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深圳貨代暴雷跑路!員工全部解散
又一個深圳貨代暴雷了!
這次的公司名叫“跨境好運”,通過搭建線上交易市場,讓中小賣家可一鍵獲取多家物流商報價,再由系統智能匹配運力資源。也就是說,跨境好運已經不單單是一個貨代公司,而是一個升級版本的貨代對接平臺。
在爆雷前,跨境好運已經吸引了超過1000家服務商入駐,累計服務近3.6萬中小跨境電商賣家。
2021年,跨境好運還曾獲得數億元A輪融資,由全球知名投資機構淡馬錫投資旗下Pavilion基金與老股東聯合投資。
然而,就是這樣一家曾在業內被譽為“跨境物流界滴滴”的知名企業,目前被曝已破產倒閉,官網停運、員工解散,留下數萬賣家和貨代企業面對爛攤子。
官網停運,員工解散
事情要從一封《致全員解除勞動合同通知》說起。
一位自稱是跨境好運前員工的網友,在社交媒體爆料,5月28日晚上6點左右,這家曾被資本熱捧的公司,以經營不善為由宣布解散。
而這份解約通知發布的時間,距離正常下班時間僅剩半小時。可以說是讓員工們措手不及。
流傳的跨境好運全員信內容中,直白且明確地寫著:“現公司經營困難已經無法繼續雙方的勞動關系。現迫不得已同各位自2025年5月28日解除勞動關系。”
有跨境媒體向跨境好運的員工了解情況,目前已證實跨境好運倒閉的消息。該員工表示,目前平臺已經停止運營,且員工已于5月28日被公司解散。
派代跨境打開跨境好運的官網看到,官網頁面并未關閉,仍能正常打開,但據相關員工透露,平臺已停止運營,用戶無法進行登陸操作。
跨境好運官網截圖
而在暴雷前,跨境好運始終維持著光鮮形象——不僅在2021年獲得數億元A輪融資,還曾頻繁亮相跨境電商行業展會、做線下活動。
然而,在看似光鮮亮麗的表象之下,危機的種子早已悄然埋下。從工商信息中,我們能清晰地看到其暗藏的財務隱患。
自2022年起,都好運(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累計9次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涉案金額超過117萬元。與此同時,公司法人代表在短短三年內頻繁更換4次,如此異常的變動,很可能是公司內部管理混亂、經營不穩定的危險信號。
暴雷沖擊,賣家陷入兩難
在全員信中,跨境好運表示已為員工繳納5月份的社保公積金,會在正常發薪日發放5月份工資。
同時提出協商解約方案:如果員工同意與跨境好運協商解除勞動關系,可拿到1個月的工資補償,會在七個工作日內將補償及工資等發放到員工的銀行卡。
然而,這一補償方案并未獲得全體員工認可。有媒體報道稱,一些有異議的員工正打算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但自5月28日發布全員解散的通知之后,跨境好運的老板和高管如今已經全部失聯了。
但使用跨境好運的賣家們,生意上要更艱難。跨境好運暴雷留下的爛攤子,不僅僅是錢款,還關乎著貨物,以及接下來的運營和銷售。
隨著平臺系統停運,上游物流商以未結運費為由要求“贖貨”,提出支付數倍運費加高額攔截費的苛刻條件。
目前已有幾家物流服務商向賣家發出了通知,表示由于跨境好運/都好運公司欠款未付,直接跑路行為,為了減少損失,已將所有在途貨物扣住。并要求賣家:“為避免產生更大損失,請盡快聯系我司,對應單號付款后放行貨物。”
一位跨境電商行業人士告訴派代跨境,“跨境好運的上游不同,贖貨方案就不同,舉個例子, 跨境好運如果欠了一個貨代30元,但是貨代手里只有10元運費的貨,就會按照3倍要求賣家贖,有的倒霉蛋要賠4倍,其實就是把跨境好運的債務變相給了賣家。”
一位自稱是跨境好運前員工的網友公開表示,跨境好運未支付給合作服務商的貨款金額高達1千多萬。
目前來看,大部分使用跨境好運的賣家都面臨著“錢貨兩空”的局面。
想拿到貨物的賣家,必須被迫支付“運費+扣貨費+關稅”的組合費用,有賣家坦言:“贖貨費比原運費還貴,但不贖貨損失更大。”
派代跨境了解到,一些低貨值商品的賣家,贖貨成本遠超貨值,已經打算棄貨,“那邊要的物流費比3倍還高,還要我付攔截費,加上原先付的運費,我還不如不要貨了,他想要就拿走吧。”
“我還有貨在路上,銷售通知我讓我重新付運費,還要加20元/Kg的贖回費,已經超過我的貨值了,不值當啊。”售賣紙巾盒的賣家告訴派代跨境,“這簡直就是趁火打劫!這批貨我只能說是不要了。”
上游物流商因自身利益受損,向賣家提出近乎苛刻的 “贖貨” 要求,賣家們要么無奈接受不合理的費用條件,要么只能忍痛選擇棄貨,無論哪種選擇,都將給賣家帶來巨大損失。
在義烏小商品市場,眾多深受其害的賣家自發組建維權群,群內氣氛凝重。經初步統計,賣家們涉及的未結款項金額差異巨大,少則數萬元,多則高達百萬。
更令賣家憤怒的是,跨境好運平臺至今未發布任何官方聲明,官網雖能訪問但無法登錄,賣家群也無人維護。
敲響警鐘,賣家如何規避風險
跨境好運不是第一家暴雷的貨代,也不可能是最后一家。
在這之前,行業內的暴雷事件已敲響多次警鐘。某東莞物流因客戶拖欠貨款導致資金鏈斷裂,宣布全員解散并停業,還有深圳某拉美供應鏈背負巨額債務,無奈宣布停業。
上個月,擁有34年行業資歷,堪稱跨境物流 “老大哥” 的某洋國際物流集團,也未能在當下的行業寒冬中幸免,因資金鏈斷裂在5月1日正式宣布停業。
這些暴雷事件絕非孤立,背后映射出貨代行業在當下所面臨的嚴峻挑戰。全球經濟增長乏力,消費市場持續低迷,直接導致貨物運輸需求銳減。為爭奪有限市場份額,貨代企業間的價格戰愈演愈烈,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
中小貨代企業在資金實力、資源獲取、抗風險能力等方面本就先天不足,面對市場動蕩,更顯脆弱,稍有不慎便會陷入資金鏈斷裂的危機。
作為賣家,要如何選擇優質的合作伙伴,避免暴雷殃及呢?派代跨境建議大家做好以下三點:
其一,仔細審查物流企業的征信情況。
賣家們可充分借助企查查、天眼查等專業工具,對目標合作企業進行全面、深入的背景調查。重點關注企業近三年的司法糾紛記錄,一旦發現企業存在失信記錄,務必保持高度警惕,謹慎選擇合作。還可以關注“法人變更頻率”,如果高管頻繁變動,可能暗示內部動蕩。
其二,嚴格審查合同條款。
在與合作方簽署合同前,務必建立專業的法務審核流程。對于格式合同中的免責條款、爭議解決方式、費用結算等核心條款,要進行重點標注與細致審查。對于不合理、不公平的合約條款,要堅決拒絕接受。若條件允許,可聘請專業律師對合同進行修訂,確保合同條款公平公正,充分保障自身合法權益。
其三,雞蛋別放在一個籃子里,運力渠道要分散。
不要過度依賴單一的物流渠道或平臺,而應采用多元化組合模式。對于關鍵貨量,通過多重渠道分散發貨,降低因某一渠道出現問題而導致的全盤皆輸的風險。比如,一部分貨物通過數字化平臺尋找性價比高的物流商,另一部分重要貨物則與信譽良好的傳統貨代直接簽訂合同,這樣即使其中一個渠道出現意外,也能保證業務的基本運轉。
2025年上半年,貨代跑路、資金鏈斷裂等亂象已成常態,賣家們還是要擦亮眼睛,避免“受傷”。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