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AGV龍頭,第一大客戶比亞迪,機科股份北交所上市大漲256.25%
11月30日,機科發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機科股份,證券代碼:835579.BJ)在北交所上市,發行價格8元/股 ,該股開盤報25.00元,發行市盈率為24.77倍,上市首日,該公司一度漲256.25%,最高至28.50元,截至11月30日收盤報20.70元,漲幅158.75%,公司總市值25.83億元。
成立于2004年的機科股份,是一家以智能輸送技術及其高端配套裝備為核心的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主要以移動機器人(包括AGV/AMR/RVG等)和氣力輸送裝備為核心,面向智能制造、智能環保和智慧醫療領域,為客戶提供智能輸送系統以及配套的智能裝備和服務,這三部分業務營收占比分別約為73%、23%、4%,使得機科股份成為北交所正宗的機器人第一股。
機科股份于2016年在新三板掛牌,2022年12月15日機科股份北交所提交注冊,本次公開發行,機科股份募集資金主要投向智能輸送裝備生產研發基地、智能移動機器人異構協同系統研發中心、面向精密零部件的智能檢測裝配技術及裝備研發中心項目,未來將專注中高端智能輸送裝備,助力制造企業智能化轉型。
▍穩定基本面,大客戶優勢明顯
從股東架構來看,機科股份的控股股東中國機械總院((中央直屬科技型企業集團)占股份總額60.96%,因此實控人其實是國務院國資委。同時,此次參與公司戰投的機構僅有2家,中信建投的北交所主題基金(認購比例2%)和國家級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認購比例18%),戰投背景實力雄厚,股東持股非常穩定,戰投出現國家級基金在北交所這也是第一次。
從產品來看,移動機器人屬于工業機器人的一種,是智能工廠建設的重要一環。移動機器人可完成搬運、分揀、裝配等作業任務,主要應用于工業生產物流及商業流通配送兩大場景內,國內外技術和需求基本處于同步,這一特性使得移動機器人業務具有非常不錯的想象空間。
2022年,國內市場移動機器人市場規模為96.73億元,同比增長23.83%,目前移動機器人尚處發展前中期,有機構預測我國移動機器人市場在2027年將超過460億元,未來5年行業年均復合增速達36.1%,市場開拓潛力廣闊。而機科股份在中國叉車AGV企業競爭力排名中名列全國第一,市場成長性較為可觀。
目前,中國移動機器人市場的國產化率達80%以上,屬于為數不多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機器人領域,且在旺盛的下游需求下增長較快。2022年,汽車、新能源、3C電子、醫藥幾大領域AGV銷量分別達到1.3萬臺、1.8萬臺、1萬臺、0.3萬臺,2023上半年國內移動機器人繼續增長26%,出貨量近4.8萬臺,分行業看,光伏行業上半年AGV訂單增長超100%,汽車行業需求也正在快速恢復。
在旺盛的市場需求下,機科股份不斷提高定制化系統設計能力,獲得了豐富的項目經驗。由于機科股份自成立至今專注于智能高端裝備的研發、設計和制造,其在裝備制造業,特別是在機械行業,行業垂直度和技術垂直度較高,因此具有很強的行業影響力和技術優勢,可以說屬于移動機器人行業備受認可的龍頭企業。
從客戶來看,眾多高端頭部客戶都已經是機科股份的客戶,行業護城河相對較高。例如其產品已經廣泛服務于中國一汽、比亞迪、首鋼集團、中國煙草等大型客戶和市政及醫院等國民經濟的核心領域,行業影響力非常強。
在2023年上半年,機科股份的第一大客戶顯示為比亞迪,銷售占比達30.95%,比亞迪主要向機科股份采購智能輸送產品,合作關系穩定。另外,機科股份產品下游覆蓋面也較廣闊,除汽車制造外,還包括金屬冶煉、軌道交通、工程機械、生物醫藥、石油化工、印鈔造幣、輕工食品、環境保護及醫療衛生等多個關乎國計民生的領域,行業壁壘高,應用市場空間大,且機科股份每年能保持20 家左右新客戶的簽約數。
從業績表現來看,一方面得益于其智能制造領域產品在汽車制造行業的訂單增加,一方面受益于其新產品力輸送系列裝備放量,2020-2022年,機科股份深耕智能制造,營收較快增長,盈利能力穩步提升,營收CAGR達20.14%,歸母凈利潤CAGR達12.59%。2023H1機科股份實現營收1.58億元,同比增長1.84%,2019年至2023H1公司毛利率維持在25%左右,綜合毛利率非常穩定。
就企業稀缺性而言,機科股份可對標海外龍頭AUTOSTORE,直接競爭對手只有新松、井松智能、昆船智能、海康機器人、極智嘉等少數企業,其中A股上市可比公司PETTM中值47.1X,機科股份發行市盈率為24.77倍,因此估值差較高,估值優勢非常明顯。隨著機科股份未來高技術投入驅動業務布局不斷完善,對下游多領域的配套能力及經驗的不斷積累,預計其2023年業績依然能夠維持正增長。
▍人才優勢堆高品牌護城河
由于面向行業較廣泛,不同場景制造過程中的輸送、加工與裝配、檢測、包裝及信息系統等環節往往需求不同,對于主要產品使用的技術與生產工藝就有著不同的需求,這導致研發設計所涉及的專業面廣、技術要求高、工作量較大。
機科股份的做法是憑借自身優勢資源廣聚人才,并以人才作為核心驅動力,通過以行業需求為牽引,持續進行了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同時,根據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裝備和整體解決方案,從而才能在國家級的技術創新工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研發基因鑄就發展基石,由于機科股份是原中國機械總院直屬的4個從事實體裝備研發的研究所組成,一開始就擁有智能移動機器人、機器視覺、檢測技術和電機性能檢測實驗室,研發實力雄厚,同時還匯聚了專業領域的領軍人才。目前機科股份擁有中央企業勞動模范2人,全國巾幗建功標兵1人,政府特貼專家12人,中國機械總院杰出專家8人,中國機械總院集團“百人計劃”優秀青年人才8人,正高級工程師23人,高級工程師36人,博士4人,碩士83人,含科量在業內居于領先。
借助頂尖人才,機科股份很容易擁有了頂尖的研發技術能力,并長期參與了我國智能輸送裝備及其配套智能裝備的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培育工作,承擔和參與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國家重大科技專項(04專項)等科技攻關項目30余項,先后緊跟技術潮流,自主開發自導引移動機器人(AGV)、自主移動機器人(AMR)、有軌制導車輛(RGV)、電動車輛系統(EVS)、氣力輸送及智能裝備云管理平臺等核心輸送裝備,產品技術穩定性受下游中高端群體的特別青睞,并擁有發明專利43項、實用新型專利80項、外觀專利10項、軟件著作權131項,智能輸送產品優勢凸顯。
開發出好產品,也要有落地能力,機科股份同樣踐行了抬頭望天低頭拉車的理念。就技術而言,部分類似軌道交通、石油化工、印鈔造幣等行業客觀存在多重壁壘,正向工藝過程智能化轉型,智能制造行業進入門檻較高。這也決定了客戶需求差異化很大,制造工藝復雜,主要采取“以銷定產”的非標生產模式,具有定制化生產的特點。項目規模大,建設周期較長,回款時間長,而且需要深入理解客戶的行業特征、經營模式、產品屬性、技術特點和工藝流程,才能設計制造出符合客戶嚴格技術要求的智能輸送裝備及高端配套設備,否則將影響下游客戶的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這能夠勸退80%的進入者。
因此,這些特殊行業的進入者不僅具備機械開發設計、智能自動化控制、網絡技術和高端設備加工、裝備和調試等一系列技術儲備,同時,還有著經過系統性的培訓和長時間的從業經驗,以熟悉所從事行業的制造工藝和流程的行業高端人才。此外,因行業中產品多數為定制化非標產品,進入者還需要有充裕的運營資金以保證采購和生產的正常進行,可以說壁壘較為顯著。
▍打造落地實踐閉環
機科股份通過對細分領域的技術細節、工藝流程特點和柔性程度的深入理解,以定制化的能力和整體解決方案的集成能力,準確把握和挖掘了客戶的深層次需求,在智能制造系統集成方面持續積累了豐富的項目成功經驗,以AGV為核心的智能輸送整體解決方案不僅滿足了客戶定制化和智能化的升級需求,還實踐證明了能有效提升下游工廠生產效率,逐步被終端客戶所青睞,從而取得了極大的市場成功,行業集中度逐年提升,并將人才優勢轉化為了品牌優勢。
例如機科股份參與的“異構物流機器人關鍵核心技術研究及其在中醫藥智能工廠的集成應用”項目就曾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從項目上來看,機科股份通過研究異構物流機器人關鍵技術和中醫藥產業特點,重點針對中醫藥智能工廠對物流機器人關鍵技術及裝備的迫切需求,攻克了小批量多品種生產環境中的異構機器人動態自學習抓取、高安全性的機器人一體化柔順關節、AGV 移動機器人環境建模與路徑規劃、中醫藥自動化物流生產線集成工藝與示范應用等關鍵技術難題。
在項目中,機科股份提出了基于激光導航與磁點導航復合的機器人全局路徑規劃方法,研制了面向中醫藥車間復雜環境的物流機器人高效地圖繪制系統,提高了物流機器人的重復定位精度和移動速度,物流機器人重復定位精度達±5mm,最大直線運行速度達 2 米/秒。同時攻克了 AGV作業自動調度系統與MES系統的互聯互通與互集成技術,研制了面向中醫藥智能工廠的藥品生產、分揀、儲運全流程的物流配送系統,實現了 AGV 物流機器人與物流生產線、智能倉儲的出入庫設備、提升機等異構設備的無縫集成。
目前,相關成果已實現在醫藥行業的推廣應用,取得了重要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有力推動了我國制造業與中醫藥產業領域的轉型升級發展,還助力北京同仁堂等中醫藥企業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實現了從產品到項目再到落地的閉環。
▍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近年來,“十四五”規劃指出2025年實現70%規模以上制造企業實現數字化、網絡化,中央和地方政府為此推出了多項促進智能制造行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從多方面推進智能裝備行業的發展,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智能轉型時代,自動化生產帶動產業騰飛需求下,為行業提供了更大的市場空間和難得的發展機遇。
政策與外部因素雙重刺激,使得智能制造成為企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必選項。這拉動了對移動機器人的需求,推動了智能制造產業鏈發展,為了踐行智能制造,就需要使得產品能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貫穿于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的各個環節,機科股份就做到了這一點,通過不斷創新的新技術賦能智能制造。使得產品實現了柔性化、智能化、高度集成化,幫助多家企業降低了資源能源消耗和運營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
當前,智能制造、機器人的發展空間廣闊,根據國際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 andMarkets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智能制造市場規模為887億美元,預計到2027年將達到2282億美元,預計2022年至2027年將以18.5%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根據IFR預測,2022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達到513億美元,2017至2022年的年均增長率達到14%;其中,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195億美元。隨著機器人市場逐漸回暖,預計到2023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將突破477億美元,此外,2022年中國全年實現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21.04%,中國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未來仍有成長空間。
在機器人和智能制造行業,當前核心技術、專業人才、對下游行業關鍵工藝理解深度等已經成為決定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在日趨激烈的行業競爭環境中,品牌知名度也直接影響企業的盈利水平,機科股份作為行業龍頭,無疑有望分得更大的市場蛋糕。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