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展開“物聯網產業鏈培育與生態建設”高端對話
9月7日,在2021中國國際博覽會“物聯網產業生態發展高峰論壇”上,與會大咖進行了一場主題為“物聯網產業鏈培育與生態建設”的高端對話,為物聯網發展建言獻策。
將安全賦能到物聯網發展中
李新社(工信部信息中心副主任):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物聯網的基礎設施已初具規模,在國際國內雙循環的背景下,國內物聯網的終端使用越來越多。目前,從應用終端以及研究成果來看,與個人相關的比較多。雖然在工業產業領域有了一部分的應用,但大部分還是基于企業內部的自動化,真正能夠成為物聯網爆發式應用的還沒有完全出現。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其實是物聯網應用的一個挑戰。我認為,在物聯網應用大規模爆發之前,不管你是平臺廠商,還是物聯網終端的開發應用廠商,包括數據應用,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保證安全。把安全賦能到物聯網中是一個重大的發展機遇。
支持傳感器發展 真正服務物聯網
劉沁(國家傳感器工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物聯網有三個層次,即感知層、傳輸層和運營層,而在物聯網發展中,是數字把整個過程串了起來。數字的東西在前端感知層這塊是最基礎的,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傳感先行,數字賦能”。非常形象地描繪了物聯網的生態,底層是傳感,通過數字把帶來的價值體現出來。
物聯網下一步發展的機會,或者說發展的大市場,我認為還是傳感器的發展。如何把那么浩瀚的一個傳感器市場梳理出來,為工業產業服務,這個是物聯網發展到新的進程時所面臨的一個十分迫切的難題。
建立人的感知體系是智慧城市發展的重點
林龍(新大陸(福建)公共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
“十四五”時期,很明確把物聯網定義為數字經濟的重點產業,并在報告中多次提到物聯網,我相信物聯網產業在未來五年將會迎來快速騰飛的發展。
物聯網不僅僅是物與物的連接、人與物的連接,不僅僅是物的感知、事的感知,還包括人的感知。所以我們在過去的五年里,在關于人的數字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探索的工作。智慧城市在目前的建設中更多是基于對物的感知,對人的感知是比較匱乏的。而從健康碼到掃碼出行,是在建立人的感知體系。
大家都在探索一個問題,那就是在數字孿生的世界中,人以什么樣的狀態穿行線上、線下。智慧城市中建立人的體系,這是發展重點。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