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中國時間:終端狂想曲
文丨賴鈺盈
5G牽動了整個行業的目光,無論是厚積薄發牛刀小試者,還是一路高歌大刀闊斧者,沒有一家終端商敢不動真格。
終端是5G商用過程中最接近消費者的一環,對 5G應用的描述能否如同馬良筆下一樣從天馬行空變為現實,考驗著終端廠商的場景布局能力以及整個5G技術生態鏈的研發能力、協作能力。
壹
5G+IoT生態大戰
面對5G,無論是先發制人還是后發制人,各家都有自己的戰略戰術。
提出新的戰略目標,或是優化原有的戰略布局,調整組織架構,找準各自發力點,是終端商們在IoT生態大戰前夜厲兵秣馬的共同畫像。
01、短兵交接,5G手機戰事記
對于終端廠商來說,基本都將5G手機視為拯救銷量的關鍵,或是實現戰略布局的重要窗口。
歷史為鏡,每一輪通信技術的升級,都會有老牌廠商掉隊。不論5G會否成為洗牌智能手機格局的操手,各廠商都不敢輕率對待這盤棋。
2019年第三季度的手機圈注定是“有事之秋”,各終端廠商陸續亮相了“新兵方陣”,產品線更加豐富全面。雖步伐并不整齊劃一,但國內四大手機廠商(華米OV)基本完成了旗艦手機的“閱兵”。
無論是四大手機廠商還是中小手機品牌,各家都將5G看作是寒冬時期的御寒之術,對5G手機懷揣著“大同小異”的志向。不過,5G大潮似乎會對中小品牌更加不利,缺乏行業話語權的它們在夾縫中生存著,恐怕也難以獲得5G技術支持,在馬太效應中逐漸被淘汰出局。
?華為對5G的態度膽量十足,闖勁滿分,這一自信心無疑來源于其“民族芯”。
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掌握核心技術,就擁有了自己的命運。2019年上半年,華為Mate20X(5G)取得首張中國5G進網許可證,華為5G手機正式進入市場,并以華為P30系列、華為Mate20系列為代表的旗艦手機,帶動華為智能手機業務增長。華為也在加速構建 “1+8+N”智能終端生態,其中的“1”就是指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硬件,進一步帶動其他終端產品業務的整體增長。
?小米和華為叫板,發布了兩款5G手機。
其一是本著“技術普惠大眾”路線的小米9 Pro 5G版,售價較低;其二是肩負“品牌形象提升”重大責任的小米MIX Alpha概念機,將價格高探至19999元。2019年11月,小米公布了2020年的5G手機規劃:小米2000元以上的中高端手機將全部采用5G通信,預計至少10款5G手機會和消費者見面。筆者推測,小米想在5G手機市場繼續做“價格屠夫”,先大規模收割用戶,為其擴大IoT生態奠定基礎,最終目的還是服務其IoT市場。
?而OPPO和VIVO則走得相對穩健。
2019年5月,OPPO在海外發布了OPPO RENO 5G手機。2019年12月,OPPO將于國內發布5G手機,在全球首發采用高通驍龍集成5G芯片的手機,這意味著OPPO下一代產品將全面支持5G,而且支持5G SA/NSA雙模。OPPO表示,“做不做 5G 手機并不是我們能不能的問題,是我們選擇時機的問題。對 5G 的態度一直希望既做 5G 的引領者,也能做它的普及者?!?/p>
類似地,VIVO認為,5G手機必定會是5G時代與5G服務的主體之一,強調“消費者將是5G手機的定義者?!?strong> 消費者需求的變化,是手機功能和形態演進的內驅力??梢?,OPPO與VIVO都希望給用戶提供一個較完整體驗的5G手機,總體來說是謹慎前行。
?三星則提出了“Stands up with 5G”的宣言,其“5G+AI+IOT”的戰略目標與其他終端商并無太大不同,都希望為消費者打造更加智能互聯的生活。在組織架構上,三星維持目前三個部門(設備解決方案、IT和移動通信、消費電子產品)不變的同時,每個部門都將擁有新的團隊并重點關注AI、汽車零部件和5G網絡三項新業務。
一方面,從全球市場來看,三星希望抓住5G機遇圓夢通信基礎設施市場,筆者認為,這也許才是三星“Stands up”的真諦。因為和其他廠商相比起來,三星是難得能與華為在通信產業鏈的全鏈條全方位上對壘的選手。另一方面,三星心中始終放不下的,是中國。2019年年初,從三星選擇《人民日報》刊登整版廣告就能看出三星手機業務回歸中國的決心。在芯片領域,擁有自研能力的三星還盯上了中國手機廠商,試圖與高通分庭抗禮,一爭高下。
根據《IDC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月度跟蹤報告》,在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5G手機市場中,VIVO以54.3%的份額超越華為,成為一匹黑馬,三星、華為、小米分列二至四位。
但VIVO摘得桂冠的原因在于激進的定價策略而非技術優勢——“全球最便宜的5G手機”的名號落在VIVO門下,VIVO成為了國內第一家將5G手機下沉到4000元以下的廠商代表。意識到這一“并不光彩”的制勝原因,為保證業務增長的可持續,VIVO聯手三星造芯,拋棄過去直接采購芯片的做法,并宣布搭載該芯片的VIVO雙模5G手機X30系列5G版將于12月上市。
可以看到,沒有自研芯片能力的追隨者想要殺出重圍,若要提升產品競爭力,就要加強與上游芯片廠商的產研合作。但是,在未來,若繼續倚重合作廠商的技術力量,受制于人,在競爭中就只能跟在創新者后面瞎跑,或是淪為領導者的組裝廠。
而在賽道的前方,一騎絕塵的領跑者也需要居安思危,時代拋棄人時從來不會打招呼,不重視技術研發的惡果,遲早會有手機廠商吃下。
當然,5G手機的普及還得看消費者是否買賬。在3G到4G的過渡階段,消費者同樣經歷過觀望階段。阻礙消費者購買5G手機的種種問題,并非終端廠商單槍匹馬憑一己之力可解決之,需要終端廠商整合產業鏈資源,需要行業玩家合力突破。廠商們究竟要提供怎樣的一款5G手機?
2020年,當所有手機都支持5G,5G手機一定要搭配一款有著致命吸引力的應用或內容來收割消費者。在5G手機的研發和商用過程中,廠商不能為了技術而技術,使得本應服務用戶的手機終端淪為廠商搶奪傳播聲量的技術秀。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用戶需求與用戶體驗。
02、烽火四起,IoT也是5G沙場
無邊無際的萬物互聯世界,無邊無際的5G終端之戰。連天的烽火不僅在手機市場熊熊燃燒,還在其他沙場濺起了火苗。
在消費服務沙場,終端商從單品競爭到打造終端生態閉環,不斷加碼內容服務;在營銷服務沙場,積極為品牌商探索5G+AI+IOT的營銷新玩法;在企業服務沙場,發揮技術優勢,做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提供5G解決方案。
簡言之,終端商需要在上述幾個領域提高業務能力,增強自身競爭力。
廠商們除了在手機領域緊鑼密鼓地布局,也對其他終端產品躍躍欲試。從單品競爭到生態割據,如何圍繞IoT做好生態,廠商們必須軟硬兼施。
?先以亟待通過布局IoT來轉型的OPPO為例。
軟件與內容方面,2018年底,OPPO推出人工智能助理Breeno,定位為其泛生態中樞,并上線了IoT云平臺與開發者平臺,目前已經聯合美的、TCL等18家業內領先的家電廠商組建了IoT生態聯盟。OPPO與高德地圖、百度地圖、滴滴出行、淘票票、大眾點評等達成合作,匯集優質內容,高效整合服務。
硬件方面,OPPO一是重點關注可穿戴設備,耕耘個人場景,已經有了大致的產品規劃表,今年將推出智能耳機,利用耳機使用高頻、數據在線的特征,進一步挖掘其商業價值。二是推出了全新子品牌“智美新品”,耕耘家居乃至辦公、戶外全場景,通過自研、合作研發、選品三種模式,為用戶完整的IoT解決方案。
?言及IoT,自然繞不開“頭號玩家”小米了。
目前小米在"AI+IoT"領域的全球領先優勢持續擴大。截止2019年6月,小米IoT平臺連接設備(不包括筆記本和電腦)超過1.96億臺,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IoT平臺。米家應用程序MAU超過2000萬人次,其中50%以上用戶來自非小米智能手機。5G來襲,小米構建IoT的關鍵步驟是從產品到平臺,再從平臺到生態。
一是改善物聯網中智能硬件與生活消費品,延伸小米IoT的觸手到用戶生活的角角落落。極致性價比的硬件亦是獲客、擴大生態的前提。2019年推出全新的小米壁畫電視,首次搭載遠場語音交互技術,可以成為智能家居操控中心。5G時代,智能手機/智能音箱/智能電視都可能成為智慧家庭的中樞,從這個角度看,小米一著棋子都沒有落下。
二是繼續高度重視AI的力量,升級操作系統,融通全場景、多終端的互聯。2019年9月,小米發布別具匠心的OS即全新的MIUI 11系統。10月,曾拒絕Facebook的語音識別技術大牛Daniel Povey正式加入了小米。兩者的到來,無疑會推動小米繼續擴大在AIoT領域的優勢。
三是搭建與全面開放AIoT平臺,加強生態建設。目前,小米已經與宜家、全季酒店、車和家、愛空間等展開深度合作。從手機到家居,從家居到酒店和汽車,無不顯示了小米在5G賽道上深深淺淺的腳印。
?我們還可以關注這個被譽為“在中國乃至全球都是5G時代構建智能互聯世界的絕對主角”——華為,是如何布局IoT的呢?
華為多年來深耕通訊行業和消費者終端產品,在國內的眾多終端廠商里,華為是唯一一家擁有端到端布局能力的公司。2018年10月,華為提出了AI發展戰略及全棧全場景方案。2019年9月,華為公布其在5G時代的重大業務版圖,拓展完善運營商業務、消費者業務、企業業務和云服務。華為將持續加大對云、管、端、芯上5G相關技術的投入,做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
華為還將IoT戰略升級為全場景智慧化戰略,加速構建“1+8+N”的終端生態。以手機為核心向外輻射,逐步拓展多終端智能設備,以可穿戴設備、大屏、音箱下注個人場景、家庭場景、車載場景。
貳
5G技術生態鏈,行業整裝待發
但是,5G終端產品也只是5G終端產業的冰山一角。
如果沒有上游的技術生態鏈的成熟,我們將看不到技術創新如何推動終端產品的商用。如果沒有終端市場格局的風云變幻,我們將看不到市場競爭如何推動終端產品的創新。
5G商用的終端背后其實是一條完整的技術生態鏈,包含四大層次。首先是感知層(芯片、傳感器)負責信息的獲取,其次是網絡層(芯片、通信模組、通信網絡)負責信息的傳輸,再者是平臺層(平臺、操作系統)負責信息的處理與計算。最后,由它們共同支撐起了應用層(終端產品、集成應用)。
IoT產業鏈涉及四大層次(《媒介》雜志制圖)
而當下的格局是,我國企業基本滲透到了整個5G技術生態鏈的所有層次中,完成了這一宏偉拼圖。
01、群雄部署5G芯片,中國造芯勢力崛起
?芯片,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屹立在這個星球的科技之巔,匯聚著最高級的玩家。在經歷高通與蘋果鬧別扭的風波、英特爾在5G手機基帶芯片領域的黯然退場后,5G基帶芯片角逐呈現五強爭霸格局。
它們是中國大陸的華為海思與紫光展銳、中國臺灣的聯發科、美國的高通以及韓國的三星。可見,造芯世界里五分天下而中國有其三,其中華為海思與高通、三星共同進入了全球基帶芯片領域的第一梯隊。2019年9月,中興通訊成為繼華為之后第二家掌握7nm 5G芯片制造的中國公司,業界猜測,未來我國在全球的基帶芯片領域將占據至少四席,造芯勢力進一步崛起。
在美國公布制裁華為后,華為之所以能力挽狂瀾,確保公司大部分產品的戰略安全和連續供應,很大一點就來自于其“民族芯”氣勢如虹。所有華為曾經打造的“備胎”——那些擔心永遠不會啟用的、被壓在保密柜里的芯片,一夜之間全部“轉正”。
華為一直將芯片視為5G戰場的核心之一
余音繞梁,這件事給我們敲響的警鐘是,技術才是最高明的護城河。2019年9月,華為發布麒麟990芯片,支持NSA和SA。麒麟這一大功臣,進一步鞏固了華為手機的高性能和市場地位。
筆者相信這場塔尖的較量還會持續。但不管格局如何洗牌,可以確認的兩點是,隨著5G成為各國的“國之重器”,5G是中國造芯勢力步入國際的新契機,也是中國科技、中國企業引領世界的契機。
02、5G要有芯也要有魂,操作系統與平臺同樣關鍵
?要快速形成物聯網應用生態,就要開發適用于萬物互聯的操作系統。未來操作系統的形態也許是云,云端將承載設備的進程管理、文件系統、安全機制、AI計算等OS功能,而且操作系統必須進一步提升跨平臺、應對低時延、高安全性挑戰的能力。
目前,華為鴻蒙OS已經給了我們這一構想的驚“鴻”一瞥。
基于微內核的全場景分布式的鴻蒙OS,具備響應迅速、天生流暢的運行效率;其微內核設計可按需擴展,實現更廣泛的系統安全;在未來將實現跨終端無縫協同以及一次開發多終端部署;所帶來的收益不單是開發者層面,Android生態的應用遷移到鴻蒙OS,開發工作量非常小,而消費者也將因為鴻蒙OS在各領域的成功應用,享受各場景的智慧生活體驗。
但國產操作系統并不只有華為鴻蒙OS,阿里巴巴在很早以前已經研發成功YunOS(2017年起稱AliOS),該系統目前已經得到商用。
在生態建設方面,AliOS Things已經涵蓋了幾乎所有物聯網細分領域的頭部芯片和傳感器廠商的主流產品,并和主要的商業IDE廠商建立了合作關系。目前,AliOS已經擁有超過兩億的用戶。
從前,說起“操作系統”,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谷歌的Android系統和蘋果的IOS系統,現在,我們期待著5G點亮國產操作系統的高光時刻。
?物聯網平臺作為設備匯聚、終端管理、應用開發、數據分析等的承載,向上為應用開發、系統集成提供PaaS服務,向下對終端進行“管、控、營”。
它包括四種類型,一是開放式云平臺,提供終端、網關和云端等相關的軟件API,主要提供方有阿里、百度、騰訊和華為、金山。二是連接管理平臺,保障電信運營商物聯網終端的穩定,進行網絡資源用量管理、資費管理、號碼/IP地址資源管理等,主要提供方有中國移動、華為等。
三是應用使能平臺,為物聯網開發者提供應用開發工具、后臺技術支持服務、業務邏輯引擎等,主要提供方有中國移動等;四是垂直行業平臺,對特定行業的物聯網終端設備進行遠程監管、系統升級、生命周期管理,主要提供方有小米、京東等??梢钥吹?,我國企業對各平臺的部署已經基本到位。
03、集腋成裘,全面推進5G產業鏈的成熟
除了芯片商、操作系統創新者與物聯網平臺主要提供方,5G技術生態鏈的每一位都是5G終端商用背后默默無聞的功臣。每一點每一滴的突破,其實都是貫穿5G產業鏈的靈魂一筆。
我國華工科技、蘇州固礙等企業在物聯網傳感器取得突破,騰飛在即。在通信模組方面,國內第一梯隊公司有芯訊通、移遠通信、中興物聯、廣和通等。按出貨量算已經可以和國外龍頭相媲美。
而備受關注的通訊網絡的建設上,有來自華為、中興通訊、大唐移動以及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等企業的力量。伴隨著牌照的發放,三大運營商也開啟了網絡規模建設的步伐。
以中國移動為例,其宣布將在2019年建設超過5萬個5G基站,在超過50個城市提供5G商用服務,2020年將在所有地級以上城市提供5G商用服務。中國聯通在北京、廣州、深圳、雄安新區等七地實現連續5G覆蓋,在33個城市實現重點區域5G覆蓋,在N個行業里實現專業場景5G覆蓋。中國電信通過光纖固定網絡和5G網絡建設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雙千兆”城市試點。如何盡快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的 5G 發展之路,運營商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同時,5G 終端的推出與5G網絡建設齊頭并進。小米、華為、中興通訊、聯想、海爾、OPPO、VIVO等廠商都已經在路上。從智能手機到智能手表、手環、耳機、眼鏡、大屏……它們都在不遺余力地創造與創新。
獨行難,獨行苦,眾行快,眾行遠。5G的成功,實則是5G技術生態鏈的成功,當每一部分并駕齊驅、環環相扣,才能共同推動產業鏈成熟。我國目前已經有了揮筆的實力,未來如何構建5G產業生態和拓展商業應用將成為5G發展的關注焦點。
叁
風云變幻,終端市場新"革"局
除了對整個產業鏈、技術鏈的改變之外,5G的商用對于終端產業的另一個重要影響,大概還會是市場格局的改寫上。每一次技術更迭,終端產品的市場態勢都會經歷一次洗牌。無論是電視屏、電腦屏還是手機屏,都已經對這個游戲規則進行了充分的驗證。此次5G攜風帶雨而來,又會在終端市場卷起怎樣的風浪?
01、綢繆帷幄的"元老"
華為、小米、OPPO、VIVO、三星……一個個老少皆知的品牌,共同勾勒了終端商的輝煌歲月。
這一類本身就憑著終端硬件起家的傳統廠商,希望借助5G構筑護城河,并攜手行業伙伴開拓市場。
以內容為名,擴大終端生態,是傳統廠商面對5G的共同之舉。當內容已經成為終端產業布局的重要一環,以精品內容服務用戶,已經箭在弦上。但是“終端元老們”不擅長制作內容,現在“惡補”內容制作,并不現實,恐怕也為時已晚。
何以解憂,唯有“抱緊大腿”——攜手最強內容方,打通內容資源池,引入優質版權內容并高效分發。
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華為陸續與國內視頻網站的三大巨鰲(芒果TV、騰訊視頻、優酷視頻)圍繞著視頻內容、會員及聯合營銷、大數據推薦、應用推廣等板塊達成緊密深度合作,真正實現“一個帳號通全網、一個帳號通全端”的5G時代新視聽體驗,從而提升華為的產品競爭力。
事實上,終端方與內容方相互取長補短從來都不是什么新鮮事,但這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終端企業與互聯網企業面向萬物互聯時代的一次共同謀局求變,是做大5G時代視頻蛋糕的不出意外之舉。相信不久,華為也會找上愛奇藝合作。
除了與視頻內容方建立朋友圈,終端商也將友誼的大船駛向軟件開發商、游戲公司,與它們共同創造內容新體驗,探索5G+內容的更多可能性。
這其中最受萬眾矚目的是“5G+云+游戲”的組合:4G催生手游,5G繁榮云游戲。2019年6月,三星推出了Galaxy S10 5G,隨后又宣布與游戲流媒體服務商Hatch合作開發了自己的5G游戲應用。用戶在購買全新的Galaxy S10 5G的時候將會免費獲得1個月的Hatch高級會員訂閱,里面包含超過100款游戲,如《Hitman Go》《紀念碑谷》等知名作品。
而在此前,華為X Labs與網易雷火游戲事業部達成合作,成立5G云游戲聯合創新實驗室,目前已經實現了在華為云電腦上操作大型端游《逆水寒》。OPPO、VIVO也都在大型展會上演示了5G智能手機所能體驗的大型游戲,玩家無需高硬件配置就能享受《英雄聯盟》《刺客信條》等大型極致游戲的痛快。
網易大作《逆水寒》登錄華為云電腦
當然,內容體驗的進化反過來也會影響終端的發展。如任天堂、索尼等元老級的游戲主機廠商可能會被逼到尷尬的位置,但8K高清電視、VR/AR、3D顯示等新興設備,則極有可能會迎來爆發。
目前,我們已經目睹了諸多發展:為擁有更好的VR娛樂體驗,我們看到了從VR頭盔到VR眼鏡的變化;為迎接云游戲,Pad、機頂盒等甚至可能成為未來的游戲入口。總之,更加激烈的終端競爭,一觸即發。
02、摩拳擦掌的"雨后春筍"
這是一股可能重新定義終端、改變市場格局的力量,包括TWS耳機、VR/AR設備、智慧汽車背后的主要終端廠商。
與其說這股力量是新生的,不如說是早已誕生的。只是5G像一場大雨,滋養著這片沃土,給予了它們不可估量的成長潛力。這些廠商紛紛從沃土里探出了腦袋,滿懷期待地看著這個世界。
3G時代,個人的智能終端標配是PC,4G時代,標配變成了手機,VR/AR設備似乎可有可無。5G時代的標配,我們不敢妄斷,但可以肯定的是,原本限制于4G時代而發展得不好的、小眾的設備,可能在5G時代成為大眾設備,走向大規模應用。
業界猜測,5G手機作為體量最大的5G終端,是VR終端理想的計算和通信單元,這使得VR與手機的結合將成為5G時代的標配。不過,也有另一種猜測,即TWS耳機會是下一個交互中樞,AirPods的成功就證明了出色的TWS耳機將引爆市場。產業鏈調研顯示,2020年,TWS耳機有望導入健康監測功能,進一步帶動銷量增長。
如果說VR眼鏡、TWS耳機這樣的新型終端依然沒什么令人大驚小怪的,那么接下來的“神操作”可能會讓你瞠目結舌。
比如5G智慧路由器、5G智慧魚缸……近日,中國移動展示的一款還未投入市場的路由器引起關注。這個路由器除了解決網絡問題外,還自帶一個屏幕,供用戶觀看4K高清視頻。中國移動展示的一款智慧魚缸,內置5G傳感器,就可以隨時在手機上查看魚缸水溫、含氧量、微量元素、水質酸堿度等指標。
此外,當汽車會成為更重要的5G終端時,誰有實力涉足智能汽車業務,誰就能提升行業話語權。對此,三星是資深玩家。三星早在成立之初就涉足汽車業務,彼時的三星掌門人李健熙就預言并確信,“汽車在未來就是電子產品”。
三星如何迎接汽車的未來?首先是做好智能汽車的“芯”。2018年,三星推出全新的汽車芯片品牌Exynos Auto,專為車聯網設計,以滿足各類汽車需求,包括為輔助駕駛需求所設計的 Exynos Auto A、信息娛樂需求的 Auto V 和遠距離信號處理的 Auto T。
其次是搭建好“聰明”的平臺,三星發布與哈曼聯手開發的新平臺HARMAN Ignite,它被稱為“業界首個5G汽車解決方案”。這是一套基于云服務的集成式數字汽車生態系統,它能讓汽車廠商構建應用市場,滿足消費者各類需求。三星還升級了其AI助手Bixby,將其深度整合進HARMAN Ignite車聯網平臺。而在顯示領域,代表未來趨勢的OLED顯示屏也已經與部分汽車制造商合作,比如奧迪。
從TWS耳機、VR眼鏡到智能汽車、智能家電……我們為什么說這些摩拳擦掌的雨后春筍有能力改變終端市場格局?因為它們能深度改寫消費者生活,助力智能社會發展,通過影響需求,從而影響市場變化,比如BAT的發展壯大就能印證這一點。在終端企業身上,也同樣如此。
例如,行車時通過手機操縱家中電器,堵車時間不再無聊,輕松緩解“路怒癥”;通過在電視上控制電飯煲、洗衣機、掃地機器人,夫妻在家中只動嘴做家務,不動嘴吵架,提高婚姻滿意度,老人走在智能生活第一線,擺脫對子女的依賴。用無處不在的智能連接,給每個人帶來生活的改變。
03、雄心勃勃的"鲇魚"
5G終端市場面臨著攪局的“鲇魚”。
這些活蹦亂跳的跨界競爭者分為兩類,一是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二是以中國移動為代表的通信運營商。在“搶終端商的飯碗”這件事上,它們是有“心”的。
互聯網企業旗下的終端產品不斷進行著迭代與升級的同時,市場份額也在不斷擴大。當前國內的智能音箱呈現三足鼎立的局面,即兩家互聯網企業(阿里與百度)+一家終端商(小米)。
在競爭格局逐漸明朗時,互聯網企業做了兩件事:一是探索產品新形態。百度成為了國內發布帶屏音箱的第一家廠商;天貓精靈引入了帶視覺交互功能的AliGenie 2.0系統。二是為產品接入更多優質內容與場景。百度深耕細分場景,發布了基于出行場景的小度語音車載支架、基于家庭場景的小度電視伴侶(集智能音箱與電視盒子為一體);天貓精靈深耕細分人群,推出面向女性的QUEEN智能語音美妝鏡、面向兒童的智能音箱。
除以智能音箱為代表的產品所構成的威脅外,更令終端商憂心忡忡的是互聯網企業過人的云服務能力。
5G時代,云將成為“水電煤”一樣的基礎存在,云業務進入快速成長的黃金階段,終端商和互聯網企業都盯著這一盤蛋糕。
華為作為中國全棧公有云平臺領導者,華為云與全球伙伴在公有云領域開展合作,提供公有云、混合云、云+網+數字業務等創新解決方案。截至2018年年底,華為與211家世界500強企業、48家世界100強企業成為數字化轉型的合作伙伴,讓更多暢想從實驗室走向現實場景。但目前來看,華為云的市場份額并不如意。
與此同時,互聯網全力調動其多年積累的大數據、云計算能力,高調地進軍物聯網,重要的方向之一是向B端提供“云管端”整體解決方案。騰訊宣布“扎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在國內首發云原生5G SD-WAN產品;百度和阿里都大力推進“5G+AI+邊緣計算”的深度結合,能夠解決企業面臨的需求變化與復雜網絡問題。
5G時代,物聯網是一片藍海,但未來的巨頭究竟是互聯網企業,還是智能硬件廠商,還是迎風而起的解決方案服務商,目前還很難下定論。
中國移動《5G終端產品指引》
此外,通信運營商也大張旗鼓地闖進了終端商長期割據的領地。組建產業聯盟,搭建5G終端生態,是三大運營商的共同目標。
2019年6月,中國聯通和愛奇藝合作了終端創新應用聯合研發實驗室,推動5G+VR/AR終端應用創新和落地驗證,優化產業價值。2019年9月,中國電信發起成立5G終端研發聯盟,協同研發5G全網通全球標準,并預計在2020年上半年上市2000元以內5G手機。2019年11月,中國移動“5G終端先行者產業聯盟”發布了2020年終端產品規劃,包括手機、AR/VR、芯片、模組、CPE五大品類47款5G商用終端。
可見,運營商正積極嘗試布局著終端產品線,以增強行業話語權,進一步攪動著當前的終端市場格局。
5G對終端產業的改變可能是巨大而深遠的
如果說2019年的5G終端之戰,只是為了搶占5G紅利與市場先機的熱身。那么,在即將到來的2020年,“賭上2020年”是終端廠商的不宣之秘。2020年的戰爭將草木皆兵,風聲鶴唳,行業角色的一舉一動都緊張地牽扯著終端廠商的神經。
5G時代的終端廠商,大步流星者與步步為營者難以一一細數,絕代不絕代我們不知道,但風華與風雨都會是真的。5G中國時間已經到來,終端廠商與整個5G生態鏈的成員將融合成為一個交響樂團,共同奏響終端狂想曲。
相關文章
【透視】中國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史上最全解析
今天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呈現多樣化趨勢企業在日常運營過程中,通常先支付資金購入材料形成存貨,再將產品出售、回籠現金,由此構成一個經營循環。在這種模式中,營運資金以預付賬款、存貨、應收賬款的形式被占用,這給企業的資金周轉帶來一...
5G需求雖放緩,中國光模塊行業前進步伐不變
近日,多位光模塊產業鏈的人士直言,5G的需求不及預期。同時,LightCounting也在最新的報告中指出,5G部署放緩,尤其在中國市場,短期內不要對5G前傳需求的回歸抱有太大希望。同時,5G前傳領域,國內三大運營商紛紛推出創...
2020第七屆中國鄭州國際物流展覽會
時間:2020年4月1日—3日地點:鄭州國際會展中心同期舉辦:2020第五屆中國鄭州冷鏈物流展覽會主辦單位:河南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河南省制冷學會河南省國際貨運代理協會海名國際會展集團支持單位:河南省醫藥質量管理協會河南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