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木采油廠推廣物聯網技術
近日,吉林油田新木采油廠采油五隊1號、4號兩個井組的承包人畢強,正在值班室通過多功能油井計量儀測量油。不到5分鐘,他就將所負責的34口油井產量全部測量完畢。“最多的時候,我這兩個井組共有10名員工。現在我一個人就行了,這都是物聯網的功勞。”畢強說。
經過3年多的建設,吉林油田已經在新木采油廠完全推廣物聯網技術。物聯網中心成立后,只需26人就可以完成過去上百人的巡檢工作量,壓縮用工全部充實到高效、創效崗位。
近年來,吉林油田結合自身實際,借鑒兄弟油田經驗,按照“實用、低成本”原則,堅持“自主研發、自主設計、自主建設、自主運維”,形成了物聯網數據采集技術、云虛擬化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人工智能及邊緣計算技術五大技術體系。從2018年開始,按照公司整體部署,新木采油廠依托吉林油田自主研發的物聯網技術,自主施工開展了第一階段的井、間物聯網建設工作,累計安裝設備6408臺。經過3年多的運行,新木采油廠將傳統的單一分散管理模式,轉變為廠集中實時監控、隊精準維護模式,數據集中存儲、多專業數據共享,促進了生產管理提質提效,實現了油水井動態、系統運行動態、生產運行動態實時監控。
新木采油廠物聯網中心主任孟廣財說:“應用物聯網之后,新木這個開發40余年的老廠便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在管理手段上,采油時率管理更加精細,停井自動報警、時率自動計算、遠程遙控啟停實現了采油時率管理智能化,解決了異常停井發現難、監督難、處理慢的問題。油井生產狀態的判斷更加高效,摸索建立地面工況和井下工況20種標準電參診斷模板,生產井模板覆蓋率100%,診斷周期縮短到4小時,診斷符合率95%以上。安全環保、治安防范的管控能力穩步提升,采油廠通過制定電子眼檢查要點,及時發現并處理各類問題。
除了提升管理手段,物聯網還助力老油田高效開發。2019年,在木17區塊二次開發過程中,集成平臺化集約效益建產和物聯網技術,創新形成重構地下認識體系、重建井網結構、重組地面流程的“二次開發+物聯網”建產新模式。通過重新落實構造,明確砂體、剩余油的分布規律,結合新井井位部署,重建井網結構,水驅控制程度由41%上升到70%。實施井、間、站一體化的自控、視頻等物聯網技術,設備、油水井生產和集輸等運行參數自動采集監控技術,橇裝計量間、常溫輸送、站內預熱密閉分離、雙井抽等低能耗技術,集約化建井,充分利用老井場建設平臺,投產新井207口,新增井場5個。通過集約建井和物聯網技術在木17區塊的完善和結合,老資源動用的效益得到突破,采油速度上升0.67%,采收率提高5.6%,產量提高3倍。
下一步,新木采油廠將按照油田公司的整體安排,高質量、高效率完成10座站場的物聯網改造,初步實現油氣場站智慧化。開展電參大數據深化應用算法研究,通過對電參數據的大數據技術處理,減少人工分析工作量,實現由實時監控向智能化分析邁進
相關文章
RFID技術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隨著科技水平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地球也付出了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能源枯竭等方面的代價,環保與能源問題成為不可回避的重要母題。而電網作為人類社會最大的能源輸送樞紐,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有著無比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電網的利用率...