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引領IPv6標準進展
IPv6標準主要由IETF制定,其它ITU-T,BBF,3GPP等標準組織只提供網絡場景和需求等方面的輸入文稿,最終標準文稿需要提交到IETF。IETF從1994年開始研究IPv6 ,覆蓋命名、尋址、路由、演進機制、安全、管理等,已經發布近千篇RFC。IPv6基礎協議05年后已經定型,后續標準重點將向業務轉移,包括網絡安全、管理、部署業務對基礎網絡的優化。
IP領域成長最快的IETF標準新勢力
作為通信設備的主流供應商,華為從2001年開始積極關注和跟蹤IP(包括IPv6)標準的進展和研究。截至目前,華為在IETF發布了24篇RFC,覆蓋IPv6、路由、MPLS/GMPLS、P2P、安全等工作組。其中,2009年發布12篇RFC,RFC數量年度增長150%以上,是IP領域成長最快的IETF標準新勢力。此外,目前華為持有工作組文稿62篇(工作組文稿后續都會轉化為RFC,該數量反映對當前IETF的標準活動參與程度)。
在IETF IPv6標準方面的參與,華為覆蓋了網絡演進和部署、網絡翻譯技術、IPv6接入與安全,以及IPv6Miscellaneous技術等領域。
在網絡演進領域,華為聚焦網絡部署和Tunnel技術,目前已發布RFC4925、RFC5790和6篇草案。RFC 5790發布于2010年2月27日,是第一篇由中國廠商主導的組播領域標準,旨在解決當前IGMPv3和MLDv2協議過于復雜,實際開發和部署困難的問題,推動組播在IPv6環境中的快速部署。另外,草案Incremental CGN(draft-ietf-v6ops-incremental-cgn)定義了網絡演進初期如何為少量分散用戶提供IPv6接入,華為已率先在其路由器設備上實現了此功能特性。
在網絡翻譯技術方面,華為了提交2篇草案,聚焦于網絡翻譯技術架構的改進,包括翻譯技術的冗余備份和負載分擔,翻譯前綴的獲取方式等。此外,華為與中國電信合作,提出ISP混合架構,可幫助運營商提供一個綜合服務平臺,為ICP提供各種地址翻譯業務。
在IPv6接入和安全技術方面,華為已發布RFC 5121和8篇草案,集中在IPv6加密地址的生成和使用、第一跳安全技術、以及優化IPv6在特定業務或網絡中的應用。目前。在IPv6 Miscellaneous技術方面,華為已發布8篇關于移動IPv6、地址自動配置等的相關草案。
攜手中國移動,推動ITU-T的IPv6標準制定
ITU-T的IPv6標準制定,偏重于IPv6場景和需求的研究。在本研究期(2009年-2012年)ITU-T正在制定的5篇標準中,有3篇為華為主導。其中,華為攜手中國移動,共同完成了2個標準的起草,分別是Y.ipv6na和Y.ipv6migration。
Y.ipv6migration (Roadmap for IPv6 Migration from NGN Operators’ Perspectives) 聚焦于指導運營商如何逐步的從基于IPv4的NGN網絡向基于IPv6的NGN網絡演進。Y.ipv6na (Functional requirement for network access in IPv6-based NGN) 聚焦于網絡接入參數配置的標準制定,包括前綴、地址、DNS服務器以及其他服務器的配置等。
華為引領IPv6產業發展
目前,華為在IP領域投入了超過6000人的研究和開發團隊,從事IP相關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團隊超過10000人。同時,近年來華為在IPv6領域持續加大投入,相繼在美國、歐洲、印度,以及北京、深圳和上海的研究所成立專門的IPv6預研和開發團隊,參與IPv6技術研究和開發人員的人員超過2000人。長期的投入獲得了豐厚的回報,華為已成為近年來表現最為活躍的IPv6貢獻者,IPv6相關領域的專利申請數位居業界前列,已經超過130件。
在以IPv6為主導的下一代互聯網浪潮即將來臨的時候,華為已經站在時代的浪尖,引領中國下一代互聯網向IPv6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