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早高峰如何管控介入 “智能大腦”系統有點忙
視頻即時監控 遇堵自動報警
提醒采取措施分流交通
上周五早8時許,記者來到市交巡警支隊,指揮中心里已是座無虛席,8塊屏幕上分出5個監控畫面,分別監控著城區主干道、重點節點以及四個進出城方向。指揮中心工作人員正在操作的,即是整合了多項功能的智能交通綜合運用平臺。
“這些畫面主要是道路交通視頻監控子系統,讓我們有一個直觀印象,比如哪條路是否擁堵,我們只需簡短的進行切換,幾秒之后,道路現狀就可體現在畫面上,根據這些,我們可判斷某些路段是否需采取分流管控,哪些地方可適當延長放行。”
該系統結合道路交通流量監測子系統等,可即時自動監控交通流量?!案鶕y算,系統會自動分析出一個警戒線,比如在一個路口會排多長的隊?這些排隊的車需要幾個紅綠燈才能通過?”當排隊車輛達到警戒線時,系統會自動報警,彈出監控畫面的窗口,以提醒值班人員采取措施。
數次調整緩解早高峰擁堵
系統發現問題 人工及時解決
上午8時37分,視頻畫面顯示,文昌中路海關崗由東向南左轉彎的車道出現一定程度積壓,排隊車輛已超過海關門口,直逼市府西崗路口。
工作人員發現后,迅速關注并研判,并調整路面誘導屏的顯示,以提醒車主;8時54分,制高點視頻監控子系統發現,五里廟格林豪泰附近十字路口處交通流量較大,車輛通行略顯混亂,工作人員及時將該路口的紅綠燈配時切換到高峰狀態下,適度延長了阻塞方向的通行時間。
以往,警方監控道路流量時,多采用數據分析,即平高峰車流量的比對,在兩者交替的時間段進行介入管控?!暗珨祿治鲇幸欢ǖ臏笮裕驗橹挥惺录l生之后,數據統計出來了我們才能發現問題,但這時往往問題已經消化掉了。”
對此,市交巡警部門自主研發出一系列的視頻系統,利用視頻即時快速的功能,力爭在第一時間介入路面上出現的任何狀況。
從上午8時到9時許,通過智能交通平臺中的多個子系統,警方數次介入調整,極大緩解了當日早高峰擁堵的情況。
代您提問
為何對“綠波帶”感受不深?
智能“綠波”對交通秩序要求高
在我市智能交通的開發建設中,最受市民關注的莫過于“綠波帶”的設立,那么這些功能是如何運作的呢?
“首先要糾正一個誤區,就是有不少市民對‘綠波帶’的理解就是當重大接待任務時,信號燈采取一路綠燈放行的措施?!本奖硎?,這兩者之間雖然有一些相似,但并不相同。
綠波帶就是在指定的交通線路上,當規定好路段的車速后,要求信號控制機根據路段距離,把該車流所經過的各路口綠燈起始時間,做相應的調整,這樣一來,以確保該車流到達每個路口時,正好遇到“綠燈”;而重大接待時采用的,是特勤任務子系統,而非完全是“綠波帶”。
目前,包括我市文昌路、揚子江路等主干道上均運用有“綠波帶”。但也有市民反映:“為何我開車時對‘綠波帶’的感受不深?”
警方介紹,首先“綠波帶”是有一定方向性的,例如文昌路上,由于文昌商圈是城區最嚴重的堵點之一,因此該路上的“綠波帶”采取的是“快出慢進”的方案,即駛出文昌商圈的車輛享受一定程度的“綠波”,而相對的,駛入車輛將遇到較多的紅燈。
其次,“綠波帶”對道路交通秩序的要求非常高,因為系統是在一個較為恒定的車速前提下,來進行配時的,例如揚子江路上,“綠波帶”的速度是車輛平均時速在40公里,這時候如果車輛因為道路突發狀況(例如行人橫穿馬路)等未達到或超過了這一車速,很可能“綠波帶”就會臨時中斷。
【相關鏈接】
智能交通有14項子系統
自2007年開始,市交巡警部門著手展開城區智能交通系統建設,目前四期工程的完工,也標志著智能交通綜合運用系統已具規模。
該系統有3大類14項子系統:一是基礎信息類,包括警用地理信息子系統、綜合信息管理子系統;二是整合數據類,包括道路交通流量檢測子系統(涉及179個路口和10個路段)、道路治安卡口子系統(涉及14個治安卡口)、道路交通視頻監控子系統(涉及405個球機監控點)、制高點視頻監控子系統、交通事件檢測子系統;三是綜合應用類,包括智能交通信號控制子系統(涉及179個路口)、道路交通誘導子系統(涉及16塊LED大屏)、警務人員定位子系統、警用車輛GPS定位子系統、路況監控子系統、指揮調度子系統、特勤任務子系統。
這些有著“復雜介紹”的系統,其實不僅在道路管控方面,對于出警、突發事件處置、警衛特勤等方面也發揮著巨大作用。例如在交通事故發生后,警務人員定位子系統就可在第一時間確定事故周邊民警所處的位置,就近調動人員前往現場處置。不過,智能系統并不是萬能的,本報在此呼吁市民遵守交通秩序,因為,“越秩序越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