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一日暴增近3000億港元,阿里邁向超級人工智能之路
阿里巴巴股價創下四年新高,單日漲超9%,市值達到約3.32萬億港元,一日增加近3000億港元。
引爆股價的,是阿里集團每年一度的云棲大會。在會上,阿里釋放多條重磅消息,尤其是在阿里集團CEO、阿里云智能集團董事長兼CEO吳泳銘的演講結束后,阿里的股價表現就出現了明顯的拉升。
在這個AI與云服務領域的盛會之上,吳泳銘分享道,實現通用人工智能AGI已是確定性事件,但這只是起點,終極目標是發展出能自我迭代、全面超越人類的超級人工智能ASI(Artificial Superintelligence)。
“阿里云將持續加大投入,迎接超級人工智能時代到來。”
事實上,自2023年明確“用戶為先、AI驅動”戰略以來,阿里便持續聚焦“電商、AI+云”兩大主業,堅定投入。今年年初,阿里再度喊出All in AI口號,在持續高強度投入之下,阿里已形成了包含AI算力、AI云平臺、AI模型、開源生態及AI應用的全棧技術能力。
“行業對AI基礎設施的需求遠超我們的預期。”吳泳銘透露,阿里正在推進3800億元的AI基礎設施建設,并計劃追加更大的投入。
阿里云將全力打造成為全棧人工智能服務商。為了迎接ASI時代的到來,對比2022年,2032年阿里云全球數據中心的能耗規模將提升10倍。這意味著阿里云算力投入將指數級提升。
不難看出,在通往ASI的道路上,阿里的戰略布局已然十分清晰。
朝著ASI邁進的明確路徑
云棲大會不僅是技術盛會,更是AI和云計算領域的風向標。它見證了中國科技潮水的每一波方向,也給出了理解行業未來發展的線索。
在本屆主題為“云智一體·碳硅共生”的云棲大會上,吳泳銘也首次系統闡述了通往ASI的三階段演進路線:
第一階段:“智能涌現”,AI通過學習海量人類知識具備泛化智能。
第二階段:“自主行動”,AI掌握工具使用和編程能力以“輔助人”,這是行業當前所處的階段。
第三階段:“自我迭代”,AI通過連接物理世界并實現自學習,最終實現“超越人”。
吳泳銘指出,實現第二階段的跨越主要在于Tool Use(工具使用) 和 Coding(編程)能力上的突破。AI 將作為強大的生產力工具,迅速滲透到制造、物流、金融、科研等所有行業。未來也許會有超過人類數量的 Agent 和機器人與人類一起工作,對真實世界產生巨大影響。
在通往ASI最后關卡的第三階段,AI不僅需要連接真實世界的全量原始數據,還需要具備Self-learning(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與真實世界的持續交互獲取反饋,并借助強化學習機制,AI 將能夠實現自我修正與智能升級,最終演化為超越人類智能的 ASI。
細化到具體操作上,阿里同樣給出了明確的戰略路徑。
據吳泳銘介紹,阿里云作為“全棧人工智能服務商”,將通過兩大核心路徑實施ASI戰略:第一,通義千問堅定開源開放路線,致力于打造“AI時代的Android”;其二,構建作為“下一代計算機”的超級AI云,為全球提供智能算力網絡。
從股價表現來看,資本市場對于阿里的這份AI暢想顯然是認可的。嗅覺敏銳的投資人則更早押注了這個互聯網巨頭,華爾街明星基金經理“木頭姐”凱西·伍德(Cathie Wood)就是其中一員。
據木頭姐管理的方舟投資每日交易報告,公司旗下兩只ETF——ARKF和ARKW于9月22日搶購了阿里巴巴的美國存托憑證(ADR),合計約1630萬美元。這是該公司自2021年以來首次重新建倉阿里巴巴,也是伍德近四年來首次持有該公司股票。
今年第二季度,全球知名對沖基金經理“大空頭”邁克爾·巴里(Michael Burry)旗下的Scion資產管理公司也賣出了阿里巴巴的看跌期權,并買入其看漲期權。今年7月,美國資管巨頭景順旗艦新興市場基金Invseco Developing Markets也加倉了阿里巴巴。
云業務帶來的正循環
圍繞大模型和AI云這兩個通向ASI之路的重要抓手,阿里也順勢在云棲大會上推出了十余款新品。
在大語言模型中,阿里通義旗艦模型Qwen3-Max全新亮相,性能超過GPT5、Claude Opus 4等,躋身全球前三。Qwen3-Max包括指令(Instruct)和推理(Thinking)兩大版本,其預覽版已在 Chatbot Arena 排行榜上位列第三,正式版性能可望再度實現突破。
通義大模型已成為全球第一開源模型,也是中國企業選擇最多的模型。截至目前,阿里通義開源300余個模型,覆蓋不同大小的“全尺寸”及LLM、編程、圖像、語音、視頻等“全模態”,全球下載量突破6億次,全球衍生模型17萬個,穩居全球第一。超100萬家客戶接入通義大模型,權威調研機構沙利文2025上半年報告顯示,在中國企業級大模型調用市場中,阿里通義占比第一。
在AI基礎設施上,阿里云圍繞AI進行了軟硬全棧的協同優化和系統創新,已初步形成以通義為核心的操作系統和以AI云為核心的下一代計算機。過去一年,阿里云AI算力增長超5倍,AI存力增長4倍多。
此次云棲大會的計算館中,也亮相了不少全面升級的阿里云AI基礎設施,展示了阿里云從底層芯片、超節點服務器、高性能網絡、分布式存儲、智算集群到人工智能平臺、模型訓練推理服務的全棧AI技術能力。另外,阿里云還首次展出單柜支持144個計算節點的高密度AI服務器和新一代高性能網絡架構HPN8.0。
另一方面,阿里對于AI基建的投入早已取得直觀的收入回報,邁向了高投入高增長的正循環。
據阿里集團財報顯示,2026財年第一季度(自然年2025年第二季度)集團AI+云業務表現強勁,阿里云收入增長繼續加速至26%,創三年新高。在AI相關收入連續8個季度三位數增長的帶動下,該季度AI收入占外部商業化收入的比例已超過20%。
在市場份額上,阿里云也表現出了足夠大的差異化優勢。
9月9日,國際調研機構英富曼(Omdia)發布了一篇《中國AI云市場,1H25》的報告。2025年上半年,中國AI云市場規模達223億元,阿里云以35.8%的市場份額絕對領先,超過2到4名的市場份額總和。報告還預測,中國AI云市場在接下來幾年還將迎來持續爆發式增長,銷售規模在2025年全年預計達518億元,到2030年有望達到1930億元規模。
“碳硅共生”的深度鏈接
從前沿技術到真實場景,AI早已通過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滲透到人類真實生活的細節之中。
在云棲大會的前沿應用館中,最能感受到這種變化。數百臺形態各異的機器人正在場館內無聲“呼吸”,它們不僅有能夠穩穩托起工具箱,轉身、抬臂的可靠,也有制作拉花咖啡的優雅,也能足夠呆萌可愛為人類提供陪伴的情緒價值。
“AI越強大,人類更強大。”
對于“未來AI越來越強,甚至超越人類智能能力的ASI誕生后,人類和AI將如何相處?”阿里也給出了答案——“我們對未來充滿樂觀,超級人工智能到來之后,人類和AI是一個嶄新的協同方式。”
與此同時,阿里云也在云棲大會上宣布,將和英偉達在Physical AI(物理人工智能)領域達成合作。為企業用戶提供數據預處理、仿真數據生成、模型訓練評估、機器人強化學習、仿真測試等全鏈路平臺服務,進一步縮短具身智能、輔助駕駛等應用的開發周期。
所謂Physical AI,是AI技術向物理世界延伸的分支領域,旨在通過融合多模態感知、空間關系理解和物理規則認知
,使AI能夠與現實世界進行交互。其典型應用包括人形機器人、高級別自動駕駛等需要與物理環境交互的系統。
據介紹,阿里云人工智能平臺 PAI將集成NVIDIA Isaac Sim、NVIDIA Isaac Lab、NVIDIA Cosmos和Physical AI 數據集在內的全套 Physical AI 軟件棧,結合阿里云大數據AI平臺能力,形成覆蓋數據預處理、仿真數據生成、模型訓練評估、機器人強化學習、仿真測試在內的全鏈路平臺支撐。
可以看出,此次合作并非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覆蓋AI與物理世界交互全鏈路的深度綁定。而對于擁有龐大業務的阿里而言,AI技術與物理世界的進一步交互,影響的絕不止阿里云一個團隊,或許也將為與人類生活更近的電商、本地生活等業務帶來更多變革。
從宏大的ASI藍圖,到繼續升級AI基礎設施,再到進一步探索AI技術如何深度鏈接物理世界,阿里巴巴在 2025 云棲大會上,展現了一條邏輯清晰、層層遞進且已經開始兌現的 AI 之路。
不過,正如吳泳銘所言,AI 發展的速度超過任何歷史時期,但現在也僅僅是 AGI 變革早期,生成式 AI 最大的想象力,絕不是在手機屏幕上做一兩個新的超級 App,而是接管數字世界,改變物理世界。
因此,“碳基共生”不應被視作一個遙遠的終點,它恰恰是正在我們眼前鋪開的、由技術驅動的現實進程。它的發生就體現在人類與AI協同決策的每一個瞬間,嵌入在智能系統優化現實世界的每一項操作中。
隨著ASI時代到來,作為中國云計算領域中唯一具有全棧AI能力的企業,阿里又將展現出什么樣的乘數效應,值得期待。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