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雷軍卸任小米電子產品公司董事長
1月28日消息,據天眼查App顯示,近日,北京小米電子產品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雷軍卸任董事長。
(圖源天眼查截圖)
該公司成立于2012年1月,法定代表人為張峰,經營范圍包括研究、開發計算機軟件及信息技術、手機,銷售自行開發產品等,由Xiaomi H.K. Limited全資持股。
上個月,雷軍接連退出多家小米關聯公司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或董事長職務的消息引發關注,包括廣東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廣州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廣州小米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珠海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股東信息顯示,廣州小米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由北京小米移動軟件有限公司全資持股,其余三公司均由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全資持股。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雷軍退出小米科技(武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該公司也由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全資持股。
當時,小米公關部負責人王化在微博公開發文回應稱:“就是正常的變更。雷總今年的精力主要放在了造車相關的事務上面,高管們已經可以分擔相關的一些工作和職責。”
(圖源微博截圖)
“這是一個姿態,更是一個行動。”王化表示,在此前投資者會上雷總欣喜地透露“目前小米造車的各項進展,比我的預期要快。”
2021年3月30日,小米集團發布公告稱,將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并由其負責高品質智能電動汽車業務。小米造車首期投資為100億元人民幣,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100億美元。雷軍表示,自己也將親自帶隊,并押上人生全部的聲譽。
實際上,自宣布造車以來,雷軍就陸續開始了其退出動作,專心“搞車”。2021年7月,雷軍退出了重慶小米商業保險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而自9月1日小米汽車正式成立之后,其退出愈發頻繁。據企查查顯示,10月16-22日,雷軍在6天之內退出上海小米金融、小米信用等三家公司;12月7日,其不再擔任小米科技(武漢)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兼總經理。
此后從12月9日至12月12日,雷軍接連退出廣東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廣州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廣州小米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珠海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或董事長職務。
但是新能源的風口上,已經擠滿了競爭對手,而且個個都不容小覷。特斯拉和蔚來、小鵬、理想已站穩腳跟,阿里、華為、百度也搶跑一步。造車時間周期比手機更長,小米此時出發,已失去了先發優勢。
具體看來,2021年1月,百度官宣以整車制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后又被曝已經有獵頭公司為其在江浙滬地區招攬造車人才。2020年10月,華為發布了可以與車企深入合作的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品牌——HI。一個月后,阿里聯合上汽推出了智己汽車。
與先行者的時間差,可能是對小米最大的考驗,汽車工業的長周期也進一步放大了這種差距。對照國內造車新勢力,蔚來、小鵬和理想汽車先后成立于2014年和2015年,從成立到交付第一款量產車,最短者耗時三年。這也是小米為自己設立的時間表,雷軍在采訪中表示,做一輛車的時間比較長,快一點也需要三年時間,也就是說,樂觀情況下,小米的第一輛車將在2024年出廠。
此外,小米集團港股盤中大跌超5%報16.5港元/股,刷新一年來最低,同時再次跌破發行價。
在華為遭遇美國打壓的一段時間里,小米有過高光時刻,網上曾有“華為跌倒,小米吃飽”的段子, 小米股價去年年初創造35.9港元/股新高后,不到一年時間股價跌幅超54%,市值蒸發超過4850億港元(約合人民幣3952億元)。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