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值有望超20億!全球首個教育機器人產業基地在上海正式封頂
1月15日上午,全球首個教育機器人產業基地——鯨魚機器人產業基地在上海市閔行區馬橋鎮迎來封頂時刻。
作為閔行區重大項目,該產業基地集產、學、研一體,是全球首個教育機器人全場景體驗基地。致力于開展教育機器人技術研發與量產、教育機器人標準化測試與認證、青少年人工智能競賽與活動等業務。產業基地占地面積超40畝,總建筑面積達35000平方米,包括10000平方米的機器人科研大樓、6000平方米的教育機器人競賽基地、5000平方米的青少年科技研學基地、14000平方米的數字化生產基地。
基地建成后,將為全球15億青少年提供教育機器人產品,年產值有望超20億元。
據了解,鯨魚機器人成立于2018年,專注青少年人工智能與教育機器人,是該領域的獨角獸企業。
經過多年發展,鯨魚機器人現已迅速成長為教育機器人領域的全球領軍企業,實現包括芯片、傳感器、電機在內的所有硬件100%國產化,具備產品設計、研發、制造等全產業鏈技術與能力,每年向全球22個國家與地區出口50萬套產品。
2023年4月,鯨魚機器人產業基地正式開工,1月15日正式封頂,預計今年第四季度將正式啟用。
吹不動的C端市場
教育機器人的發展歷程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當時一些發達國家的實驗室開始研究如何將機器人技術應用于教育領域。
20世紀90年代末,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教育機器人開始受到更多關注。進入21世紀,隨著硬件設備和軟件技術的不斷提升,教育機器人逐漸開始進入市場并在教育行業中得到應用。
如今,教育機器人也是提升學生能力和素養的重要路徑之一。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預計,2026年,中國教育智能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69億元,2021年至2026年復合年增長率24.6%。
目前,教育機器人市場尚未形成穩定的競爭格局。許多科技巨頭和初創企業紛紛涉足這一領域,推出各自的教育機器人產品。
然而,教育機器人市場是一個相對細分且垂直的市場,對于大型企業來說并不具備吸引力,對小型企業更是難以應對相關挑戰。
就在去年12月,大疆“STEAM教育”官網發布公告,正式停止售賣部分教育產品。
對于停售原因,大疆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根據公司業務資源投入和配置優化的綜合評估,大疆決定暫停青少年賽事,未來將更多優勢資源繼續聚焦在大學生高校機器人賽事,致力于為青年工程師提供成長土壤,挖掘及培養有潛質的青年理工人才梯隊,并持續向社會輸出。”
從營收結構來看,大疆教育業務一直處于邊緣地位,占比為不到2%,教育業務無法為企業貢獻顯著的業績增長,也確實很難為愛發電。
目前,教育機器人在C端市場的滲透率非常低。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技術難題。雖然人工智能技術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在教育機器人領域仍存在諸多技術難題,如自然語言處理情感識別等。這些技術的突破將直接影響到教育機器人的性能和用戶體驗。
其次,價格昂貴。雖然教育機器人的制造成本在不斷降低,但其售價仍相對較高。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育機器人的普及速度。如何降低成本、提供性價比更高的產品是行業面臨的挑戰。
再有,生態寡淡。目前,教育機器人在教學上的價值尚未被家長普遍認可,仍有不少教師和家長對教育機器人持懷疑態度,他們擔心機器人會取代教師的工作,對傳統教育方式產生沖擊。因此,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人們對教育機器人的認知和接受度是行業發展的關鍵。
市面上的教育機器人產品更是缺乏規范性,品牌繁雜,且自成體系、互不兼容、開放度低。隨著教育機器人應用的普及,數據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如何保障學生個人信息的安全,防止數據泄露和濫用,也是教育機器人企業需解決的問題。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