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技術:不斷增長的全球市場
導讀: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的一份報告發現,智慧城市技術可以將關鍵的生活質量指標(例如日常通勤、健康問題或犯罪事件)提高10%到30%。

根據grandviewresearch.com的預測,2019年全球智慧城市市場規模為839億美元,預計從2020年到2027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24.7%。
在世界各地,城市利用技術來提高效率并改善居民的服務質量和生活質量。智慧城市計劃可以使用數據和技術覆蓋配電、運輸系統、路燈等任何事物。
城市正面臨著日益嚴重的環境、社會和經濟挑戰。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的一份報告發現,智慧城市技術可以將關鍵的生活質量指標(例如日常通勤、健康問題或犯罪事件)提高10%到30%。
智慧城市概念已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一部分,這是“數字物理系統”的出現,它通過擴展數字化的影響,為人和機器帶來了全新的功能。
結合多種技術趨勢,可以使城市變得更加智慧。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IoT)和自動駕駛汽車等趨勢,可以改變世界以及我們在其中的生活方式,包括城市。
根據forbes.com,智慧城市技術為提高交通流量提供了一些有前途的解決方案。例如,可以根據需求實時調整公共交通路線,并可以使用智能交通燈系統來改善交通擁堵。在中國的杭州市,基于AI的智能“城市大腦”幫助減少了15%的交通擁堵。
在西班牙,移動寬帶公司Telefonica一直在智慧城市技術方面進行大量投資,例如安裝在垃圾箱上的傳感器可以實時報告垃圾箱的充滿程度,這意味著垃圾收集者不必浪費時間去全部檢查一遍。
智慧城市可以通過使用技術來密切監視實時能源使用,從而提高能源消耗。例如,在阿姆斯特丹,為家庭提供了旨在鼓勵減少能耗的智能電表,而紐約的斯克內克塔迪市正在將其路燈升級為LED技術,從而可以根據需要對燈進行調節或調暗。實時數據。
由于Wi-Fi連接、IoT技術和CCTV攝像機的廣泛普及,居民安全得到了增強。例如,在新奧爾良,將分析實時視頻數據,以便更好地跟蹤和分配地面資源,并改善公共安全。
智慧城市技術鼓勵居民更多地參與其中。常見示例包括允許市民更輕松地報告本地問題的應用程序,或允許鄰居連接和共享資源的社區網絡平臺。
相關文章
無人機全面助力“應急產業”邁進智慧化時代
我國是世界上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自然災害總體上呈現災害種類多、影響地域廣、災害損失重等特征。根據國家統計局近10年的統計數據,我國年均受災人口約為2.5×108人次,年均因災死亡人口約為1800人,年均直接經濟損失約為38...
全球首個非蜂窩5G標準問世
5G時代,面向各行業私有部署的專網已成為一種典型業態,針對專網的各類技術和標準有了更廣闊的用武之地。近期,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ETIS)推出的DECT-2020NR標準獲得了國際電信聯盟(ITU)的認可,并作為5G標準的一部分...
京東方:物聯網創新業務打開更多增長空間
從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到莫斯科城鐵列車,再到紐約商超門店,如今,物聯網創新解決方案已覆蓋全球眾多地區、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帶給人們全新的體驗。而這一改變的背后,正是京東方在物聯網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夯實全球半導體顯示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