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盒馬將全面關停會員店業務,折扣超市將成新風口
盒馬X會員店全國最后一家門店——上海森蘭店將于8月31日正式停業,標志著盒馬徹底退出會員店賽道。這一決策意味著曾被寄予“第二增長曲線”厚望的會員店模式,在經歷四年探索后最終折戟。盒馬的戰略轉向,折射出中國零售行業在消費習慣變遷與市場競爭加劇下的深層調整。
會員店業務全面收縮:從擴張到清零
盒馬X會員店自2020年10月首店落地上海以來,曾以“對標Costco”的姿態快速擴張。2021年進軍北京后,一年內新增4家門店,截至2023年10月全國門店達10家,覆蓋上海、北京、南京、蘇州等地。
然而,2024年3月盒馬CEO換帥后,戰略轉向“穩健發展”,逐步收縮非核心業務。今年7月31日,北京世界之花店、蘇州相城店、南京燕子磯店同步關閉;8月31日,上海森蘭店停業后,盒馬會員店將全數退出市場。
據盒馬相關人士透露,關店直接原因是“公司決定砍掉會員店業態”。知情人士稱,此次調整系主動業務優化,聚焦核心業態。
盒馬三大業態解析:盒馬鮮生、盒馬X會員店、盒馬NB
盒馬鮮生:新零售標桿,主打“鮮美生活”作為盒馬核心業態,盒馬鮮生以數據和技術驅動,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門店面積2500-5000平方米,涵蓋生鮮、日用品及餐飲服務,強調“30分鐘極速達”。消費者可通過APP下單,或到店體驗現場烹飪服務。其客群覆蓋大眾消費者,無需會員費,以高頻剛需品類為核心,構建“社區化一站式購物”體驗。
盒馬X會員店:對標國際巨頭,曾被視為“第二曲線”定位倉儲式會員店,需支付258元/年(黃金)或658元/年(鉆石)會員費,目標客群為中產及高端家庭。門店面積超1.5萬平方米,采用大包裝商品,線上線下結合提供“一小時達”服務。盒馬曾希望以此模式對標Costco和山姆,但商品差異化不足、供應鏈成熟度欠缺,導致會員體驗不及預期。例如,部分商品與盒馬鮮生“同款不同價”,引發消費者吐槽。
盒馬NB:社區硬折扣店,聚焦“高頻低價”作為盒馬最新戰略支點,盒馬NB(鄰里業務)主打“天天低價、件件爆款”,依托供應鏈優勢提供高性價比商品,覆蓋蔬菜、水果、肉禽蛋等日常品類。門店面積約600平方米,深入社區,與盒馬鮮生形成互補。截至2025年6月,全國門店突破300家,目標千店規模。其“輕資產、高密度”模式更符合中國消費者“小包裝、高頻次”的購物習慣。
會員店退出的因由:供應鏈、競爭與消費習慣的三重挑戰
供應鏈短板:商品差異化不足會員店核心競爭力在于獨家高性價比商品,但盒馬X會員店在選品、品控及成本控制上未達預期。例如,其自有品牌“盒馬MAX”部分商品與鮮生店供應商重合,導致會員感知價值不足。社交媒體上,消費者頻繁吐槽“會員店價格高于鮮生店”,暴露定價策略失衡。
市場競爭加劇:國際巨頭與本土玩家夾擊山姆會員店在中國加速擴張,截至2023年底門店達47家,兩年新增11家;Costco憑借成熟供應鏈占據70%市場份額。本土玩家如Fudi、高鑫零售M會員店亦加入戰局,盒馬在商品力與會員粘性上面臨激烈競爭。
消費習慣錯位:大包裝模式水土不服中國消費者更偏好小包裝、即時配送服務,而會員店的大包裝商品和次日達模式適應性較弱。例如,北京建國路店因租金高昂且與CBD上班族消費習慣不匹配,開業僅7個月即關閉。
行業趨勢:從“規模擴張”到“效率優先”
盒馬的退出并非孤例。2025年零售消費疲軟,永輝、萬達等品牌一周內關閉超50家門店,實體商業進入收縮期。與此同時,折扣超市成為新風口:
京東折扣超市:8月在江蘇宿遷、河北涿州五店同開,依托供應鏈優勢采取大店型(5000㎡)、多SKU模式,精選超5000款民生商品,價格低于市場常規售價。
美團快樂猴:首店將于8月底落地杭州,面積不低于500平方米,對標盒馬NB,計劃三年內開設1000家店,布局硬折扣社區小業態。
盒馬NB:加速跑馬圈地,截至2025年6月門店突破300家,未來將覆蓋江浙滬及更多社區,與美團、京東形成直接競爭。
河南市場:6家鮮生店運營,NB店尚未落地
目前,盒馬在河南鄭州共開設6家盒馬鮮生門店,均非會員店或NB店。業內人士指出,河南消費者更偏好靈活購物與即時配送服務,會員店的大包裝、高會員費模式在當地適應性較弱。盒馬方面表示,未來將深耕鮮生與盒馬NB組合,其中鮮生店加速復制成熟模式,NB店則聚焦社區,與鮮生形成互補。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