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大力發展半導體!
廣東珠三角地區作為全國芯片產業最大的消費應用市場,對芯片有著強烈的市場需求。2020年廣東省集成電路和半導體產業主營收入約1700億元,約占全國的19%,其中設計業營收約1500億元,而制造和封測卻是明顯短板,尤其芯片制造行業,2020年廣東省晶圓制造產業僅約25億元。
產業發展的嚴重失衡,讓廣東意識到晶圓制造和封測領域的重要性。日前,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官網公布了2022年省重點項目,半導體行業觀察梳理發現,今年廣東的重點建設項目中,有大量半導體相關項目上榜。
從此次公布的重點項目名單可以看出,廣東已經開始補齊短板,重視晶圓制造領域,粵芯半導體二期項目以及中芯國際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入選。粵芯和中芯國際這兩個項目可以說是廣東的“掌上明珠”,在4月14日發布的《2022年廣東省數字經濟工作要點》中,就明確強調了,大力推動集成電路制造項目落地建設,推進深圳中芯國際、粵芯二期等重點項目建設投產。
具體來看,廣州粵芯半導體項目二期,總投資65億元,新建90-55nm高端模擬工藝生產線,新增月產能20000片12英寸晶圓芯片。
去年6月,粵芯半導體二期項目參加了廣東省舉辦重大工程建設項目總指揮部第六次會議暨2021年第二季度全省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去年7月,粵芯半導體正式完成二期項目融資,此次融資由“廣東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國投創業”、“蘭璞創投”、“華登國際”、“吉富創投”、“廣汽資本”、“惠友投資”及“農銀投資”等機構聯合組成。
粵芯半導體是廣東省本土自主創新企業,也是目前粵港澳大灣區首家且唯一進入量產的12英寸晶圓制造企業。粵芯半導體一期項目于2018年3月動工、2019年9月建成投產、2020年12月實現滿產運營,二期項目新增月產能2萬片,技術節點將延伸至55nm工藝。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深圳)有限公司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則給廣東帶來了28nm工藝。該項目總投資153億元,將建設一條月產能為4萬片/月的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聚焦的工藝節點為28納米及以上,而其建設起止年限為2021-2025,而截止到2021年底的完成累計投資20億元。在2022年,計劃投資為30億人民幣,主要的建設內容包括土建和設備安裝。
根據深圳市坪山區投資推廣服務署之前發表的公告,中芯國際項目產品定位于12英寸28nm及以上線寬顯示驅動芯片及電源管理芯片等。項目新建大宗氣站與化學品倉庫等設施,建成后可提供生產所使用的氮氣、氧氣等大宗氣體以及酸堿等化學品,配套月投12英寸晶圓4萬片的生產能力。初步建設總建筑面積約69410平方米,相當于10個足球場大小。
項目信息顯示,12英寸晶圓代工生產線主要規劃進行55nm高壓大屏驅動,0.15μm電源驅動以及40/28nm高壓大屏驅動芯片的量產生產,以顯示驅動、圖像傳感以及電源管理產品為切入口,預留其他類型產品兼容性。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