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S定位分析
IMS在3GPPRelease 5版本中提出,是對IP多媒體業務進行控制的網絡核心層邏輯功能實體的總稱。3GPP R5主要定義IMS的核心結構,網元功能、接口和流程等內容:R6版本增加了部分IMS業務特性、IMS與其他網絡的互通規范和無線局域網(WLAN)接入特性等;R7版本加強了對固定、移動融合的標準化制訂,要求IMS支持數字用戶線(xDSL)、電纜調制解調器等固定接入方式。
軟交換技術從1998年就開始出現并且已經歷了實驗、商用等多個發展階段,目前已比較成熟。全球范圍早已有多家電信運營商開展了軟交換試驗,發展至今,軟交換技術已經具備了替代電路交換機的能力,并具備一定的寬帶多媒體業務能力。在軟交換技術已發展如此成熟的今天,IMS的出路在何方?又該如何發展和定位呢?首先需要對IMS和軟交換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和分析。
如果從采用的基礎技術上看,IMS和軟交換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基于IP分組網;都實現了控制與承載的分離;大部分的協議都是相似或者完全相同的;許多網關設備和終端設備甚至是可以通用的。
IMS和軟交換最大的區別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在軟交換控制與承載分離的基礎上,IMS更進一步的實現了呼叫控制層和業務控制層的分離;
?。?)IMS起源于移動通信網絡的應用,因此充分考慮了對移動性的支持,并增加了外置數據庫——歸屬用戶服務器(HSS),用于用戶鑒權和保護用戶業務觸發規則;
(3)IMS全部采用會話初始協議(SIP)作為呼叫控制和業務控制的信令,而在軟交換中,SIP只是可用于呼叫控制的多種協議的一種,更多的使用媒體網關協議(MGCP)和H.248協議。
總體來講,IMS和軟交換的區別主要是在網絡構架上。軟交換網絡體系基于主從控制的特點,使得其與具體的接入手段關系密切,而IMS體系由于終端與核心側采用基于IP承載的SIP協議,IP技術與承載媒體無關的特性使得IMS體系可以支持各類接入方式,從而使得IMS的應用范圍從最初始的移動網逐步擴大到固定領域。此外,由于IMS體系架構可以支持移動性管理并且具有一定的服務質量(QoS)保障機制,因此IMS技術相比于軟交換的優勢還體現在寬帶用戶的漫游管理和QoS保障方面。
相關文章
可靠的資產跟蹤:物聯網、電池壽命和定位精度的重要性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images/id-3857611/從使用全球定位系統(GPS)到精確定位大型航空資產,再到使用條形碼掃描儀更新商店庫存,跟蹤資產的能力已經徹底改變了企業的運營方式。以至于到2...
革新倉儲效率:RFID智能貨架與精準定位解決方案
"RFID智能倉儲解決方案:讓貨架'會說話',實現秒級識別、精準定位和實時監控,從入庫到出庫全流程優化,告別手工錄入與找貨難題,打造高效透明的倉儲新生態。"
東南大學研發物聯網定位系統 急送武漢投入方艙醫院使用
在當地方艙醫院部署后,可通過多種渠道實現對醫院內人員及物資的實時定位。被采訪人供圖中新網南京2月19日電(記者申冉通訊員吳涵玉)19日,記者從東南大學獲悉,該校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國家專用集成電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簡稱國...
UWB技術:精準定位,引領智能化變革
UWB技術憑高精度、低功耗等特點,廣泛應用于多行業,如智慧工廠、醫院管理、礦山安全和體育賽事。未來,UWB+AI+大數據將推動更精準智能的定位技術,助力產業數字化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