特爾只花了5分鐘就籌集了500萬美元,而我花了500萬分鐘只籌集了5萬美元。這簡直是殘忍,但我堅持不懈。」
雖然英特爾擁有巨大的先發優勢,但這并不意味著英特爾可以在日新月異的半導體設計制造市場中躺贏。
當下,雖然英特爾正在積極推進向以數據為中心方向轉型,在數據中心業務的帶動下,2020Q2財報營收同比增長20%。但仍然難掩「英雄大勢已去」的頹態。
進入到人工智能時代后,英特爾通過收購Movidius、Nervana、Habana Labs等AI芯片公司,來提升其在AI的競爭力。但無奈,競爭對手英偉達在AI領域布局較早,已經占據先發優勢和技術優勢。
在移動市場,可以說英特爾已經完全敗下陣來。
英特爾的主要業務在PC和數據中心的CPU領域。
在PC和數據中心的CPU市場份額上,英特爾在全球分別占到了80%和90%左右的市場。
然而,ARM正在不斷侵蝕英特爾的固有領地,蘋果、三星先后宣布自研基于ARM的PC芯片,亞馬遜AWS、華為的服務器芯片也已經加入到ARM陣營,尤其在這些巨頭的帶頭效應作用下,其產業影響力深遠,其他企業也有很大可能跟進。
但打擊還要再來一波。近日,一顆重磅新聞在全球科技圈引爆:英偉達正式官宣將以400億美元收購Arm。軟銀集團、愿景基金和英偉達已就此簽訂最終協議。
英偉達是全球GPU和AI芯片領域的霸主,而Arm則是全球最大的芯片IP供應商,全球超過90%的手機和平板都要采用Arm架構。
如果交易最終達成,這將是半導體行業有史以來最大并購交易,ARM眾多的大客戶、強大的生態能力,和英偉達可以實現很強的互補和融合。
英偉達將成為橫跨服務器、PC、消費電子和智能手機等多個重要領域的關鍵角色。
如果成功收購ARM,英偉達將具備完整的CPU+GPU能力,英偉達將成為橫跨服務器、PC、消費電子和智能手機等多個重要領域的關鍵角色,這將給英特爾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
股價在過去五年暴增1900%的英偉達,就在今年7月初,股價再創新高,一度超越英特爾成為美國「最有價值」的芯片公司,市值成功反超英特爾。
0 贊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