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崗繪就“物聯網+”百景圖
宏電全樓智能操控顯示屏。
深圳商報記者 馬小晗 文/圖
物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重要組成部分,正從概念走向產業中樞。作為全國物聯網企業的核心聚集城市,深圳加速建設“極速先鋒城市”。其中,坐落在龍崗的眾多行業龍頭企業以技術為核心,重構物聯生態。宏電先人一步,鍛造智慧水利水務的“末梢神經”;深耕“視訊+”技術的華平股份,激活可視化應用的 “智能中樞”;坐落在寶龍的今天國際架設起倉儲物流的“高速通道”……這些企業在不同維度將萬物互聯的脈沖注入城市生命體,共同在全球數字化浪潮中刻下灣區坐標。
技術底座:從無線通信到邊緣智能的攻堅戰
萬物互聯感知體系依賴無線通信與邊緣智能技術的堅實支撐。
扎根龍崗平湖28年的深圳市宏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其自有專利的E-Link和A-Link協議矩陣如同“數據翻譯官”,能高效解析管理來自超聲、雷達等18類異構傳感器的海量實時數據。宏電設備廣泛應用于市政監測點,實時監控積水內澇、河道水位等關鍵信息,為水務、應急部門提供精準決策依據。
華平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專注于視音頻通訊與圖像智能集成。其打造的“智慧物管平臺”能將園區運營動態可視化,光伏發電、充電樁訂單、安保車流等核心指標通過3D熱力圖直觀呈現。這背后是其自研AVCON協議,可實時匯聚分析園區內200多個物聯終端數據。
深圳市今天國際物流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寶龍,其工業互聯網平臺具備快速接入千種設備、打通數十種通訊協議的能力,成為支撐高效自動化倉儲管理的“神經中樞”,為寧德時代等超級工廠的穩定運轉提供了基石。
賦能千行:技術落地的生動實踐
扎實的技術底座驅動應用裂變,服務廣泛場景。
宏電股份常務副總裁郭澤辰介紹:“我們根據不同場景提供整套定制方案。”其觸角從水利水務延伸至豐巢快遞柜全國聯網方案、變電站巡檢機器人、農田灌溉系統等。宏電憑借20余年淬煉的物聯基座和數百項專利,證明了其鍛造可復用“數字基因片段”的能力。
當東部某市應急管理局指揮臺風應對時,華平股份的“視訊+”技術穿透暴雨,將無人機航拍、道路監控與管網數據熔鑄成精準三維態勢圖。其構建的“天空地井潛”立體化應急指揮體系,實現了高效通信與科學決策,在全國災害救援中屢建奇功。
在江蘇一汽解放錫柴生產基地,35臺AGV智能搬運機器人實現了8000多種零配件的智能倉儲配送。支撐這一場景的,正是深植于今天國際工業物聯網平臺的“數字神經網絡”。該企業以“一平臺、一模型、一套數據”架構,已為40余行業超千個項目注入萬物互聯基因,其技術負責人強調打造的是“可生長的生態平臺”。
未來坐標:萬物智聯的龍崗范式
物聯網被視為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立足前瞻布局,方能錨定未來坐標。
宏電股份常務副總裁郭澤辰指出,物聯網應用已深度滲透生產生活,尤其在工農業領域將極大提升效率。華平股份副董事長鞠保平表示將繼續提供領先視訊方案,為數字化注入催化劑。今天國際負責人則明確物聯網是倉儲物流智能化的必由之路。
廣東是全國物聯網第一大省,深圳匯聚了中國70%以上的物聯網產業鏈。作為工業大區,龍崗正培育萬物智聯新高地。《深圳市龍崗區創建人工智能全域全時應用示范區行動方案(2024-2025年)》明確鼓勵應用物聯網等技術,加速集聚創新資源。平湖宏電大廈產業空間將打造物聯網研發創新中心,助力企業搶占產業制高點,書寫萬物智聯的“龍崗范式”。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