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保電"零事故" 智能電網將在后世博大范圍應用
電力保障是上海世博會的"生命線",上海電力系統以全力以赴的精神和綠色創新的智能技術,保障世博供電萬無一失。在上海世博184天的會期中,上海電網經受住了極端高溫、雷暴雨和臺風等惡劣天氣的考驗,實現了世博園區電力運行"零事故"。
上海市電力公司副總經理胥傳普說,長達半年的世博保電任務,是在智能電網高科技創新應用和電力職工傾情奉獻下才交出"零事故"的優異答卷。在后世博期間,積累的成功經驗和智能電網科技,將進一步推廣,為上海新一輪經濟發展提供可靠電力保障。
世博保電工作包括園區應急電源保障、園區電力設施搶修組織、園區重大活動電力保障,以及中國館等重要場館的電力保障等一系列的任務,而且范圍廣、時間長、要求高,艱巨和復雜程度前所未有,堪稱世界級難題。
尤其是世博會期間恰逢上海電網迎峰度夏,上海市電力公司在各方協同配合下,經受住了雙重壓力,在上海今夏35度以上高溫天累計30天的情況下,克服惡劣天氣和高溫大負荷帶來的不利因素,優化完善保障方案,強化電力安全防護。
在充分準備下,今年上海電網負荷屢創新高,全網最高負荷達到2621萬千瓦,世博園區最高負荷達到11.7萬千瓦,且全網均至少確保100萬千瓦旋轉備用容量。
184天的世博會期,為保障世博園區內外電網萬無一失,電力系統共出動44.31萬人次,勝利完成開幕式、開園式、中國館日、閉幕式等重要活動和整個世博供電保障工作。
在世博保電中,綠色科技打造的堅強智能電網發揮了關鍵性作用。今年7月8日,向家壩-上?!?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示范工程竣工投產,代表了當今世界高壓直流輸電技術的最高水平。把金沙江豐富水電安全、經濟、長距離輸送到上海,滿足我國特大型城市用電需求和世博會用電。同時,中國第一個國家海上風電示范項目--上海東海大橋1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全部34臺機組正式并網發電,并開始為世博會提供清潔能源。目前,上海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使用"綠電"的城市。
除了強大的綠色電力來源,智能電網技術也全面保障世博供電安全。上海市電力公司故障搶修管理系統,首次在世博園區周圍應用,通過該智能技術,用戶的任何一路供電線路出現故障,一分鐘內就能通過其他線路對其恢復供電。
全國第一套智能化的電力報修搶修管理系統,在上海世博園區及周邊地區已經得到成功應用。世博后將在全市范圍內逐步推廣,胥傳普介紹,"世博保電雖然圓滿結束,但一絲不茍的世博保電精神將傳承下去。為世博開發的[FS:PAGE]智能技術和世博保障中積累的珍貴經驗,將擴大推廣,包括智能電網的安全控制、搶修管理、環保節能等各項創新技術,都將為新一輪經濟大發展提供能源保障。"
相關文章
滬松江區抓緊建設智能電網產業化基地
積極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聚焦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抓緊建設智能電網、節能創能兩個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完善松江新城南部區域概念性規劃。研究制定松江融入大虹橋商務區規劃方案。
智能電網是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突破口
人為破壞型創新,代表性技術是碳捕獲技術和清潔煤技術,它們或多或少和現有的知識和技術存在一定斷裂,但并沒有觸及到現有碳氫能源技術的根本。陳志的研究還指出,政府應該繼續推進能源市場特別是價格機制改革,以價格機制誘發能源技術的創新。...
智能電網應用推動儲能市場迅速發展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Lux Research的預測,全球針對交通工具與智能電網應用的電池、超級電容(supercapacitors)以及燃料電池(fuel cells)市場,將由2010年的214億美元成長一倍,在2015年擴充至...
如何利用RFID實現智能電網的設計
1.引言智能電網(亦稱為電網的智能化)是建立在集成、高速雙向通信網絡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傳感和測量技術、設備技術、控制方法以及決策支持系統技術的應用,實現電網的可靠、安全、經濟、環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標。針對現在電網系統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