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機器人:跨界“智”援,“蘇”寫未來
“快看!大棚里有新幫手了!”近日,昆山玉葉智慧農業產業園番茄掛滿枝頭,“玉小葉”機器狗邁著機械步穿梭其中。這只“會說話會種地”的萌寵,不僅讓傳統農田變成“智慧菜園”,更成為蘇州機器人跨界賦能各行業的鮮活注腳。從田間地頭到城市生活,從工業產線到服務場景,蘇州機器人正以“智”援姿態,書寫蘇州智慧化生活圖景。
“機器狗”走進田間地頭
走進昆山市玉葉智慧農業產業園,仿佛進入了一個充滿科技感的“智慧菜園”。巡檢機器狗“玉小葉”在一排排整齊的栽培壟間穿梭,當參觀者踏入大棚,它便熱情地化身“導游”,用清晰的語音介紹園區情況、講解農業知識,將科技感與生活氣息完美結合。
“玉小葉”的高清攝像頭如同敏銳的“眼睛”,能夠對大棚里3萬株番茄進行細致入微的CT 掃描,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的生長變化。環境采集傳感器則好似它靈敏的“嗅覺”,實時監測著溫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等數據。內置先進AI算法賦予它“思考”的能力,能夠根據作物生長模型,精準分析作物生長狀態并開出 “處方”。過去靠人力完成一次大棚巡檢需要耗費4小時,而如今,“玉小葉”僅需在大棚內跑上一圈,就能高效完成任務,巡檢效率大幅提升。
巡檢機器狗“玉小葉”。圖片來源/昆山農業農村
“玉小葉”是昆山市農業農村局與玉葉智慧農業產業園共同努力的結果。昆山市積極打造農業特色產業“機器人+”創新應用場景,將智慧農機與機器人技術相結合,推進特色智慧農機熟化落地。機器人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打破了大眾對傳統農業的認知,讓科技真正走進田間地頭,為農業生產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
“新管家”點亮居家時光
夾取面包片、放入蔬菜葉和炸雞排,蓋上面包頂,短短20秒時間就可做完一個漢堡。在蘇州市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生態大會上,蘇州優理奇公司的人形機器人“旺達”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它能精準識別物品種類,輕松又快速地完成漢堡制作。其三指夾爪能夠高質量完成抓取和放下動作,甚至可以夾起豆腐,展現出極高的操作精度。“‘旺達’采用輪式底盤設計,使其具備更靈活的移動能力。除制作漢堡外,還能承擔洗衣、疊衣、清潔地板、控制家電等家庭事務。”工作人員胡雄偉介紹道,“拿取飲料零食、切水果并裝盤、拿快遞等工作它也不在話下,極大程度地便利了家庭日常生活。”
人形機器人“旺達”正在制作漢堡。圖片來源/引力播新聞
“旺達”的出現,不僅僅是一款機器人產品的誕生,更是蘇州機器人產業在家庭服務領域的一次成功探索。未來,家庭場景將真正實現智能服務的生態進化,越來越多像“旺達”這樣的人形機器人將像掃拖地機器人、智能音箱機器人一樣加速走進家庭日常生活,讓更多超越現有現象的家庭服務場景成為可能。
“智械師”驅動生產增效
在各行業生產線中,機器人正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先進的技術推動著生產效率的變革。魔法原子研發的人形機器人“小麥”全身擁有42個自由度,雙臂搬運負重最高可達20公斤,全身負重高達40公斤,綜合續航最高達到5小時。相比傳統復合機器人,“小麥”憑借其擬人的特性,對復雜環境的適應度更高,能夠適應不同的工作任務和生產線布局。尤其適合3C、家電等需要頻繁切換產線的工廠工作。它的高自由度、類人操作等特性,幫助制造業提高了產線柔性,降低了工廠部署成本。機器人的應用,讓生產過程更加精準、高效,減少了人為因素的干擾,提高了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
人形機器人“小麥”。圖片來源/魔法原子MagicLab
思靈機器人研發的雙臂機器人同樣表現出色。在汽車制造、電子產品等領域,其機器人的雙臂可以同步進行不同的操作,例如手機零部件裝配、車身油漆打磨、車燈等小部件組裝,精度可以達到0.05毫米級別。這種高精度的操作,成為高端制造業的硬核支撐,也讓“蘇州制造”在產業鏈中更具競爭底氣。
如今,蘇州機器人正以跨界“智”援姿態深度滲透各領域——游樂園內冰淇淋機器人前排起購買長隊;人形機器人“伯虎”當起解碼江南文化的蘇州導游;銷售員機器人幫顧客拿取商品、實現“無人值守”零售。隨著應用場景的持續拓展,蘇州機器人產業正以“科技支援企業、智能貼近生活”的路徑,將技術紅利轉化智能服務,以可觸可感的方式融入生活。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