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企業618前掀內卷風暴,產糧區價格戰繼續深入
快遞企業在618大戰前,掀起新一輪的內卷風暴。
作為618的主戰場,首先是京東物流宣布連續16年上門服務,超300城可實現最快分鐘達;緊接著菜鳥聯合申通推出倉配次日達,從支付到簽收30小時內完成;隨后順豐跟進表示擴大“次晨達”覆蓋范圍,并試點超時主動退費。
伴隨快遞內卷升級的背后,是上游電商平臺新一輪的價格戰。618大戰前一月,京東、阿里等頭部電商不約而同“換帥”:任京東集團CEO剛滿一年的徐雷,退居幕后,京東女將許冉接替他的位置;阿里巴巴更是“一拆六”,戴珊掌舵天貓淘寶;拼多多增加聯席ceo趙佳臻,執掌此次618大促。
《快遞觀察家》發現,伴隨著裁員風波與價格戰,不論是快遞企業,還是電商平臺,今年618或許是一個轉折點與分水嶺。
“低價”成為今年618的關鍵詞,甚至抖音、唯品會都參與了進來。關于這場價格戰的導火索,可以追溯到今年拼多多與京東掀起的“百億補貼”之爭。
商家的低價競爭,勢必擠壓物流發貨成本,這讓已經走出價格戰泥潭的快遞行業蒙上陰影。“價格再不下調,客戶就跑了”,在產糧區,實際上今年快遞價格比往年更低,這從上市快遞最新發布的月度經營數據不難看出,單票收入增速全面下滑。
對于電商賣家來說,在平臺嚴格的考核下,降低物流成本成為必備選項。“快遞費一票便宜一毛,一天發貨一萬票就能省一千塊錢,一年就是30多萬”,一位溫州的賣家說,現在電商內卷嚴重,快遞時效都差不多,節省下來的成本就是利潤。
《快遞觀察家》了解到,新一輪的電商價格戰,讓快遞黃牛們又活躍了起來。“只要能攢夠量,就能拿到最低的價格”,在廣州,0.1公斤的貨已經下探到1元左右發全國,目標明確指向競爭對手的客戶群體。
一方面是不斷放價搶量,另一方面都在強調服務價值的提升。那這些增加的投入誰來承擔呢?申通總裁王文彬坦言,經濟型快遞“次日達”,對申通會有一些成本的提高,但是可接受、可控的,以后規模起來后成本可以越攤越薄,也希望跟菜鳥合作后,商家更愿意訂購申通服務而享受到更高的溢價。
菜鳥集團副總裁、國內供應鏈事業部總經理帥勇也表示,對商家朋友不會有任何的漲價,高時效的服務不代表高成本,最重要的是要讓商家用得起,對首先入駐的商家,會有比較清晰的優惠,成本上不會增加。
從快遞企業戰略來看,無論是順豐,還是三通一達、極兔,搶占市場份額幾乎成為每家的首要任務。哪怕是一季度市占率達到23.4%的中通,同樣持續強調進一步拉大競爭優勢的重要性,更何況急需業務量的韻達、申通與極兔。
無論是上游電商環境,還是各大快遞自身狀況,產糧區的價格短期內恐怕持續下行。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