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青島”建設駛入快車道
“智慧城市”已經成為國內許多城市的重要發展方向和目標,青島市也不甘落后,正以宜居幸福為目標,努力打造“智慧城市”。
青島市“十二五”期間的總體目標是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到“十二五”末期爭取信息化總體水平處于全國城市前列,打造北方數據中心。為此,“十二五”期間,青島市在8大領域設定了30項工程和76個項目重點實施信息化,對接“智慧城市”建設。
目前,青島市已將“智慧城市”建設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且已經開始著手“智慧城市”頂層設計,制定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
無線城市初步形成
青島市有著建設智慧城市的深厚基礎,作為首批十二個國家級試點城市之一,青島市三網已覆蓋全市,有線電視雙向傳輸已經實現。目前,青島全市基本實現全光網絡,并完成了無線網絡升級,無線城市初步形成。
青島“無線城市”建設自2010年開始啟動。2012年1月,青島市啟動“島城光網,智慧青島”建設,全面實施光纖寬帶網絡FTTH(光纖到戶)建設和改造,完成電纜網向光纜網的升級。
目前,青島市已建設3G移動通信基站7800多個,WLAN熱點達4200余處,開通AP接入設備6萬余個,分別圍繞無線警務、應急聯動、城市監控、城管、港區園區校區、智能交通等20余個項目開展了試點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遍布城市的無線寬帶網絡可以提供電子政務、公共安全、智能交通、搶險救災、醫療衛生、社區服務等寬帶網絡接入服務,市民可以隨時隨地享受網絡接入服務。
以信息產業為支撐
目前,信息產業已經成為青島市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且保持高速發展態勢。信息產品制造業完成主營業收入2556億元,并在2010年居全國計劃單列市第2位,并逐步成為中國北方重要的數據中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完成426億元,其中,軟件業務收入完成218億元,初步形成“東園西谷北城”的發展格局。
2010年,總投資5億元的中國聯通(600050,股吧)云計算基地落戶青島市,云計算基地建成后,吸引了大批專業的“云計算”服務商云集青島,實現青島市“云計算”服務產業聚集發展,使青島市成為中國北方重要的數據中心。
“云計算”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提高了青島市包括軟件業在內的信息服務業的整體水平,彌補了青島市工業經濟中的信息服務業“短板”。2012年,青島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完成426億元,其中,軟件業務收入完成218億元,初步形成了“東園西谷北城”的發展格局。
2012年以來,青島軟件園積極搭建IT服務外包 “云計算”技術支撐平臺,以青島軟件園的信譽吸引、承接外包業務,使青島市接包企業由過去松散的開發團隊和模式,轉變為外包所必須的“軟件工廠”模式,青島軟件園搭建起IT服務外包“云計算”技術支撐平臺。
青島軟件園IT服務外包“云計算”技術支撐平臺包括海外服務平臺、國內業務流程平臺和云計算硬件支持平臺,整合了現有的軟件開發平臺、動漫服務平臺、外包服務平臺、集成電路平臺等資源,降低了園區內小型外包企業的運營成本。
加快“智慧政務”建設
電子政務在青島市的智慧城市建設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智慧城市建設的一部分,同時也會有力地促進智慧城市建設。青島市從云計算平臺和電子政務大一統的模式著手,為智慧城市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以前,青島市電子政務各部門的數據難以完成互聯互通、資源共享以及業務協同的工作。現在,青島市電子政務集中統一的建設模式為實現青島網上一站式服務、一體化政府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2010年,云計算技術逐漸發展成熟,青島市電子政務信息化辦公室便開始加大力度研究云計算。2012年9月16日,青島市電子政務云計算災備一體化中心正式投入運行。這是青島市電子政務后臺的一個重大技術改造,利用云計算的技術為各類政務應用和服務提供了更為安全、可靠、高效的運行環境。
目前,云計算災備一體化平臺讓青島和萊西兩市實現了互聯互通,該平臺采用“兩地三中心”的模式實現:通過網絡虛擬化、服務器虛擬化和存儲虛擬化,構建了全國首例城際間直線距離達120公里的“雙活”容災云計算中心,實現對兩地數據中心的資源統一調度、應用自動漂移和系統異地災備。
打造智慧化社區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8月5日對外公布了2013年度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確定103個城市(區、縣、鎮)為2013年度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其中,青島市嶗山區、青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青島中德生態園和平度市明村鎮上榜,“智慧青島”建設駛入快車道。
嶗山區提出了以網絡基礎設施、城市信息安全為保障,以城市數據中心和信息共享平臺為基礎,重點建設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景區、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環保、智慧節慶和智慧社區八大板塊。嶗山區啟動的包括智慧社區在內的智慧城市建設,已開始在勞動用工、數字化城管等方面進行試點和推廣。
目前,嶗山區正在探索實現居民“衣、食、住、行、游、購、娛、健、學”等生活要素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互動化和協同化,并努力讓“五化”成為市民生活的主要方式。
據了解,嶗山區將投入1.2億元專項資金,在2016年前建成全區智慧城市公共服務平臺,包括30個智慧社區在內的八大板塊內容將搭起智慧城市的大框架,從而倒逼城市服務由粗放式向精細化、數字化轉型。
10月,嶗山區首個智慧社區將在魯信長春花園開始試點,這將是國內首個“足不出戶、暢享生活”的智慧化社區。無論是買菜、購物、訂餐還是家政等生活需求,居民只需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手持終端,登錄嶗山E生活平臺魯信長春花園的頁面,就能實現社區購物、社區管理以及享受到公共服務和政務服務。
在線服務是智慧社區的主要特點。魯信長春花園居民從10月起可以通過智能終端實現遠程醫療。目前,嶗山E生活平臺已與好大夫在線實現合作,2000余位醫療專家通過音視頻為居民提供醫療服務。此外,嶗山E生活平臺簽約了兩家大型家政公司,居民既可以在線挑選家政服務人員,也能實現視頻交流。
在嶗山E生活平臺設置的智慧政務板塊中,網上為民辦事包括養老、生育、住房、教育等十余項內容。
鏈接:“數字化”世園會
2014年世界園藝博覽會將在青島舉行,為此,青島市已經啟動了“世園會數字化園區規劃”。
青島高新區將網業分離、三網融合的全光纖網絡等數字園區技術應用到青島世園會數字園區建設中,并委托負責青島高新區數字化園區規劃建設的青島藍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協助世園會完成數字化園區的總體建設、信息系統集成和開園后信息系統的運行維護等服務,以此推動雙方在園區開發、建設和管理等方面不斷加強技術交流和成果共享。
青島世園會將規劃建設數字化園區,通過信息化技術,為各類客戶服務及園區管理提供先進的技術手段,建成一套完整的數字化宣傳、服務、營銷、管理、生態保護、決策系統,為演繹世園主題提供重要的信息化手段和基本保障。
青島世園會的“數字化”包含非常多的系統,包括基礎設施、通信、安防、智能交通、公共廣播、信息發布、智能導覽等。青島世園會將推出帶有電子芯片的RFID門票,還將推出基于手機的自助游覽系統,可以進行導航、植物百科、電子講解等,游客將享受到新穎的交互參觀模式。
相關文章
“智慧青島”總體規劃將公布 可網上看病上學等
近日,科技部和國家標準委聯合下發通知,經過前期地方推薦和專家評審,擬在青島等20個城市開展“智慧城市”技術和標準試點示范工作。10月 16日,記者從發現城市創新之旅·青島論壇上獲悉,青島智慧城市總體規劃已經過市政府常務會議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